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亂,對於唐朝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變數。
天寶十五載六月九日,哥舒翰大敗,潼關失守,唐玄宗李隆基接受楊國忠的建議,決定逃亡蜀地。
在六月十三日黎明時分,玄宗一行人匆匆忙忙離開長安,隨行的隻有楊貴妃姐妹、楊國忠、高力士等,以及太子和一些皇族,他們在禁軍的護送下出了長安城,因為走得匆忙,所以也沒帶多少糧食。
當玄宗一行人走到興平縣西北的馬嵬驛時,禁軍就因為缺糧而開始鬧情緒,接著更是發動兵變,殺死了宰相楊國忠。
並且還包圍驛站,要求殺死楊貴妃,而事情的結局就是玄宗讓步,賜死了楊貴妃。
那麼為什麼這些唐軍將士要置楊國忠兄妹於死地呢?
一、
比較占據主流的說法有三個,第一是高力士主謀論,第二是太子李亨主謀論,與李輔國策劃發動了馬嵬驛事變,第三則是馬嵬驛事件是一次群體性運動,並不是個人煽動的結果。
那麼事情的真相究竟是怎樣的呢?
首先我們來看看楊國忠是個什麼樣的人!在玄宗一朝,楊國忠依仗著他妹妹楊玉環而權傾一時,官居右相,身兼多職。
而他為官期間劣跡斑斑,不僅任人唯親,而且黨同伐異,欺上瞞下,他自恃位高權重,與當時大多數的官吏結下仇怨,也給玄宗帶來了重大的災難。
當楊國忠位高權重之時,安祿山也已經手握重兵,並且開始產生了謀逆的心思,隻是暫時隱忍不發而已。
而楊國忠為了排除異己,對安祿山百般刁難詆毀,並且打擊安祿山的親信,還想通過將安祿山調離後,伺機除之。
楊國忠的這些行為,加速了安史之亂的爆發。
而在安史之亂爆發後,哥舒翰奉命扼守潼關,以捍衛長安。
這時楊國忠又開始排除異己,他為了借刀殺人,反復命令哥舒翰進攻,在楊國忠的威逼利誘之下,哥舒翰不得不出關與安祿山決戰,結果大敗,並且投降了安祿山。
楊國忠這種自私自利的行為,絲毫不顧及國家的整體利益,可謂是專權誤國,甚至可以說他就是安史之亂的罪魁禍首。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覺得楊國忠很作,但其實他還有更作的。
因為他還積極地參與到立儲的鬥爭當中,當玄宗將李亨立為太子後,李林甫就暗中拉攏各種勢力試圖廢掉太子李亨,而楊國忠就參與到其中。
因此李林甫死後,楊國忠就成了太子李亨的第一大仇人,而他在攻擊李亨的過程中,就與支持太子的高力士結下了仇怨。
可以說,楊國忠把玄宗身邊的人幾乎都得罪了,把不該得罪的人也都得罪了。
這時,高力士、安祿山、太子李亨、哥舒翰這些人都有將其除之而後快的想法。
二、
楊國忠很快也等來了他的厄運,就在玄宗一行人出逃時,因為比較匆忙,沒帶多少糧食,所以很快就陷入了饑寒交迫的境地。
隨行的唐軍平日裡都是待遇優厚,突然遇到這種情況,很快就心生不滿,再加上這次是逃難,早已命懸一線,而這種時候就最有可能發生兵變。
隨著將士們的怨氣越來越大,這種時候該怎麼辦呢?
一向忠心護主的陳玄禮想到了一個辦法,那就是尋找一個背鍋俠,轉移將士們的注意力。
而這個時候,楊國忠自然就成為了最佳的背鍋俠,因為他得罪的人太多了,沒人會替他說話,而且安史之亂的爆發還有潼關失守就是他一手造成的。
於是陳玄禮將禁軍的怒火引向了楊國忠,他對將士們說:『今天下崩離,萬乘震蕩,豈不由楊國忠割剝氓庶,朝野怨咨,以至此耶?
若不誅之以謝天下,何以塞四海之怨憤!』這段話的意思就是,今天的局面都是楊國忠造成的,你們要算賬的話就去找他。
這樣一來,唐軍將士們的憤怒一下就轉移到了楊國忠的身上,他們借口楊國忠謀反後就將其殺害。
楊國忠死後,將士們又將驛站圍了起來,要求玄宗賜死楊玉環。
將士們之所以要置楊玉環於死地,其實原因也很簡單,玄宗太過寵愛她,這些將士害怕到達蜀地後,楊玉環會為她哥哥報仇,因此置她於死地是為了解決後顧之憂!
國忠之死是其專權誤國的結果,屬於自己把自己給作死的,而楊玉環就比較倒黴了,因為她的死是受到了哥哥的連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