罩雲飄遠岫,噴雨泛長河。
低飛昏嶺腹,斜足灑巖阿。
泫叢珠締葉,起溜鏡圖波。
濛柳添絲密,含吹織空羅。
這首詩名為《詠雨》,是唐太宗李世民的作品。
李世民文武雙全,不但是一位出色的帝王,他還是一位文化人。
他被封秦王的時候,府邸中就有了十八位頂尖的人才輔佐他。
杜如晦、房玄齡、陸德明等人不離不棄,扶持他登上了皇帝的寶座。
李世民登基的時候,面臨著一系列內憂外患。
人口不足、朝廷財力有限,突厥人在邊境蠢蠢欲動。
為了解決這一系列的問題,必須休養生息,重視農業生產,讓老百姓吃飽穿暖,讓朝廷有穩定的財政收入。
明白了這一點,就知道他看到豐收在望有多麼開心了。
《詠雨》,說出了李世民對豐收的渴望,說出了開創太平盛世的決心。
烏雲密佈,遠處的山巒被烏雲覆蓋。
大雨說來就來,河水快速漲起。
雨水飛落在半山腰,斜灑在巖石上。
大顆大顆的雨珠凝結在樹葉上,落在河水中像鏡面泛起了波紋。
雨絲伴著柳絲,一陣風吹過,好像在空中編織真絲綾羅。
李世民描寫的是一場好雨,而不是暴雨。
有了這場雨水滋潤大地,免去了發生旱澇災害的可能性。
這也是一場及時雨,在夏天炎熱的時候,讓人心神暢快。
難怪他作為天子,也會吟詩一首,表達喜悅之情。
從內容以及寫作手法上看,這首詩中規中矩,不好不壞。
沒有什麼打動人心的『金句』,也沒有對賬、格律上的硬傷。
欣賞這樣的詩句,就要解析背後的故事。
李世民重視農業生產,重視百姓疾苦。
他經常引用荀子的話,『君者,舟也。
庶人者,水也。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很多人誤以為這句話是李世民的名言,那是因為他把這句話當成了治理天下的方針。
皇帝都希望可以坐穩江山,更希望名留青史。
李世民親眼見證了隋朝的覆滅,隋文帝開創的基業轉瞬之間就被楊廣毀掉。
這是多麼直觀的前車之鑒啊,讓李世民必須思考如何治理天下。
李世民和滿朝文武總結隋朝滅亡的原因後,得出一個結論,民心穩,江山才能穩。
所以他看到一場好雨,才會興奮,才會有寫詩的沖動。
李世民知道,百姓有能力推翻皇權統治。
他必須重視百姓的需求,撫民以靜,體恤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