酒逢知己千杯少,談一談唐朝時期的酒文化。《網路歷史》

酒文化,指的是制酒飲酒活動過程中形成的一種特定文化形態。

酒是古代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於文人墨客而言,是酒逢知己千杯少的喜悅;於友人離別而言,酒是西出陽關無故人的愁緒;於皇家貴族而言,酒是按錦瑟佳人勸酒的奢侈;於守衛國土的將士而言,酒是醉臥沙場君莫笑的豪情。

中國的酒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除了古代文人墨客留下朗朗上口的佳句,還有那些酒文化以及精神內涵。

中國是酒的故鄉,從古至今,不論是大小宴會,還是逢年過節,家有喜事;也不論是文人墨客聚會,還是邊塞將士慶功,都少不了酒的影子。

中國飲酒之風,歷經數千年而不衰,夏朝開始,便已有酒的身影。

《世本八種》《增訂本》陳其榮謂:『儀狄始作,酒醪,變五味,少康《一作杜康》作秣酒』儀狄、少康皆夏朝人。

餘以為此種酒,恐是果實花木為之,非谷類之酒。

也就是說,最早出現的是果酒為主,後來才有了谷類之酒的出現。

谷類之酒的興起,應該是農產業興盛時期,可以追溯到殷商時期 。

因為殷商時期,農業生產興盛,殷人以酗酒亡國,史書都有記載。

後來歷朝歷代,不論是慶功宴會,還是祭祀活動,也都少不了酒的存在。

發展到唐朝時,愛酒人士頗多,在他們的推動下,唐朝飲酒成風,以嗜酒知名。

白居易曾說過『佳肴與旨酒,信是腐腸膏』單單是與飲酒有關的詩句,便高達七千多首。

所以,酒文化也已經成為唐朝的一大文化特色。

唐朝酒的分類

一、米酒

唐朝的酒主要分為米酒和果酒兩種。

米酒便是用谷物發酵而成,按照制酒工藝的不同,米酒又可分為濁酒和清酒。

在此要說明一點,這裡的清酒並不是指的如今日本清酒,雖然如今的日本清酒借鑒了中國黃酒的釀造之法,但和中國黃酒還是有區別的。

不可否認的是,日本的釀酒技術,確實是從中國學習過來的,這一點毋庸置疑!

中國的濁酒與清酒之分,自漢朝時便已經出現,濁酒制造工藝簡單,釀造時間短。

清酒制作工藝復雜,釀造時間長,故清酒比濁酒更醇厚。

濁酒混濁,常有米糟漂浮在上方,故常被唐朝詩人寫作『蟻』。

杜甫在詩中所說『仙醴來浮蟻』便是指濁酒。

濁酒常用白米釀造,故又被稱作白酒,李白在詩中所說『白酒盈吾杯』便是指濁酒。

清酒較濁酒珍貴,非尋常人家可飲,凡是記載唐朝清酒的,無一不贊美,李白也有詩誇贊說『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由此可見,清酒雖味美,卻價格昂貴。

二、果酒

唐朝的果酒以葡萄酒最為出眾,唐太宗李世民就十分喜愛飲酒,曾經還親自督造。

包括唐朝的著名的宰相魏征,尤其擅長釀制葡萄酒,他曾親自寫詩稱贊他自己釀制的葡萄酒『千日醉不醒,十年味不敗』

《南部新書》中記載:『太宗破高昌,收馬乳葡萄種於苑,並得酒法。

仍自損益之,造酒成綠色,芳香酷烈,味兼醍醐,長安始知其味也』

葡萄酒的制作工藝雖傳自西域,可在唐朝百姓的加工下,它越來越適應百姓的口味,也成為風靡一時的酒品。

比較有名氣的有杏花酒、新豐酒、鬱金香、梨花酒。

唐朝的酒雖然簡單,卻能流傳千百年,這不僅得益於史料的記載,還得益於唐朝文化的興盛,『蘭陵美酒鬱金香』『牧童遙指杏花村』『胡人歲獻葡萄酒』,正是這些膾炙人口的詩句,賦予唐朝的酒特殊的色彩。

唐朝酒的來源途徑

酒的制作工藝簡單,且需求量大,朝廷不可能獨自壟斷,故唐朝酒的來源途徑,又可分為三種。

一種是官方途徑,一種是民營,最後一種是家庭自釀。

官方途徑由良醞署負責,它受光祿寺管轄,一般用於宮內飲用或用於祭祀,接見使者等國事。

從隋朝時期便已設立,隋朝時期,以太官、肴藏、良醞、掌醢、為光祿寺四署,設令及丞,後來唐朝沿用,主要負責供應宮廷所需之酒。

《舊唐書》中記載:『良醞署:令二人,《正八品下》丞二人,《正九品下》府三人,史六人。

監事二人,《從九品下》掌醞三十人,酒匠十三人,奉觶一百二十人,掌固四人。

令掌供奉邦國祭祀五齊三酒之事。

丞為之貳。

郊祀之日,帥其屬以實樽罍。

若享太廟,供其鬱鬯之酒,以實六彝。

若應進者,則供春暴、秋清、酴釀桑落等酒』

民營酒肆大多開在東西二市,酒肆包容性強,無論是達官貴人,還是貧寒子弟,都能有一席之地,酒肆中眾人以酒會友,氣氛和諧。

《酉陽雜記》中記載:『予在秘丘, 嘗見同官說,俗說樓羅,因天寶中進士有東西棚,各有聲勢,稍傖者多會於酒樓食畢羅,故有此語。

予讀梁元帝《風人辭》雲:『城頭網雀,樓羅人著。

則知樓羅之言,起已多時。

一雲:‘ 城頭網張雀,樓羅人會著’』

由此可見,酒肆已成為休閑娛樂的重要場所。

唐朝酒風盛行,酒肆在這樣的風氣下蓬勃發展,雖沒有記載東西兩市酒肆的具體數量,但圓仁在《入唐求法巡禮行記》中有詳細記載:『東市失火, 燒東市曹門以西十二行,四千餘家』

一場火便燒了四千餘家酒肆,由此便可看出,當時唐朝東西兩市酒肆數量頗多。

家庭自釀一般是由谷物糧食發酵制作而成,因為中國自古以來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國家,酒緊緊地依附於農業,成為農業經濟的一部分。

所以自古以來,歷朝歷代的統治者,都根據糧食的收成狀況,通過發佈酒禁或開禁的政策,來調節酒的生產,從而確保民食。

唐朝酒文化

唐朝百姓重禮教,在飲酒方面雖不拘一格,卻也有章法。

時逢佳節,家人相聚一堂,酒文化便在此時展現出來。

一般而言,東座為首,巡酒時從首座依次往下,若有客人在場,斟酒的下人不能入場,而巡酒時,無論首座還是次座,都不可推脫,賞賜給斟酒下人的酒也必須喝。

唐朝敬酒時也有大學問,其中一風俗,便是用手指在酒中沾一下,以示敬意。

《因話錄》中記載:『人道尚右,以右為尊。

禮先賓客,故西讓客,主人在東,蓋自卑也。

今之人,或以東讓客,非禮也』。

唐朝酒文化盛行,流觴曲水、行酒令等都是盛極一時的享樂方式。

唐朝貴族飲酒時,身旁常有歌姬相伴,時人不覺歌姬難登大雅之堂,反以此為趣。

賀朝有詩記載說:『 胡姬春酒店,弦管夜鏘鏘。

紅毹鋪新月,貂裘坐薄霜。

玉盤初繪鯉,金鼎正烹羊。

上客無勞散,聽歌樂世娘』

這些歌姬除擅長風雅外,還擅長行酒令,文人墨客與歌姬相伴,吟詩作對紅袖添香,世家貴族與酒姬相伴恣意享樂。

唐朝民風開放,酒宴上常見男女同席,朝中聚會時也可邀子女同行,唐朝酒文化無疑開辟了社交的新途徑。

除了禮教、娛樂這些之外,唐朝飲酒還會挑選場合,比如酒樓小店,花前月下,湖中小舟等地點。

呼吸著新鮮空氣,吟詩作對,欣賞美月美景,對酒當歌,豈不美哉?

比如李白的『長歌吟松風』和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還有杜牧的『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等等。

唐朝酒文化之所以如此盛行,也得益於國家的經濟文化高度繁榮,為釀酒業的發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質基礎。

尤其是唐朝前期,國家穩定,政治清明,又沒有實行禁酒之令,還明令『天下置肆以酤者,鬥錢百五十,免其徭役』,這些都為唐朝的酒文化提供了良好的社會環境。

唐朝飲酒之趣,不僅在於推杯換盞之間,還在於風流雅趣之中。

酒文化沉淀千年不衰,而酒又賦予文化新的靈感,縱觀唐朝有多少驚才絕艷的詩詞,都是飲酒即興而作。

李白舉杯邀明月、杜甫潦倒新停濁酒杯、白居易綠蟻新醅酒等等,都成為千古佳作。

於唐朝的文人墨客而言,酒不僅是一杯足解萬古愁的工具,也不僅是縱情享樂的玩物,還是一個比自己還了解自己的朋友。

明朝著名醫藥學家李時珍曾經說過:『酒後飲茶,傷腎臟,腰腳重墜,膀胱冷痛,兼患痰飲水腫、消渴孿痛之疾』

所以各位愛喝酒的朋友,切記酒後飲茶!

小飲怡情 ,大飲傷身!愛喝酒的朋友,也不要太貪杯,身體最重要!

參考資料:《古書解讀初探》《南部新書》《舊唐書》《因話錄》《入唐求法巡禮行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