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歷史上,李世民作為一名很治世之才的君主,一生勤政愛民,估計唯一的污點就是在皇位的爭奪上有些名不正言不順。
根據當時的例律,隻有家中長子才能繼承大統,而他排行老二,註定與皇帝之位無緣。
不過後來他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掉手足,逼迫父親退位,才順利登上皇位。
但事實上他發動玄武門之變也是無奈之舉,他曾多次被哥哥李建成逼入險境,一直念著親情隱忍著,沒有和李建成動手,直到被逼入絕境才不得已出手,在獲得李靖、李績表態後,立刻發動了玄武門之變,可是為什麼要等這兩個人表態呢?
眾所周知,在中國封建社會中,為了保證政權的穩定和平穩過渡,所以一直都實行嫡長子繼承制,直到明朝朱元璋時才廢除這一制度。
雖然嫡長子繼承制在穩定政權上起到了一定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手足相殘,但同時會帶來諸多弊端,缺少競爭,安逸環境之下容易出現一些昏庸無能之人。
李唐王朝的建立之中便是如此,李世民勞苦功高,南征北戰,而哥哥李建成一直躲在後方,就因為不是長子,自己拼命打來的江山交給一個無能之人,李世民心裡自然有些不服氣,可也是無可奈何。
李唐王朝建立後,李淵將太子之位給了李建成,兵權卻交給李世民。
不費一兵一卒就得到太子之位,李建成心裡自然高興,可是父親把兵權交給李世民這件事卻一直讓他耿耿於懷,被他視為心頭大患。
李建成認為國家兵權都被交到李世民手中,以後勢必會威脅到自己的皇位,這大唐江山幾乎是他打下來的,哪個男人心裡沒有點野心,他怎可服氣把江山交給自己,況且現在軍中將士也隻服他,黎明百姓也視他為大英雄。
反觀自己,一直坐鎮後方,幾乎沒有上過前線,也沒有什麼功勞,就因為自己是長子,所以得了這太子之位,到時候李世民功高震主,不反還好,如若要反,那自己身邊又有幾人能為自己征戰。
思來想去,種種因素考慮下,李建成決定先下手為強,鏟除李世民一黨,坐穩皇位。
於是李建成和李元吉先是在李淵身側明裡暗裡的表示現在李世民功高震主,如果不拿回兵權,那以後皇位怕是坐不安穩,然後又使出各種齷齪手段栽贓誣陷,使得李淵對李世民心生不滿。
就這樣,他們開始計劃重新拿回李世民手機的兵權,李世民自然也不傻,直到他們在擔心什麼,念著父兄之情,一直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甚至在別人勸他起兵造反的時候,他都不為所動。
直到李建成一黨的所作所為直接威脅到他的性命,即使父親知曉此事也不為所動時,這讓李世民徹底寒了心,他決定先發制人,發動玄武門之變。
而在發動玄武門之變前,他先是征得李靖、李績表態後,才敢發動此變動。
那麼,在這場政變之中,李靖和李績又是何人,為什麼李世民要等到他們的表態才敢發動玄武門之變,這兩人在其中又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
其實李世民這樣做自然是有他的道理,這兩人都是朝廷重臣,一個是靈州都督,一個是行軍總管,手握重權。
而且當時李世民手中的兵權基本上都被還了回去,手底下的士兵也被重新編排,他相當於一副空架子,如果沒有這兩人的支持,那他這次事變勢必會以失敗告終。
更或者退一萬步來說,即使這場事變成功,兩人來不及帶兵回朝支援長安,他的皇位同樣也是坐不穩,因為這兩人的勢力加在一起足以讓天下重新洗牌。
李唐王朝建立後,李靖和李績兩人因在戰場上驍勇善戰,為大唐的建立立下汗馬功勞,且手中握有重兵,難以奪權,處理不好就容易發生叛亂,所以就讓他們遠離長安,鎮守在國家邊疆四方,守護著整個大唐安危。
如果這時自己貿然搞政變,沒有得到李靖和李績這兩人的支持,即使政變成功,他們沒有異心還好,若是有異心,到時候隻怕適得其反,給兩人鉆了空子,借口起兵回朝,放棄鎮守邊疆的義務。
到時候,自己就會陷入兩面夾擊的境地,身後沒有足夠的兵源來支撐自己,面對的可不就是李靖和李績兩人的雄雄大軍了,而是天下群雄的揭竿,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政權就此四分五裂毀於一旦。
所以李世民就格外重視李靖兩人的態度,隻有知道了兩人的態度,他才有把握這場戰是打還是不打。
但其實從兩人的態度之中也可以看出來他們對李世民的做法是贊同和認可的,雖然他們在給李世民的回信中表示自己不幫任何人,就站在中間,持一個中立態度,但同樣也沒有把這件事報告給李淵。
事實也證明,李靖、李績兩人的做法對當時李世民來說是非常有利的。
武德九年6月4號這天,李世民率領大軍經玄武門進入皇宮,誅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逼迫父親李淵退位,自己登基,開啟了自己的宏圖霸業。
李世民登上皇位之後,一生勤政愛民,朝政政治清明,民間百姓安居樂業,為大唐的繁榮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作為一代君王,李世民該有的宏韜偉略一樣不少,從背後推動李淵建立唐朝,在到發動玄武門之變,成功登基,這些都可以看來他是一個十分會審時度勢、步步為營的人。
李世民雖然是采用暴力方式才取得皇權,但是這一切也一直都是處在被動局面,兄弟步步緊逼,父親冷眼旁觀,甚至還參合進來幫忙。
本來大唐江山基本上都是靠自己一點一點打下來的,父兄在這上面沒有做出點貢獻,隻是樂享其成,政權建立後沒有對他懷有感恩之心就算了,甚至還想趕盡殺絕,這才是讓李世民真正寒心發動政變的原因,而政變中兩位將軍的態度也決定了這件事的成敗。
所以李世民才會在征求他們的意見之後再動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