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欲在朝堂之上與舅舅爭權,一人對其暗搖手指,高宗恍然大悟。《網路歷史》

李治初登大寶,當時已經是二十多歲的年輕人了,對朝政之事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可是因為父親李世民親自為他指定了顧命大臣長孫無忌和諸遂良,而這兩個人把他當作小孩子一樣教導,這讓李治特別鬱悶,自己雖然身為天下之主,可事實上什麼主都做不了,而且當時朝廷內外,都是長孫無忌和諸遂良的人,自己的親信很少,而且官位也低,在朝堂之上,自己就像一個傀儡一樣,這種感覺非常不好,李治是一個很有心機的人,所以很迫切改變這種現狀。

一次,在朝堂議事的時候,江夏王李道宗,也是李治的堂叔,建議到西突厥用兵,由於新君登基至今,未有人敢言用兵,江夏王首次提出用兵之事。

由於李道宗是當時的名將,李治覺得他的提議非常有道理,可是沒想到,當時朝堂之上,就有不同的意見,幾位將軍應聲附和,而以長孫無忌、諸遂良為首的文官們則激烈反對,李治其實也想借此事在朝堂之上駁回舅舅,把朝政大權握到自己手裡,於是想在宰相裡面尋求支持者。

當時朝堂之上一共八位宰相,沒想到這八位宰相裡,一半人都在同一個陣營裡,長孫無忌與諸遂良是穿一條褲子的,宇文節與柳奭一直與長孫無忌交好,這四人都勸阻高宗不要用兵。

李治首先問在朝廷中一直中立的李績,這是李世民寄予厚望的人,也是身經百戰的將軍,沒想到,這位李績隻有一句話『臣唯陛下之命是聽』,另一位宰相高季輔面沉如水,沉默不言,而於志寧則滿面惶恐,嚇得不敢看皇帝。

李治清楚,李績此人從來不參與朝廷派別之間的爭鬥,所以隻聽皇帝的,而高季輔與於志寧不敢言,因為他們知道朝堂之上,皇帝的舅舅長孫無忌可謂是一手遮天,誰與搞不過他,那不如明哲保身好了。

李治隻剩下最後一個宰相了,這是他唯一的希望,也是他最倚重的人,這個人叫張行成。

張行成這個人人品非常好,智謀也很了得,而且人還長得特別帥,在群臣中顯得相貌出眾,氣質超群,很受人尊重。

當年唐太宗一次在宴會上,提及山東人與關中人,對他們各有褒貶,也就相當於今天的地域黑,張行成當時聽了,就向太宗皇帝諫道:『天子以四海為一家,不應該有東西之別。

不然的話,會讓人覺得您狹隘』李世民覺得很有道理,並聽從了他的意見。

張行成與李治的關系非同一般,當年李治還是太子時,張行成就是他的心腹之臣,為他出謀劃策,是李治最依賴的人。

在朝堂上當李治征求張行成的態度時,張行成依然保持著自己的優雅氣質,緩步走出來,對皇上說:『此次出兵之事,請皇上三思,三思啊三思!』而在私下裡,張行成從袍袖中伸出一隻手,對著皇帝暗搖手指。

這是什麼意思呢?

難道也是讓自己不要出兵嗎?

張行成發現皇帝注意到自己的手勢,便把眼睛朝長孫無忌方向稍稍瞥了一眼,又繼續說:『請陛下三思啊!』

李治是一個多聰明的人啊,他與張行成之間達成的默契是一般人想不到的,他一看到張行成暗搖手指,便恍然大悟,原來張行成的意思是說,請陛下三思,並不是三思用不用兵,而是三思現在的時機不成熟,不能跟舅舅對著幹。

李治於是裝著冥思苦想的樣子,過了好久,才慢慢舒展眉頭說:『朕想了想,還是舅舅的說法是對的,現在確實不是用兵的時機』長孫無忌無奈地說:『陛下,這裡是辦公的地方,你不能叫我舅舅,應該叫我的官職』。

李治裝著不好意思地說:『朕自小就叫習慣了,一時改不過來了呢,哈哈』於是朝堂內一片笑聲,大家也就開心地散朝了。

由這一個小小的交鋒,可以看出李治是多少有心機的一個人啊,他時刻都想早點掌握朝政大權,可是也知道時機不到,自己的親信還沒培養出來,舅舅的勢力還很大,一旦自己與舅舅硬來,舅舅就有可能以顧命大臣的身份把自己趕下臺,所以目前隻能忍,而張行成與李治之間的默契可算得上是心有靈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