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門之變爆發,李世民殺害兄弟,李淵為何不為他們討回公道。《網路歷史》

隋朝是一個很短暫的朝代。

楊堅建立了隋朝後,一心想要求發展。

他勤奮刻苦,可是卻生了兩個令人氣憤的兒子。

楊廣即位後卻隻顧貪圖享樂,不管百姓死活。

因此各地也是饑殍遍野,百姓難以填飽肚子,於是紛紛爆發了起義。

後來李淵也被迫造反。

在一眾大臣的不懈努力下,李淵終於推翻了隋朝,也成為了當時第一大勢力。

李淵建立唐朝,太子之位便引起幾個兒子的爭搶,最後爆發玄武門之變。

李世民反殺了哥哥和弟弟,從此成為了國之儲君,但是作為父親的李淵卻沒有任何表態。

隋朝是隋文帝楊堅建立起來的,可以說融入了楊堅的畢生心血與未來希望。

因此無論大事小事楊堅都要堅持親自做決策。

這樣細致的把持朝政,國家也是百廢俱興,國力也是蒸蒸日上。

不僅如此,楊堅還招賢納士,廣泛招募人才,以此來推動隋朝發展。

但是隋煬帝卻有兩個不省心的兒子。

太子楊勇十分好色,而且喜歡音樂、詩詞。

但是對待政治、軍事卻是並不關心。

因此這也讓楊堅十分生氣,一個國之儲君,怎麼能不學無術,於是便整日鞭策楊勇學習。

但是楊勇的優點就是待人和藹,這也讓父親很是欣慰。

二兒子便是楊廣,這個兒子喜歡學習,因此詩詞歌賦樣樣精通。

不僅如此,常常伴隨楊堅身邊聽理朝政。

而且還會喜歡軍事,常常帶兵南征北戰,因此在軍中也頗有威望。

雖然楊廣如此優秀,但隻是假象。

他的表現都是為了楊堅可以改立太子。

果然目的達成,楊堅死後,楊廣順利獲得皇位,之後便露出了本來面目。

原來楊廣很好色,他四處召集美女入宮服侍自己。

不僅如此,他還廣征民夫,然後修築樓房、制造輪船。

這樣不顧一切的大興土木,導致百姓怨聲載道,國力損耗也極為嚴重。

於是各地爆發了起義,李淵此時作為山西太原的太守,便奉命開始四處征戰平叛戰亂。

但是李淵為人仗義,因此也是廣泛結交江湖中人。

這便引來的楊廣的嫌疑,於是處處針對李淵。

忍無可忍的他決定造反,兩個兒子李建成和李世民帶領兩路兵馬直奔隋朝都城而去,就這樣隋朝覆滅了。

李淵隨之登基稱帝,改國號為唐。

太子之位便是大兒子李建成的,李世民則是秦王,三兒子李元吉為齊王。

這一切都安排妥當了,之後便是繼續征戰,畢竟還有很多起義軍不服從李淵的管制。

眾多勢力之中還有王世充、劉黑闥、竇建德等人。

他們也都是兵多將廣,實力強勁的對手。

在李淵的軍中,隻有李世民的部隊可以與他們所匹敵。

此時李世民麾下文有魏征、徐茂公等;武有秦瓊、尉遲恭、程咬金等,這陣容在戰爭之中可謂是所向披靡。

因此李世民的軍功也越來越高,這便引來李建成的不安。

畢竟自己功勞和威望都不及李世民,擔心父親會改立太子。

於是找來了李元吉,雖然三弟不善於領兵打仗,但是還是有一定的智謀。

據野史記載,二人商議等李世民凱旋歸來的時候,在玄武門埋伏重兵,而兩位皇子也潛藏其中。

李世民雖然手握重兵,但是兵馬都得駐守在玄武門外。

商議好後,二人便火速安排。

很快到了凱旋而歸的那天,眾人早早的在玄武門做好準備。

李世民果然帶領一眾文武從此處經過,李建成和李元吉率眾人殺出。

他們算計果真巧妙,但是卻忽略了李世民手下的諸位大將,他們都是久經沙場,神勇無雙的狠角色。

很快,眾位將領就掌握了當前的局勢。

在亂戰之中,李世民看到了遠處的李建成和李元吉,於是急忙前去追趕。

二人也決心殺死秦王,但是正好遇上趕來的尉遲恭,於是很順利的將李建成和李元吉二人斬殺。

此戰過後,李世民也順理成章的當上了太子。

之後李淵在晚年的時候便主動退位讓賢,把皇位傳給了李世民。

李淵過上了幸福的晚年生活,李世民也盡心竭力的為唐朝發展而努力。

他在位多年,不僅國力大增,百姓也是安居樂業。

李世民也成為了紮根在百姓心目中的好皇帝。

但是當年玄武門之變,明明李世民殺害了太子和皇族的弟弟卻沒有受到皇帝李淵的責罰。

其實李淵內心十分氣憤,也十分驚訝。

但是作為皇帝的李淵首先就要學會冷靜處理每一件事。

要知道,玄武門之變剛剛結束。

李世民帶著一眾武將紛紛抵達朝堂。

尉遲恭更是身披戰甲,手握鋼鞭。

在他們心中,李世民才是他們真正的領導者。

此時如果懲處任何人,將恐怕會激起眾將的護主之心。

之後李淵還曾經詢問朝中重臣,如何看待這件事。

他們回答也都是:『秦王勞苦功高,而建成和元吉無功與天下,眾臣子也都信服秦王』。

李淵看大臣都支持李世民,所以不便與滿朝文武為敵。

最後一點就是,如今可以把持朝堂的三個兒子,已經剩下李世民。

而李世民又是眾望所歸的下一任君王,自己也就沒必要在多生事端。

否則江山落入其他兒子手中,還不一定未來會發展成什麼樣子。

因此,思來想去的李淵最終還是決定不予計較。

畢竟李世民素來仁義,為後世留下這樣一個皇帝,也是大唐的福氣。

這也是李淵早早退位的原因之一。

果然李世民也沒有辜負李淵的希望,他把唐朝推向了另一個盛世。

李世民一直都是仁義為本。

他對待麾下將領、軍士、甚至是百姓都和對待自己家人一樣,因此也是深受滿朝文武的好評。

又加上他親率大軍一路上披荊斬棘,這才有了一統天下的大唐。

所以李世民才應該是皇位的繼承者。

當代年輕人也要學習李世民的仁義。

在學校與同學老師搞好關系,在單位與同事團結互助,這樣的人才會受到大家的喜愛。

如果學習成績和業務能力在有所提高,那麼前途一定是不可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