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廷劇中,當某個皇子說『我父皇怎麼怎麼樣』、『我母後怎麼怎麼樣』的時候,是不是感覺特別高大上,一看這皇子就是身份尊貴啊!
現實情況是,如果在唐朝真有個皇子這麼說了,那他可能是穿越過去的。
因為在非正式場合,唐朝的皇子公主從來不會這樣稱呼,在正式場合更不會這樣說了,是直接叫『陛下』、『皇後殿下』的。
那麼問題來了,這些皇子公主平時是怎麼稱呼自己的『父皇』、『母後』的呢?
唐太宗李世民給自己的兒子李治的信中,自稱『耶耶』,也就是爺爺。
沒錯,這些皇子公主平時見到皇帝,要喊人家爺爺。
那見到母親呢?
喊『阿娘』或者『娘娘』,這可不是平時電視劇裡那些什麼什麼娘娘,這個娘娘就是喊自己母親的。
不光皇室這樣,整個大唐都是這樣的。
在這一點上,皇子與庶民無異,平時稱呼自己爸媽時,都是叫『耶耶』、『娘娘』。
如果場面比較嚴肅,比如要接受來自爸媽的教導,就要喊『父親』、『母親』。
除此之外,對父親的稱呼遠不止『耶耶』這一種,以下這幾個詞,都是當時的唐朝人稱呼自己親爹的。
- 哥哥
- 大大
- 大人
- 父親
- 阿爺
沒錯,哥哥也是稱呼爹用的,如果你穿越到唐朝,看到一個貌美的小哥哥上去搭訕,過去就喊人家『小哥哥』,那這個貌美的小哥哥心裡可能就要這麼想了:小娘子,你我看起來差不多大,為何追著我叫爸爸?
如果在大街上被人偷錢包了,你拉住一個巡邏的官差就喊:大人,他偷我錢包!
這位官差心裡可能也要這樣想了:不就追個小偷嗎?
至於認我當爸爸嗎?
如果你看見一個老人手裡拎著很多東西,走路都顫顫巍巍的,過去跟人家說:爺爺,我幫您拎東西吧。
這老爺子肯定要白你一眼,沒見過這樣當街就占便宜的,把人家生生叫低了一個輩分。
由此可見,穿越有風險,一不小心說錯話,滿大街認爸爸不說,還很容易得罪人。
在唐朝,『大人』和『哥哥』都是專用的稱呼自己父親的詞,這一點唐朝全社會達到了高度統一,從皇宮到鄉野無一例外。
那大家可能就好奇了,父親這個人,身兼爺爺、哥哥、大人三種稱呼,那要是見到爺爺了該怎麼稱呼,見到哥哥了該怎麼稱呼,見到官員了又該怎麼稱呼?
先說爺爺,唐朝人對爺爺的稱呼是『阿翁』、『太公』、『祖父』,對奶奶的稱呼是『阿婆』、『重慈』。
遇到一位不認識的老人,你還可以叫人家『丈人』。
那,你自己的老丈人你又要叫什麼呢?
唐朝前期,稱呼老丈人也是叫丈人的,另外跟著妻子回娘家的時候,會隨著妻子叫『阿爺』,後來唐玄宗李隆基時期出了一位鬼才,當時剛剛祭祀完泰山,按律所有官員官升一級,然而這位鬼才憑著老丈人的關系官升好幾級,從九品芝麻官直接升到五品。
李隆基就問他你怎麼升的這麼多,他回答:泰山之力也。
由此,後世人將老丈人都稱作泰山。
再說哥哥,自己的親哥哥,稱『阿兄』,弟弟稱『郎』,但是在唐朝,『郎』這個稱呼比較有意思。
唐朝人按家中行第排序,在家排行第幾,就能稱呼幾郎。
比如楊玉環就能稱呼唐玄宗為『三郎』,因為唐玄宗在他家排行第三。
年長之人稱呼少年人,也可以按這種方式來稱呼,不過前面加上一個姓。
比方說你姓王,排行老六,別人就可以叫你王六郎。
『郎』在唐朝是很常見的,唐朝民風開放,少年姑娘都可以在街上閑逛。
而少年就可以稱作『郎君』,姑娘就可以稱作『娘子』。
別有什麼非分之想,這兩個稱呼就跟現在『大哥』、『大姐』的意思是一樣的,不是表達夫妻的意思。
而夫妻之間的稱呼,先進程度大家可能想不到。
他們夫妻之間,就跟現在一樣,彼此稱『老公』、『老婆』。
我們看電視劇時,往往看到英雄救美之後,美人羞答答的對英雄說:公子,救命之恩無以為報,不如以身相許……
在唐朝要是美人說出來這句話,英雄可能會後悔救了這個人。
因為『公子』這個稱呼,是特指宰相家的兒子的。
唐朝稱宰相為『相公』,兒子稱『公子』,這也是個特有的稱呼,別人都不能用的。
要是你不是宰相兒子,還大大方方接受了別人喊你公子,那讓宰相知道了作何感想?
由此可見,穿越過去說錯話了,還能幫別人認爹。
接下來就是『大人』這個稱呼,唐朝這個稱呼是稱自己親爹的,那稱呼官員什麼呢?
這一點上不得不感慨唐朝的思想之自由,民生之平等,在所有封建王朝中都是不多見的。
官員之間、上級對下級,下級對上級,平民對官員、雇傭的勞動者對主顧,主顧對雇傭者都可以相互稱『某』,或者直接以官職相稱。
比如對面是江州刺史,你就可以直接說:江州刺史,某有事情請您拿主意。
即便是在皇帝面前,平民也可以自稱『臣』。
不過遇到地位比較高,受人尊敬的人,一般人還是會用敬稱『閣下』,不會傻傻的上去就喊人家官職。
當然,唐朝也不是對所有人都是這麼平等的,唐朝有一類人,『律同畜產』,這類人就是簽了賣身契的奴仆。
對這類人,一般都是主家隨便起個名字,然後平時直接叫名字。
那麼,如果你真的穿越到唐朝,你爸爸的哥哥家的二女兒,你管她叫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