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親近中國的日本天皇,曾想派兵助唐朝平定安史之亂,卻慘遭殺害。《網路歷史》

文/格瓦拉同志

作為日本史上最親華的天皇,淳仁天皇本名大炊,是日本第47代天皇,文武天皇之孫,舍人親王第七子。

大炊年僅3歲喪父,自幼由母親撫養長大,但由於是天皇子孫無法入仕,所以境遇一度很落魄。

好在大炊跟重臣藤原仲麻呂關系要好,並在後者的幫助下,得以取代堂兄道祖,被孝謙女天皇《大炊的堂孫女》冊立為太子,時在唐肅宗至德二載《757年》。

淳仁天皇畫像

在當時,藤原仲麻呂的身份比較特殊,他不僅是手握大權的重臣《紫微中臺令兼中衛大將》,而且還是孝謙女天皇的表兄《女天皇的生母藤原光明子,是藤原仲麻呂的姑母》兼情人。

正因如此,藤原仲麻呂的權勢與日俱增,逐漸超過左大臣橘諸兄、右大臣藤原豐成《相當於中國的左右丞相》,由此引發兩人的嫉恨。

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年》,橘諸兄之子橘奈良麻呂《此前橘諸兄已病死》,利用百姓怨恨女天皇大肆寵佛溺佛、時局不穩的良機,聯合大臣大伴古麻呂等人,準備發動政變誅殺藤原仲麻呂,然後扶立道祖登基。

然而他們的計劃尚未實施便遭泄露,藤原仲麻呂先下手為強,捕殺橘奈良麻呂、道祖、大伴古麻呂等人,並流放他們的黨羽443人。

藤原仲麻呂畫像

橘奈良麻呂一黨被清洗後,藤原仲麻呂的權勢更盛,不由得讓女天皇感到壓抑和恐懼。

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就在橘奈良麻呂等人被殺後不久,孝謙天皇以侍奉患病的母親為由,將皇位讓與太子大炊,後者由此登基為帝,是為淳仁天皇。

不過,孝謙女天皇雖然退位,但依舊在幕後時時插手政務,這為她與藤原仲麻呂的決裂埋下伏筆。

淳仁天皇登基前對唐朝充滿好感,對它的文化和制度異常的癡迷,而藤原仲麻呂也是如此。

正因如此,在淳仁天皇的支持下,藤原仲麻呂照搬唐朝的各種制度來改造日本,甚至將本國特有的官名也全部改為唐朝官名,比如將太政大臣改為太師,左大臣改為太傅,右大臣改為太保等等,不一而足。

依照新官制,藤原仲麻呂起初擔任太保,但僅過了兩年時間,便晉升為太傅,盡掌全國軍政大權。

安史之亂形勢圖

淳仁天皇對於唐朝的好感絕非僅限於此。

在他登基的同年,『安史之亂』的消息開始傳到日本,雖然淳仁天皇的根基並不穩固,但他還是在第一時間跟藤原仲麻呂商議,準備派兵渡海到中國,幫助唐朝剿滅叛軍。

為此,淳仁天皇還下令全國戒備,大規模地征集士兵,並準備送給唐朝大量的牛角,以作為武器原料。

然而由於孝謙上皇的強力阻撓,這項計劃未能實施《詳情見《續日本紀·卷廿一·》》。

由於藤原仲麻呂推行的唐朝化改革過於激進,從而觸犯到很多守舊貴族的利益,於是他們便聚集在孝謙上皇周圍,鼓動她重新奪回朝政大權。

與此同時,奸僧道鏡因侍疾《寢》有功,逐漸獲得女上皇的寵信,由此開始不斷地插手朝政事務,並導致天皇政權與上皇集團之間矛盾日深。

唐代宗寶應元年《762年》,女上皇在守舊派貴族們的支持下,宣佈收回生殺賞罰等大權,隻讓淳仁天皇主持祭祀等禮儀性的事務。

孝謙天皇的劇照

孝謙上皇的舉動令藤原仲麻呂倍感憂心,為了防止被架空權勢,乃至落得被滅門的下場,他在隱忍兩年後,最終決定舉兵起事,意在推翻、囚禁上皇,並捕殺道鏡等人。

然而藤原仲麻呂的計劃被人泄露,導致他被提前做好防備的上皇擊敗,最終兵敗被殺,時在唐代宗廣德二年《764年》。

藤原仲麻呂被殺後,淳仁天皇失去庇護,很快便被上皇廢黜,並流放到淡路島,所以歷史上又稱他為淡路廢帝。

孝謙上皇廢黜淳仁天皇後,正式宣佈重登皇位,並改稱號為稱德天皇,由此成為日本歷史上唯一一個兩度登基的女天皇。

稱德天皇在位期間,道鏡的權勢更盛,最終竟做到太政大臣兼法王,並差點兒篡奪皇位。

淳仁天皇的陵寢

淳仁天皇雖然被廢,但在國內卻依然擁有很多支持者,不能不讓稱德天皇感到擔心。

就在被廢黜的第二年《765年》,淳仁天皇因『企圖逃跑』被抓獲,次日便離奇的死於囚所,民間普遍懷疑是女天皇有意加害《詳情見《續日本紀·卷廿六》》。

作為對中國最為友好的天皇,淳仁天皇最終落得被殺的結局,實在是令人唏噓。

史料來源:《續日本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