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人為什麼出門酷愛騎馬?《網路歷史》

『武官騎馬,文官坐轎』是南宋以後才出現的,而在唐朝,從皇帝到宰相再到文人學士,不論是文官還是武官,幾乎人人都以騎馬為樂趣,不管是上朝還是日常生活,能騎馬時大家還是更願意騎馬。

在唐朝,如果有人坐轎子出門一定會被別人嘲笑。

作為一個年齡適中、身體健康良好的唐朝人,『騎馬出行』才是日常選擇。

南北朝時,由於民族融合,少數民族彪悍的民風傳入了中原,同時傳入的也有馬匹的種類,出現了越來越多的雜交改良的馬匹。

到了唐朝,從西北地區引入的身材高大、脖頸纖細、四肢修長的『突厥馬』尤為被貴族所青睞,成為了中上層階級日常出行的首選。

後隨著馬鐙的發明,使『騎馬』這一活動方式的舒適性和效率都大大提高,到了唐朝後,騎馬的風氣便盛行了起來。

唐朝人之所以酷愛騎馬,原因有二:

一是統治者的提倡,

唐太宗李世民人生的第一大嗜好就是收集各種寶馬。

在他的各種收藏品中,突厥馬占了很大的比重,著名的『昭陵六駿』中,就有四匹是突厥馬。

在他的帶動下,養馬自然成為了唐朝人的愛好,因此也就帶動了唐朝人騎馬風氣的盛行。

在最隆重的國家大典如祭祀上天,按照唐朝禮制,皇帝要乘坐最豪華最高級的馬車。

但是,到了玄宗時期,當唐玄宗在參加儀式的路上勉強坐了一回馬車之後,給玄宗的感覺是,骨頭都快要散架了,最後實在受不了了,回來的路上,便騎著禦馬回來了。

從此以後,皇帝出行時,各式各樣的豪華馬車隻是作為擺設跟在出行的隊伍裡晃悠。

在統治者的提倡下,唐朝騎馬出行便成了主流。

既然皇帝帶頭這麼幹了,那人們還有啥好擔憂的。

於是,上到皇帝王公,下到農民奴婢,均選擇騎馬出行,就連嬌滴滴的小姑娘們縱馬在田野裡騎馬的場景都很常見。

二是馬匹的價格便宜。

唐之初,全國的馬匹數量僅有五千匹左右,後來打下了隴右,建立了官營的大牧場之後,經過四十幾年的發展,馬匹的數量一度達到七十萬匹。

有了豐富的物質基礎,使得唐朝馬匹的價格普遍較低,基本上用一匹絹就能換一匹普通的馬。

如果您是在唐朝做官,找找熟人拉拉關系,弄幾匹不錯的官馬用來騎著上朝還是不太困難的。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唐朝官員普遍騎馬上朝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