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門事變是改變唐朝歷史的一次大事件,也是李淵家族的一場悲劇。
李淵作為唐朝的開國皇帝,由於他的優柔寡斷,在兩個兒子鬥爭時采取了和稀泥的態度,最終導致了慘劇的發生,李世民在玄武門殺害了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
玄武門事變後不久,李淵就將皇位讓給了李世民,這樣李世民順利的完成了權力爭奪,成了唐朝的第二任君主。
若玄武門事變後,李淵不主動交權,會出現李世民弒父奪權的情況嗎?
這種情況我們要分兩個階段來論。
第一個階段是玄武門事變後《奪權》。
當時李世民買通了玄武門守將常何,並在玄武門埋下伏兵,等太子和齊王經過時將二人殺害。
但即便整個事件是經過精心策劃的,但執行過程依然無比驚險,因為太子府和齊王府的人馬得知太子有難後,立馬率兵前來救援。
尉遲敬德砍下太子和齊王的人頭後,將他們拿給齊王府和太子府的人看,大家看到太子已死,瞬間如鳥獸狀散了,但馮立不撤軍,依然率兵攻打李世民。
這個時候,李世民指示尉遲敬德去找李淵。
尉遲敬德穿著鎧甲,提刀去見李淵。
李淵看見尉遲敬德殺氣重重的來見自己,急忙大問外面發生了什麼事,尉遲敬德說,太子造反,秦王正在平叛。
李淵聽到這句話,內心稍微安定了一些,尉遲敬德不是來弒君的就好,但他也明白了外面發生了什麼。
尉遲敬德提出,讓李淵交出兵權,以便秦王可以調動兵馬保衛李淵的安全。
在情況不明的情況下,李淵爽快的交出了兵權。
這裡我們需要主意的時,正是李淵交出了兵權,才使得事態沒有再進一步惡化。
因為有李淵的命令,馮立也被迫撤軍了,玄武門事變的沖突短暫高一段落。
若此時李淵不肯交出兵權,會發生什麼事呢?
一、馮立不會撤軍,會繼續攻打李世民,玄武門事變會進一步惡化。
二、李世民雖然殺了太子,但卻沒有取得權力,天下兵權依然在李淵手中,這就李世民事後可能會遭李淵懲處,即使李淵不忍心殺李世民,太子黨羽也會逼迫李淵懲處李世民。
顯然這是李世民不願接受的,他已經犯下了滔天罪行,若無法取得權力,他可能會在事後面臨殺身之禍。
同時,參與玄武門事變的哪些大臣,都可能會遭到李淵事後的清算,畢竟兩個兒子無辜慘死,身為帝王的李淵不可能做到無動於衷,所以李世民是為了自保,還是為了部下考慮,他都要獲得兵權。
即使李世民不願這麼做,他的部下也會為了自保,逼著李世民這麼做。
而且李世民也是殺伐果斷之人,在權力面前,他不會存婦人之仁,所以此時李淵不交出兵權,面臨他的必是弒父奪權。
第二階段是李淵交出皇位《奪位》。
李世民殺了李建成,但並沒有逼迫李淵讓位,而是李淵在玄武門事變後的一個月,主動將皇位讓給了李世民。
我們知道,李世民殺兄就是為了爭奪皇位,那麼他會為了皇位,出現弒父情況嗎?
答案是肯定的,李世民不會這樣做。
第一,李淵共有四個兒子,李建成、李玄霸和李元吉已死,隻剩李世民一個兒子了,已經沒有人和他爭奪皇位了,皇位已經是李世民的池中之物了,所以李世民沒必要做弒父奪權之事。
第二,玄武門事變讓李世民的形象嚴重受損,所以在玄武門事變後,他急需重塑自己的形象,以便百姓能夠認同他,並擁戴他。
例如李世民當上皇帝後,善待和任用太子黨的人,廣開言論,施行仁政等,這一切都是為了消除玄武門事變的影響,重塑他的形象。
同時,李世民還篡改史書,將自己塑造成一個無辜者,他發動玄武門事變是被迫的,可見李世民很在乎自己的名聲,所以在玄武門事變後,他不會做弒父奪權之事,以免影響自己在百姓心中的形象。
還有若李世民出現弒父奪權情況,則意味著他犯了大逆不道之罪,他的皇位來路不正,得不到天下的認同,這必會招致群臣不滿,百姓唾棄,天下各地也會起兵反他。
以李世民的才能和他帳下的那一幹名將,鎮壓下去不是問題,但是卻會動搖唐朝根基,使天下再次處於亂世之中,所以李世民不會做這種蠢事。
第三、玄武門事變後,李淵將兵權交給了李世民,且將李世民立為了太子,權力幾乎都落在了李世民手裡,李淵逐漸成了傀儡,所以李世民沒有殺李淵的必要。
從這三點看,即使玄武門事變之後,李淵不肯將皇位讓給李世民,這個階段,李世民也不會做弒父奪位之事,因為權力已經在他手上,皇帝隻是一個他遲早會得到的空殼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