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遊上苑,火速報春知。
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
這首《催花詩》是武則天的作品,據考證創作於她稱帝後的第二年。
這首詩沒有用典,語言通俗流暢,幾乎不用翻譯,就能領悟其中的氣勢。
武則天說,明天要去上苑遊覽一番。
上苑,又稱上林苑,是專供皇室成員遊玩的園林。
為了玩得盡興,武則天下詔書,讓內侍在上林苑中宣告。
皇帝下令,春回大地,花草要連夜萌發。
不要等著春天到來才開花泛綠,那樣會影響皇帝的遊興。
很多人覺得,武則天不講理啊。
難道她不知道四季變化規律,哪怕她稱帝,也不能為所欲為啊!在民間傳說中,就是這樣評價武則天的,說她蠻不講理,濫用權力。
按照傳說的說法,百花接受了皇帝的詔書,紛紛在嚴冬綻放,唯有牡丹沒有開花。
武則天大怒之下,將牡丹貶謫出長安。
於是,上苑中的牡丹全部移栽到洛陽。
此後,有了洛陽牡丹甲天下的說法。
事實到底如何,還有另外一番說法。
很少有人知道這首詩有一篇『詩序』,『天授二年臘,卿相欲詐花發,請幸上苑,有所謀也……』看到這裡,就會發現,武則天寫詩的目的,竟然是為了粉碎宮廷政變。
武則天登基之初充滿了自信,她覺得自己有能力駕馭天下。
她手下的臣子不這麼認為,他們想要光復李唐江山。
天授二年的臘月,朝中臣子密謀叛亂,想要在宮中誅殺武則天。
武則天喜歡祥瑞,於是騙她說,『上林苑有花綻放』武則天將計就計,提前命人在上林苑裝飾假花。
意圖叛亂的臣子看到奇異景象,認為武則天有上天庇佑,取消了叛亂計劃。
看到這裡,又有一個疑問。
朝臣發動叛亂誅殺皇帝,需要內外勾結。
這樣的計劃肯定會牽扯極廣,假若密謀泄露,全部難逃一死。
史書中沒看到當時武則天大肆誅殺臣子的記載。
難道『詩序』也是假的,也是後人編造的。
民間傳說不可信,詩的序言同樣不可信,又該如何解讀這首詩呢?
需要明確一點,《催花詩》是武則天的作品,這一點沒有異議。
至於武則天為什麼寫這首詩,當然是為了穩固自身的統治。
皇帝號稱『天子』,顧名思義,上天的兒子。
武則天稱帝,她需要證明上天認可了她的統治地位。
於是,她特別在乎天降祥瑞。
在她看來,號令百花開放,就是上天認可她登基的有力證據。
於是她寫了這首詩,證明天下盡在掌握,她是天命所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