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唐書》記載,武則天《鴆殺太子弘》,也就是說武則天的長子李弘是被母親送去的鳩酒毒殺而死。
隻是,歷史上編寫《新唐書》的歐陽修又強烈的反武情節,因此這段記載是否屬實,一直有待商榷。
在《資治通鑒》中,才用了保守說法:按弘之死,其事難明,今但雲時人以為天後鴆之,疑以傳疑。
盡管李弘是否是被武則天毒死無法定論,但武則天與李弘之死卻並非完全無關。
《舊唐書》記載,上元二年,帝欲下詔令天後攝國政,中書侍郎郝處俊諫止之。
學者認為,這其實是一起武則天的逼宮事件,為此唐高宗背著武則天召見群臣,把此事拋了出來。
顯然,許多朝臣都站出來反對武則天的逼宮。
然而這一次也徹底把武則天的野心呈現在所有人面前。
逼宮不成的武則天開始找罪名殺了高宗姑姑常樂公主的女兒,也就是李顯的老婆,常樂公主也因此被廢。
如此一來,高宗就更加被動。
數月後,高宗與武則天去洛陽,這一次,他沒有把太子留下監國,反而待在身邊。
根據李弘死後,唐高宗的祭文來看,這一行,他有了禪位的想法。
在合璧宮綺雲殿,他告知李弘。
然而李弘卻不敢再母親不知情的情況下點頭,因此隻能和父親李治抱頭痛哭。
從三月高宗欲禪位武則天被臣子反對,到李顯妃子被廢,到四月李弘去世來看,太子李弘的死與武則天逼宮又直接聯系。
體弱多病的太子李弘因為朝堂上的爭論以及父親的打算心力憔悴,沒想到此時又看到弟媳一家的悲慘遭遇,大受刺激的他終於一病不起,徹底離世。
縱使武則天沒有親手殺死李弘,她的種種做法對李弘的死都有間接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