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屬於唐玄宗李隆基的輝煌一代宣告落幕。
被逼縊死自己的愛妃,又失去了皇位,唐明皇也確實是此恨綿綿無絕期了。
而大唐盛世也伴隨著八年的戰亂付諸東流,一去不復返了。
可以說這一切都是唐玄宗一手造成的,如果唐玄宗後期不怠於朝政,不迷戀女色,不重用李林甫、楊國忠、安祿山等人;哪怕是叛亂發生之後,如果他不聽信讒言,冤殺高仙芝、封常青,不逼哥舒翰出戰。
以上這幾條,哪怕有一條唐玄宗沒做,相信局面也不會壞到無可收拾,大唐的盛世繁華有可能也會保住,大唐帝國的壽命也會延長。
然而,歷史早有註定,結果無法改變,三百年的盛世大唐咱們也隻能在史書中一窺其風采了。
正文
時間拉回到大唐天寶年間,就在唐朝天寶十四年農歷十一月初九這一天《公元755年12月16日》,身兼范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的安祿山,集合三鎮唐朝軍隊,又聯合同羅、奚、契丹、室韋等族軍隊共計十五萬人,號稱二十萬,以『憂國之危『、『奉密詔討伐楊國忠』為借口在范陽起兵。
一時間北方大地狼煙滾滾,安史反叛大軍的步騎精銳蕩起煙塵千裡,遍地可聞金鼓之聲。
白居易的《長恨歌》形容得好:『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01 叛軍南下 勢如破竹
此時的唐朝承平日久,老百姓幾代人都沒有見過打仗的了,聽說范陽叛軍打過來了,都感到非常震驚,舉止無措。
河北是安祿山多年經營的地盤,因此叛軍所經過的州縣無不望風披靡,當地的縣令太守或者開門投降,或者幹脆棄城而逃,還有的被叛軍擒殺。
起兵前期叛軍基本上沒有遇到像樣的抵抗,很快就控制了整個河北地區。
此時有人跑到長安跟唐玄宗奏報說安祿山造反了,而還在長安醉生夢死,縱情聲色的唐玄宗卻認為是安祿山的仇家放得煙幕彈,編造的謊話,根本就不相信,唐朝上下對馬上要到來的危險依然是懵然無知。
一直到十一月十五日,各地要求救援以及報警的奏報像雪片一樣飛來的時候,唐玄宗才相信安祿山是真的反了。
然而此時叛軍已經打到了東都洛陽城下。
唐玄宗急忙召來宰相楊國忠商議應變之策,楊國忠本是草包一個,靠著楊貴妃的關系才當上的宰相,他能有什麼對策啊,平時就知道利用職權中飽私囊,斂聚錢財。
無奈之下,唐玄宗先是任命安西節度使封常清兼任范陽、平盧節度使,防守東都洛陽,接著又任命他的第六個兒子榮王李琬為元帥、右金吾大將軍高仙芝為副元帥東征。
封常青和高仙芝都是唐朝的一代名將,按理說有此二人在,不說完全平定叛亂,至少擋住叛軍的進攻勢頭還是有把握的,然則事實果然是樣的嗎?
你是名將不假,但是架不住上面有個不懂軍事的皇帝一天到晚的瞎指揮啊。
大將封常清
當時的唐朝,全國正規軍隊大約有五十八萬左右,但是有四十九萬是駐守在邊境的十鎮節度使那裡,僅僅隻有九萬中央軍是駐紮在首都長安附近。
全國各地的州府基本上都沒有什麼駐軍,更沒有野戰部隊,因為此時唐朝的府兵制早已形同虛設。
02 陣斬大將 自毀長城
無奈之下,高仙芝、封常清隻能臨時在長安、洛陽等地募兵,然而得到的是市井膏粱子弟,缺乏訓練不說,也沒有什麼戰鬥經驗。
安祿山的大軍雖然在洛陽城下遇阻,但還是憑借邊軍精銳的強大戰鬥力擊潰了幾支臨時拼湊的唐朝軍隊。
再加上楊國忠的無能,致使安祿山大軍於同年十二月十二日就攻入洛陽。
東京留守李憕和禦史中丞盧奕被俘後為安祿山所殺,河南尹達奚珣投降安祿山。
洛陽失陷後,安西節度使封常清和高仙芝率兵退守潼關,堅守不出,兩人計劃先避開敵人的鋒銳,靜待時局變化,再相機出戰。
但是因為大將封常清、高仙芝與監軍的宦官邊令誠不和,被邊令誠誣告,唐玄宗聽信了監軍宦官的誣告,大怒之下,以『失律喪師』之罪將封常清、高仙芝處斬,可以說是自毀長城。
一日之內臨陣連斬兩員大將及元帥,在歷史上也不多見,因此潼關前線的守軍軍心大亂,且斬了封常清、高仙芝之後唐玄宗面臨無將可用的尷尬境地。
03 老將出馬 臨危受命
而正在此時,隴右節度使也是唐朝一代名將哥舒翰恰好正在長安養病,且哥舒翰與安祿山兩人一向不和,正是朝廷平叛大軍的不二人選,於是唐玄宗便起用病廢在家的哥舒翰為兵馬副元帥,率大軍二十萬鎮守潼關,潼關是當時擋在叛軍和首都長安之間的唯一屏障,也是長安的門戶,丟了潼關長安也將不保。
哥舒翰也是曾經在邊疆多次大敗吐蕃,為大唐開疆拓土的名將,臨敵經驗非常豐富。
他觀察潼關地形險要,易守難攻,於是進駐潼關後,立即加固城防,深溝高壘,閉關固守。
名將哥舒翰
天寶十五載正月,安祿山讓他的兒子安慶緒率兵強攻潼關,被哥舒翰擊退。
叛軍主力被阻於潼關數月不能寸進。
安祿山見強攻不行,就命崔乾佑將手下的老弱病殘士卒屯於陜郡《治今河南三門峽市西》,而將精銳部隊隱藏起來,想誘使哥舒翰放棄潼關出戰。
五月,唐玄宗收到叛將崔乾佑在陜郡『兵不滿四千,皆贏弱無備『的情報,就遣使令哥舒翰出兵收復陜洛。
哥舒翰立即就給玄宗回信說:
『安祿山久習用兵,今起兵叛亂,不會不作準備,一定是想用老弱病殘之兵來引誘我們,如若此時進兵,剛好中其奸計。
況且叛軍勞師遠征,利在速戰;而官軍憑借潼關天險抵擋他們,利在堅守。
且叛軍一路上燒殺搶掠,慘無人道,已經失去民心,攻勢日漸衰頹,很快就要發生內亂,等他們內亂一起就可趁機攻打』
不得不說,老將哥舒翰的這番話是老成謀國之言,也是憑借多年戰鬥經驗的精準判斷,可以說如果唐玄宗按照他的計策去付諸實施,唐軍定會立於不敗之地,叛軍到時也一定會自行瓦解。
因為此時的叛軍距離范陽老巢已是千裡之遙,遠離根據地且占線拉得太長,兵力補給已經出現匱乏的跡象。
而與此同時,郭子儀、李光弼在河北攻打叛將史思明,接連打了幾個大勝仗,叛軍老巢受到威脅,可以說叛軍此時已經陷入前進無路,後退無門的絕境,唐軍可以說是形式一片大好,再堅守上幾個月,估計叛軍就能不戰自亂。
而且郭子儀、李光弼二人也認為潼關隻宜堅守,不可輕出,二人主張帶領朔方軍隊往北先攻取范陽,打掉叛軍巢穴,促使叛軍內部潰散。
04 昏招迭出 人地兩失
然而,就在這關鍵時刻,宰相楊國忠卻懷疑哥舒翰意在謀己《這草包別的本事沒有,窩裡鬥的本事不小》,便對唐玄宗說,哥舒翰一直按兵不動,一定會坐失良機,應該督促他盡快出戰,一戰定乾坤。
而玄宗也是個好面子的人,自己信賴的臣子安祿山居然叛變了,一定要盡快平叛,挽回自己失去的顏面,於是又一次聽信了讒言,對郭、李良謀置之不理,還接連派遣使者催逼哥舒翰出戰。
哥舒翰被逼無奈,捶胸大哭。
楊國忠
皇命難違,哥舒翰被迫於六月初四領兵二十萬出關。
初七日,在靈寶西原與叛軍崔乾佑部相遇。
靈寶南靠大山,北臨黃河,中間是一條長約七十裡的狹窄小道。
崔乾佑把精兵提前埋伏在南面山上,於初八出兵,佯裝要與唐軍決戰。
唐軍將領王思禮率精兵五萬在前,龐忠等率十萬大軍繼後,另派三萬人在黃河北岸高處擊鼓助攻。
哥舒翰兵出潼關
等兩軍相交之時,唐軍見叛軍陣勢不整,偃旗息鼓,似欲逃竄。
唐軍見勢長驅直入,結果被誘進山谷小道。
此時埋伏已久的叛軍伏兵突起,從山上投下滾木檑石,山道狹窄,唐軍士卒擁擠於隘道,陣型難以展開,死傷甚眾。
哥舒翰急令氈車在前面沖擊,企圖打開了一條出路,突出重圍,但是叛軍焚燒草車堵住前路,唐軍不得進。
唐軍被火焰濃煙迷住雙目,看不清四周目標,還以為叛軍在濃煙中,便胡亂射箭,直到傍晚箭都射完了,才知中計。
此時,崔乾佑命同羅族的精銳鐵騎從南面山谷迂回到官軍背後殺出,唐軍前後遭受夾擊,陣型大亂,唐軍士兵或逃入山谷,或被擠入黃河淹死,絕望的哭號聲驚天動地,戰場上一片淒慘。
唐後軍見前軍大敗,不戰自潰。
而黃河北岸負責助攻的唐軍見勢頭不對,也紛紛潰散。
哥舒翰隻帶了隨身數百騎兵狼狽竄逃,從黃河西渡進入潼關。
潼關外為了抵禦叛軍,挖了三條戰壕,都是二丈寬一丈深,結果這戰壕都用到了自己人頭上。
逃歸潼關的唐軍人和馬掉進溝裡,一會就填滿了,後面的人就踩著屍體過去。
唐軍將近二十萬軍隊,逃回潼關的隻有八千餘人。
潼關此時幾乎已經無兵可守,初九日,崔乾佑攻占潼關。
哥舒翰撤到關西驛,張貼榜文召集失散的士兵,想要匯集眾軍,意圖繼續把守潼關。
而此時他手下的吐蕃將領火拔歸仁帶著一百餘騎兵包圍了驛站,進去對哥舒翰說:『賊兵來了,請元帥上馬』被脅迫的哥舒翰隻能走出驛站騎上戰馬,火拔歸仁及眾將跪拜說:『元帥擁有二十萬兵馬,一戰之後就把他們全部拋棄了,又有什麼臉面再見皇帝呢?
而且元帥沒有看到高仙芝和封常清的下場嗎?
請元帥投降安祿山!』哥舒翰抵死不從,火拔歸仁就把他的腿綁到馬肚子上,連同其他不順從的將領綁了一起投降了安祿山。
潼關一戰是災難性的,大唐原本勝券在握的戰局就此發生反復。
這二十萬勤王大軍中了埋伏全軍覆沒,緊接著潼關失守,主帥哥舒翰被俘。
原本已經走投無路的安祿山就此『躺贏』攻下了長安。
郭子儀、李光弼等平叛部隊以及叛軍占領區內的民間義軍所取得的戰果因此前功盡棄。
到此時叛亂才算是徹底失控了,至此,持續八年之久,終結大唐盛世的安史之亂才真正開始。
此戰,也是中國戰爭史上伏擊戰的典型戰例,唐玄宗錯誤估計形勢,誤信讒言,拒絕采取扼守潼關險要、持久疲敵、伺機出擊的正確作戰方針,過早地出關反攻,結果中了叛軍埋伏,造成人地兩失,使平叛戰爭的形勢急轉直下。
05 明皇出逃 此恨無期
唐玄宗所在的長安城得知潼關失守後,城中一處大亂,如同末日來臨。
百官無人上朝,皇帝下詔說要親征,無人肯信,可以說此時的唐朝中樞機關已經癱瘓。
眼看安史大軍日漸逼近,無奈之下,唐玄宗帶著自己的貴妃、皇子、皇孫、公主、楊國忠、陳玄禮和近侍從延秋門出逃。
『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行軍到馬嵬坡時,六軍將士終於忍無可忍,發動兵變殺死楊國忠等人,唐玄宗被逼之下命令高力士等人縊死楊貴妃。
與此同時,太子李亨在靈武自行即位,遙尊李隆基為太上皇。
馬嵬坡兵變
屬於唐玄宗李隆基的輝煌一代宣告落幕。
被逼縊死自己的愛妃,又失去了皇位,唐明皇也確實是此恨綿綿無絕期了。
而大唐盛世也伴隨著八年的戰亂付諸東流,一去不復返了。
可以說這一切都是唐玄宗一手造成的,如果唐玄宗後期不怠於朝政,不迷戀女色,不重用李林甫、楊國忠、安祿山等人;哪怕是叛亂發生之後,如果他不聽信讒言,冤殺高仙芝、封常青,不逼哥舒翰出戰。
以上這幾條,哪怕有一條唐玄宗沒做,相信局面也不會壞到無可收拾,大唐的盛世繁華有可能也會保住,大唐帝國的壽命也會延長。
然而,歷史早有註定,結果無法改變,三百年的盛世大唐咱們也隻能在史書中一窺其風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