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執政晚期,雖然對首相狄仁傑《唐朝實行群相制》非常倚重,但考慮到他沉疴在身、來日無多,再加上對其他宰相李嶠、蘇味道等人的表現不滿,便向狄仁傑征求宰相人選。
狄仁傑思慮再三,便向女皇推薦了時任荊州大都督府長史的張柬之,並稱此公雖然年紀老邁,但精神矍鑠、極富才幹,如能重用他,必定會成為賢輔良相。
狄仁傑臨終前,向武則天舉薦張柬之
武則天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將張柬之提拔為洛州司馬,後在狄仁傑的堅持下,又將其晉升為秋官侍郎。
不久,狄仁傑薨逝,姚崇成了最受武則天信任的宰相。
長安四年《704年》九月,姚崇充任靈武道行軍大總管,臨行前向女皇極力推薦張柬之,稱其深沉穩重、極有謀略,並請求盡快對他委以重任。
武則天見狄仁傑、姚崇都極力推薦張柬之,便即刻提拔他做宰相《鳳閣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
張柬之拜相時,雖然已是八十歲的老翁,但精神矍鑠、頭腦清晰,接連推出一系列頗有見地的建議,由是令武則天大為滿意。
然而讓女皇沒想到的是,她親手提拔起來的老翁宰相,最終竟會摧毀她辛苦建立起來的帝國。
張柬之拜相不到半年,便發動『神龍政變』
神龍元年《705年》正月,武則天最終沒能敵過病魔,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眼見著來日無多。
此時,雖然唐中宗李顯已經恢復儲君的位子,但麟臺監張易之、春官侍郎張昌宗兄弟憑借著女皇的恩寵,依舊在宮中隻手遮天,並且跟武三思等人來往密切,一旦女皇不測,二人是否會興風作浪實在難說。
所以,為了能讓江山順利地傳到太子李顯手中,恢復李唐王室,需要張柬之在非常時刻行非常之事。
因此,張柬之便加緊聯絡宰相崔玄暐、中臺右丞敬暉、司刑少卿桓彥范以及相王府司馬袁恕己,準備殺死張易之、張昌宗,然後逼迫武則天退位,重新扶立李顯為帝。
不久,姚崇從靈武回朝,並加入張柬之等人的密謀之中。
與此同時,桓彥范和敬暉密會太子李顯,並將政變計劃告訴他。
武則天被張柬之等人推翻,被迫讓出帝位
正月二十二日,政變正式發生,張柬之、崔玄暐等人率軍到達玄武門,並派將軍李多祚迎奉李顯前來會合,隨即闖入紫薇城中殺死張易之、張昌宗等人,並又包圍集仙殿,逼迫武則天讓位。
次日,李顯出任監國,僅僅一天後便稱帝。
二月初四,李顯宣佈恢復國號為唐。
至此,立國僅15年的武周帝國覆亡,因為這場政變有改朝換代的因素,所以在史書中被稱作『神龍革命』。
同年十一月,武則天駕崩於上陽宮,終年82歲。
武則天臨終前下令取消帝號,並以唐朝皇後的身份,與唐高宗合葬於乾陵。
武則天不僅親眼見證武周帝國的覆亡,最終還恢復在唐朝本來的身份,辛苦經營一生最終卻落得如此結局,實在令人唏噓。
唐中宗復位後,大肆封賞功臣,張柬之被封為漢陽王、敬暉被封為平陽王、桓彥范被封為扶陽王、袁恕己被封為南陽王、崔玄暐被封為博陵王,不僅全部擔任宰相職務,而且還被賜予丹書鐵券,一時間權勢、威望無人能及。
然而令張柬之等人沒想到的是,由於沒有及時鏟除武三思等餘孽,結果很快給他們帶來滅頂之災。
唐中宗復位後,封張柬之等五人為王
此時,武三思因為深恨張柬之等人逼迫武則天退位,斷絕了他做皇帝的最後一絲希望,所以便在韋皇後和唐中宗面前極力誣陷他們,必欲將其置於死地而後快。
韋皇後因與武三思有染,所以很樂意幫他『復仇』,而唐中宗又是出了名的軟蛋皇帝,對老婆言聽計從。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張柬之等人的命運開始急轉直下。
張柬之等人封王後才1年多時間,便被解除宰相職權,到各地去擔任刺史。
待五人紛紛出朝、黨羽星散後,朝廷便開始收緊『絞索』,一步步把他們推向死亡境地。
最終,敬暉被流放到崖州後處死,張柬之流放到新州後憂憤病死,崔玄暐遠貶嶺南途中病死,桓彥范、袁恕己則在流放途中被賜死,全都沒能善終。
武三思夥同韋後誣陷張柬之等人
正所謂『天道輪回,報應不爽』,武三思、韋皇後誣陷忠臣,唐中宗濫殺股肱,最終都沒能落得好下場。
其中,武三思滿門被太子李重俊斬殺,唐中宗被韋皇後、安樂公主毒殺,而韋皇後、安樂公主則被臨淄王李隆基《即唐玄宗》斬殺,距離張柬之等人遇難隻不過四五年時間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