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亂中,安祿山握著一手好牌,因一個人輸得老命沒了。《網路歷史》

大唐王朝的強盛體現在方方面面,在軍事上我們擊敗了北方的遊牧民族勢力,帝國的疆域一直延伸到現在的中亞乃至西伯利亞地區;在政治上唐朝延續並發展了初期的政治制度,政治開明,四方藩國都向大唐表示了臣服;在經濟上唐朝開辟了開元盛世,府庫充盈,百姓安居樂業;在文化上,唐朝是一個東西方文化薈萃交流的時代,中國文化強勢輸出,成為周邊國家學習的對象。

可以說,唐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非常強盛的王朝,其影響在時間與空間的兩個緯度上得到無限延伸,不僅在當時的世界范圍內也在後世上千年的時間裡成為封建帝國發展的一個標桿。

不過,世間萬物都難逃盛極必衰的法則,大唐極盛一時就必然要走向衰落。

命運的轉折必將到來,隻是取決於到來的時間與形式而已。

誰也沒有想到,這個轉折是如此的沉重殘酷,猝然之間就擊潰了這個盛世迷夢。

安史之亂的爆發一定是中國歷史上代價最沉重的動亂,因為他不僅摧毀了唐王朝,更摧毀了一個時代,一個中國引領世界的時代。

雖然安史之亂最終得到了平息,但大唐再也找不回曾經的榮耀。

大唐如同一隻獅子,在飽受豺狼攻擊後,雖然擊殺了豺狼卻也隻能拖著傷痕遍佈的身軀等待新王崛起。

安史之亂來勢洶洶,安祿山經過多年醞釀手裡確實握有一副好牌,幾乎是以摧枯拉朽的風暴般的實力席卷了九州四海。

但在暴雨狂瀾中大唐屹立不倒,並沒有就此滅亡,甚至還一度表現出了復興的征兆。

是什麼讓唐王朝從深淵中回歸,並延續了近百年時光呢?

事實上安史之亂想要成功困難非常巨大,雖然說安祿山是三鎮節度使,擁有幾十萬兵力,但安祿山想靠這個奪取天下也是十分困難的。

雖然說唐朝已經歌舞升平很多年,海內數十年沒有戰事。

安祿山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才能席卷北方,如入無人之境。

但隨著戰事發展,安祿山的地盤越來越大,戰線也會越來越長。

而此時唐王朝會從最初的困境中走出來,能集結起更多的兵力應對戰事,此消彼長間安祿山的處境會越來越艱險。

而除此之外,大唐王朝已經統治中原上百年,大唐文治武功,百姓安居樂業,使得唐朝統治深入人心。

安祿山意欲起兵謀反必然得不到中原人民的支持,各地勤王的義兵都會興兵討賊,而百姓也會對安祿山疾之如仇從而支持政府軍。

失去了民眾支持的軍隊又怎麼可能奪取天下?

安祿山的敗亡隻是時間問題。

再者,大唐王朝歷經上百年經營,所積聚的實力並非安祿山所能相比。

唐朝會在短時間內憑借其雄厚的實力組織起一支規模龐大的軍隊應對安祿山的叛軍,而政府軍還有人民支持,各方勢力也都忠於中央。

雖說安祿山的軍隊驍勇善戰,但如果戰事長期消耗下去,安祿山的實力會不斷削弱,安祿山必將在一次消耗戰中走向失敗。

加上安祿山本身就沒有建立一個穩定王朝的能力,他所依靠的隻有軍隊,軍隊是政權基石,掠奪是經濟基礎,有官無制統治混亂,這樣的政府不可能獲得人民的認可與支持。

或許安祿山在還能維持,但因為一個人,他徹底輸得連老命都沒了,這個人就是他的兒子安慶緒。

安祿山被自己的兒子所殺。

安祿山所建立的軍閥政治對統治者本身的威望要求非常高,安慶緒沒有這個能力他就不能駕馭這個集團,安氏政權的倒臺是必然的。

而一旦安氏倒臺,其政權必然四分五裂,會被唐王朝迅速剿滅。

可以說,安慶緒的弒父直接加速了安史之亂的失敗。

不過,雖然安史之亂雖得到平息,但唐朝因此受到的創傷卻並非勝利所可以撫平,唐王朝因為此次動亂所帶來的政治危機成為了終結他統治的慢性毒藥。

在此之後,他的政治威信持續下降,中央與地方的矛盾不斷增長,中央內部的鬥爭也日趨激烈。

帝國內部矛盾的加深反映在外部就是原本臣服於大唐的藩邦與唐王朝的離心力日趨加強,原本臣服於大唐的周邊國家都有了反叛傾向,甚至還有一些國家趁火打劫,一邊幫大唐平叛一邊燒殺劫掠。

可以說,安史之亂帶給大唐的苦難是毀滅性的,不僅開元盛世的成果付之一炬,還對唐王朝的統治地位以及國際地位帶來嚴重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