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作為中國歷史上一個經濟文化發展的頂峰時期,它的經濟特別是商品經濟,
更是得到了一個繁榮地發展階段,但是在這個繁榮經濟的背後,一些經濟方面的矛盾也不斷激化。
特別是
矛盾當中最為突出的錢荒問題非常嚴重
,今天我們就一起去看一看,唐朝的錢荒問題達到了怎樣的程度,他在當時的經濟生活當中又有著哪些影響?
一、唐朝大量開采銅錢,讓銅錢的國家儲存量十分缺乏
在許多的歷史學家的觀念當中,認為唐代時期出現錢荒的問題是與銅錢鑄造量的不足有很大的關系,
但是也必須要從當時唐代銅的開采進行一定的探析。
唐朝初年,
朝廷對於銅礦的開采和銅的買賣其實限制的並不多,其實在這一時期根據史料記載,
當時對於銅錢的開采要征收一定的稅。
特別是在
憲宗時期,
一年可以
開采的產量就可以達到接近三十萬千斤,在看文宗時期也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字
,但是這些銅的開采量,並不能滿足銅錢鑄造的一個嚴重缺陷。
政府為了擴大鑄錢的規模,同時對於銅的產量還有著非常高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
,德宗時期就號召天下百姓可以自由發揮去開采銅山,但是收來的這些銅是要由政府買賣的,用來鑄造銅錢。
但也隨著銅錢的開采量不斷增加,銅的產量在日益的削減,這也是因為銅的資源是有限的,
這在很大程度上就會造成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就是銅的價格會逐漸攀升。
根據史料記載,在唐高宗時期,因為冶煉銅的廠房許多被停止了或廢棄了,
這樣銅的生產量就一定會下降,但是國家又需要大規模的鑄造銅器,這樣就形成了一定的矛盾
,一方面是銅錢的生產規模在不斷縮小,但是
在流通方面有大量的需要,這樣就造成了銅貴的問題。
像在
文宗時期就有記載,當時天下的所有的銅坑,有五十餘個,但開采的量已經隻有二十多萬千斤,
宣宗時期更是產量不斷降低。
加上
中晚唐時期國家政事不穩定,戰亂頻繁,銅的開采就要受到很大的影響,甚至是遭到嚴重破壞。
由此我們就可以看出唐朝大量的開采銅錢,與此同時它的產量也因為各種因素在不斷的降低,
這樣就讓銅貴的問題逐漸的暴露出來。
二、唐朝民間用銅的頻率過高且強度較大,造成唐朝銅錢缺失的問題十分嚴重
下面我們再去看一看民間用銅的程度到底如何,其實在銅的使用方面,
除了寺廟當中需要大量的銅進行消耗之外,民間也流傳著使用銅器皿的社會風氣。
根據唐代時期的史料記載,當時的
鑄造銅幣的地區是在江淮一帶加上這一地區出產的銅器,制作精良自然它消耗的成本
,每貫錢就可以達到兩千文,與此同時我們在前面了解到,
當時銅器的開采規模不斷縮小,自然就造成了銅器價格不斷攀升。
當時出現了
『銷錢為器,售利數倍』的現象
,這就是一個非常清晰的記載。
因為民間他們使用銅來鑄造器皿的現象非常盛行,政府在這種情況下就多次下令要禁止民間改變用銅鑄造器皿的風氣,
就拿玄宗時期他頒佈的《禁鑄銅器詔》當中可以看見唐朝的皇帝,其實是明令禁止使用銅器的物件或者說去銷毀銅錢,鑄造銅器的現象。
對於銷錢為器的行為
,唐朝時期的政府通過了嚴峻的刑法以及法律措施來對那些犯罪行為進行處決。
例如在唐朝時期規定平民如果判了罪行,可以
繳納一定數量的同,就可以免一定的罪責,如果是九品以上的官員犯了罪的時候,也可以用銅進行贖罪,以不至於遭到免職的情況。
從這個維度我們就可以看見,唐朝時期對於銅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
其實
政府除了這些明令禁止之外,還在輿論宣傳上加強人們放棄使用銅器的概念。
就比如政府時常會說到這樣一句話,同他不可以進食,也不可以帶來溫暖的衣服,銅器它不同於寶物,隻有用來鑄錢才可以讓它得以流傳
。
民間的用銅情況,從政府的這兩個手段方面就可以看見是非常嚴重的,這樣就讓市面上流通的銅錢就越來越少,錢荒的問題也非常突出。
到了
唐玄宗時期,國家就正式頒佈一道法令,當中就規定銅的收購,都是由國家負責,
與此同時不允許私人買賣銅和鑄造銅器,但是這項法令並沒有被真正地落實到實處。
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
唐朝時期銅錢問題的大量缺失與民間使用銅器,銷毀銅錢去鑄造銅器的現象有著非常大的關系。
三、錢重物輕的唐朝因銅錢缺失而造成的錢荒問題十分突出
下面我們就去看一看唐朝時期,因為銅錢的大量缺失,
造成錢重物輕的現象,那麼他是在唐朝不同時段呈現出怎樣的發展情況呢?
其實在唐朝初期,在開元之前就存在著鑄造銅錢的,量是非常不足的
,銅錢本身就存在短缺的問題,
根據
《新唐書》當中就有記載,隋朝末年天下民眾私自鑄造錢幣在市場上通行。
唐高祖在建立了唐朝之後,就不得不對這種私自鑄造錢幣的現象進行處理,因為當時的錢幣環境以及問題都有很大的呈現,但是政治層面上,
國家政局還沒有穩定下來,治理錢幣的問題也是要等到國家穩定之後,才有更多的精力開展一系列的處理措施。
於是到了武德年間,就鑄造了一種叫做開元通寶的錢幣,去取代隋朝時期的五銖錢。
這其實也與當時的貨幣供應不足,存在緊張的現象是有一定關系的,但當時的民間還是有大量的民眾去私自鑄造錢幣。
其實到了
武則天統治時期,他針對銅錢的管理又進行了一定的規范,
當時為了能夠控制住民間盜鑄現象的發生,就還在允許民間有那些惡幣的流通,
這些銅錢並沒有在官方得到統一於是武則天時期的統治政策,就采取的放任政策,直到玄宗時期,又開始對這些私自鑄錢行為的懲罰和教訓。
到了玄宗時期,特別是知道
天寶年間貨幣短缺的問題就不斷呈現問題逐漸的嚴重化。
根據
唐玄宗當時頒佈的詔令當中可以看見
,民間是不允許私自鑄造銅器的,而且官方也在購買民間,出產的一些銅礦石,在交易過程當中也主要運用佈帛來交換,是一種食物交換,為的就是讓銅錢能夠最大程度上掌握在政府手中,這從另一個側面也證實了當時的銅錢供應是非常緊張的。
開元年間官府在多處地點設置了監督鑄錢的行為,這樣就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當時同的緊張狀況
,但沒過多久,惡錢又開始流行起來。
根據記載,
江淮地區鑄造的惡錢數量非常的多
,而且鑄造的質量非常低劣,因為政府在管理惡錢流通方面沒有更好的措施,也沒有具體的實行,這樣就讓市場上的好錢和惡錢處於通用的狀態。
而且當時的一些權貴,
他們用金誠當中好錢去江淮地區交換惡錢,再將這些惡錢運到京師地區去販賣,這樣就可以獲得豐厚的利潤
。
這也是到了
玄宗時期,
對於私自鑄造錢幣同時鼓勵用佈博進行交換的這些措施,都對錢幣的缺乏情況有一定的緩解。
但並不能阻止市場當中流通的銅錢,數量不斷減少,金屬的貨幣儲存量十分的缺乏,這也是與
當時繁榮的經濟以及大量惡錢的存在都是一個不可調和的矛盾。
時間就來到了唐朝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安史之亂,唐朝歷史上的一個重要分界點,的確隨著安史之亂對國家政權的動蕩,
給唐朝帶來了巨大的災難,這也就讓唐朝的銅錢缺乏問題更為突出,
特別是在肅宗到德宗年間。
政府其實還是在尋找措施進行解決這一難題,但是隨著國家政局的不穩定,
加上戰爭頻繁,對於錢財的需求量更為龐大。
這樣就造成地方官員根據地方的形勢發展,也在鑄造銅錢。
這對於唐代的錢荒,這一經濟現象也是在不斷延續,一直持續到霧中時期,這也對唐朝的經濟發展和民眾生活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和困擾。
四、結語
由上可知唐朝因為民間使用銅器的現象非常盛行,加上對於銅的開采規模也在不斷縮小,
這樣就造成唐朝一個突出的經濟問題錢重物輕。
加上政府對於私自鑄造銅器的現象,一直都沒有很好地解決,加上在
市場流通上面又有惡錢的盛行,自然而然對當時的社會風氣以及經濟發展都造成了深遠影響。
就例如唐代政府在這一時期實行錢帛並用的貨幣政策,不僅沒有讓錢荒問題得以解決,
反而讓唐代的貨幣政策變得更為凌亂,對於錢荒這一經濟問題起到了加速惡化的作用。
這對於我們今天去了解唐朝時期錢荒問題以及其背後的深層原因,有了更進一步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