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迫當了太上皇,李隆基為奪回皇權,對李亨做了哪些反制措施。《網路歷史》

李隆基是唐朝最有作為的皇帝之一,他年輕的時候,通過兩次政變,除掉了韋皇後一黨和太平公主,大權獨攬,順利登上了皇帝的寶座。

李隆基剛當皇帝時,重用姚崇、宋璟、張九齡等人,讓大唐政治清明,出現了開元盛世,但晚年的時候,他重用李林甫、楊國忠等佞臣,大唐很快衰落了。

李隆基沉迷享樂,不理朝政,他重用的楊國忠等人貪污腐敗、為非作歹,激怒了矛盾,最終引發了安史之亂。

安史之亂爆發後,安祿山勢如破竹,接連拿下了河北、潼關等地,長安危險的時候,唐玄宗丟下大臣和百姓,帶著楊貴妃等人倉忙逃往蜀中,這也讓安祿山輕易的拿下了長安。

逃跑途中,士兵又累又餓,在馬嵬坡的時候,士兵嘩變殺了楊國忠和楊貴妃,隨後太子李亨就和唐玄宗分道揚鑣,唐玄宗繼續逃往蜀中避禍,而太子李亨北上,組織兵馬剿滅安祿山等反賊。

太子李亨北上靈武後,在朔方軍的支持下他在靈武稱帝,逃到成都的唐玄宗,則被李亨尊為了太上皇。

李隆基也是一個很貪戀權勢的人,所以被尊為太上皇後,他既震驚,又顯得無奈和不甘心,但基於當時的局勢,李隆基在逃跑的時候,已經任命李亨為天下兵馬大元帥,讓李亨統領朔方、河東的兵馬平叛,大唐精銳軍隊朔方軍在李亨手中,讓李亨具備了抗衡唐玄宗的實力。

同時,此時大唐面臨著安祿山這個強敵,不易發生內鬥,所以李隆基迫於形勢,被迫承認李亨為大唐新的皇帝。

但李隆基不甘心就這樣被李亨奪去權力,所以他也做了些反制措施,目的是想重新奪回權力。

首先,李隆基得到李亨當皇帝的消息後,雖然認可了李亨當皇帝的事實,但隨後他下旨,軍國大事先由皇帝《唐肅宗》處理,但也要奏報太上皇《唐玄宗》,太上皇保留發『誥』《以區別於皇帝的『詔』》的權力,仍可號令天下,等到收復兩京,太上皇才不問政。

也就是說,在收復兩京之前,權力仍然要掌握在唐玄宗手中,他可以號令天下,兩京收復之後,他才會交權。

其次,李隆基將身邊的幾個心腹,韋見素、房琯、崔渙等人派到了唐肅宗身邊,目的是通過這些人來監控和節制唐肅宗,以便朝堂權力依然掌握在自己手中,但著幾個大臣制衡不了唐肅宗,唐肅宗稱帝得到了很多大臣的支持,所以僅靠房琯、崔渙幾人,根本無法制衡唐肅宗和滿朝文武。

最後,唐玄宗想組建一支兵馬制衡唐肅宗。

唐肅宗敢稱帝,是因為他得到了朔方軍的支持,所以他有底氣稱帝,而此時唐玄宗已經不是皇帝了,所以他調令不了天下兵馬來幫助他對抗唐肅宗,自然就沒實力和唐肅宗抗衡。

唐玄宗為了能和唐肅宗抗衡,所以就想組建一支實力不俗的軍隊。

唐玄宗到成都後,除了讓太子李亨做了天下兵馬大元帥,讓他率領朔方、河東的兵馬平叛外,還任命永王李璘為山南東道、江南西道、嶺南、黔中等節度使,盛王李琦為廣陵郡大都督,豐王李珙為武威郡大都督……。

唐玄宗將自己的幾個兒子任命為地方節度使,目的是讓他們手握兵權,互相制衡。

這些兒子中,盛王李琦、豐王李珙都因各種原因沒有到任,隻有太子李亨和永王李璘到任了。

李璘在南方招募了數萬兵馬,這形成了李亨、李璘一南一北兩股勢力,他們也是大唐剿滅反賊的重要力量。

同時,李璘的壯大也讓唐玄宗有了制衡唐肅宗的實力,所以唐玄宗將奪回權力的希望放在了李璘身上。

但李璘的壯大讓唐肅宗李亨感到了危機,他害怕李璘壯大,以及建立功勛後威脅到自己的皇位,所以反賊還沒有除掉,他就以皇帝的身份下旨,讓李璘返回蜀中,目的是通過這種方法想要解除李璘的兵權。

但此時大唐存在著兩個政治中心,唐玄宗領導的舊朝堂和唐肅宗組建的新朝廷。

唐玄宗和唐肅宗都有權力指揮天下兵馬,最終李璘選擇了聽命唐玄宗的,他不願交出兵權返回蜀中,但這給了唐肅宗借口,他以李璘『謀逆』為由,派兵征討李璘。

李璘失去了正義性後,大軍紛紛倒戈或離他而去,最終他兵敗在逃跑途中,被江西采訪使皇甫侁擒殺。

此事件被定性為『永王之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