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唐書》記載:自大業末,群雄競起,皆為太宗所平,謀臣猛將並在麾下,罕有別立勛庸者,唯孝恭著方面之功,聲名甚盛。
這裡的孝恭就是大唐河間郡王李孝恭,而這段話的意思是說大唐建立過程中,唐太宗李世民的功勞巨大,很少有其他人能夠和他相比較,而李孝恭的功勛幾乎可以和李世民相媲美。
那麼同時作為凌煙閣功臣中排名第二的李孝恭為何獲得了如此高的評價呢?
將門之後,皇室宗親
李孝恭,隴西成紀《今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人。
西魏、北周八柱國之一李虎曾孫,北周朔州總管李蔚之孫,隋朝右領軍大將軍李安之子,唐高祖李淵的堂侄,唐太宗李世民的堂兄,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第二。
平定巴蜀,初露鋒芒
李孝恭雖出身高貴,但並沒有像其他紈絝子弟一樣沉湎於聲色犬馬,而是專註於兵書和武藝,立志於為國效力。
公元617年,李淵在晉陽起兵,不久攻克長安。
但他沒有忘記這個刻苦努力的侄子,招募李孝恭為山南道招慰大使,出兵巴蜀。
李孝恭帶兵很快攻克三十多州,隨後又進攻割據勢力朱粲,將其大敗並俘獲了大批朱粲部下。
隨後將這些人全都赦罪釋放。
由此緣故,傳檄所至之處,相繼歸附。
很快,李孝恭就平定了巴蜀地區。
武德二年,李孝恭因功被授信州總管。
再獻計策,生擒蕭銑
武德三年《620年》,李孝恭在詳盡考察過國家局勢之後,向李淵獻策,決意蕩平割據江南富庶之地的蕭銑。
李淵也早有這個想法,隻不過當時局勢還不是很穩定,現在也確實是好時候,李孝恭的計策正合他意,李淵隨即撥馬匹、精兵上萬助力李孝恭。
同時改信州為夔州,任命他為夔州總管,並晉封為趙王。
李孝恭向來有收服人心的手段,他將當時巴蜀地區首領的子弟收入麾下,讓他們在軍中效力。
一方面表現了他對巴蜀地區首領的重視,另一方面也是讓這些子弟作為人質,讓巴蜀地區首領不敢有其他非分之想。
武德四年,李淵任命李孝恭為荊湘道行軍總管、李靖為長史,率領水陸十二支大軍從夷陵出發,進攻蕭銑。
李孝恭準備充足,一路勢如破竹,先後攻克荊門、宜都兩重鎮,向清江進軍。
駐守清江的是蕭銑手下大將文士弘,手下精兵強將數萬人。
李孝恭在連戰連捷的形式下,錯誤地估計了敵人的力量,不聽李靖的勸告就發起進攻,結果大敗,損失很大,隨後撤退。
文士弘獲勝以後,驕傲自滿,縱兵四出搶掠,兵士肩扛手提,多有收獲。
李靖見敵軍隊伍大亂,遂不失時機,迅即指揮唐軍出戰。
文士弘軍一時難以收攏,措手不及,結果被唐軍打得落花流水,被殺及溺水而死者將近一萬人,被繳獲舟艦四百餘艘。
攻下夷陵之後,李靖又馬不停蹄,率輕騎五千為先鋒,直奔南梁都城江陵,李孝恭率大軍繼後。
隨後又擊敗蕭銑的驍勇大將楊君茂、鄭文秀,俘獲士卒四千多人,攻克江陵外城,接著又占領水城,將江陵圍困。
蕭銑自度救兵難於急至,為保城中百姓,蕭銑祭拜太廟後,率官吏赴李孝恭軍門請降:『當死者惟有我蕭銑,百姓無罪,請勿殺掠』李孝恭答應了他,隨後把蕭銑用囚車送至京師。
李孝恭平滅蕭銑後,嶺南四十九州皆望風而降,李淵大喜,任命他為荊州大總管,李孝恭治理荊州有方,大力開置屯田,開采冶煉銅礦,以此讓百姓獲利。
隨後被任命為襄州道行臺左仆射。
那時嶺表地區還未平定,他便分別派遣使者撫慰,其投誠歸附者有四十九州,使朝廷號令暢通於南海之濱。
再俘輔公祏,安定江南
武德六年《623年》,杜伏威的部將輔公祏反唐,殺王雄誕,率部占領湖州。
李孝恭率兵前往九江,李靖、李勣、黃君漢、張鎮州、盧祖尚全都受他指揮。
輔公祏深知不能久守城中,遂命部將馮惠亮等人守險邀戰,李孝恭堅守壁壘不出戰,同時派出奇兵切斷敵軍糧道,讓敵軍糧食斷絕,敵軍晝夜不停地挑戰,李孝恭就是堅守不出。
第二天派遣老幼病殘前去挑戰,敵人在擊敗後大意輕敵,輕進追擊,被李孝恭埋伏的精兵大敗。
馮惠亮退守梁山,孝恭乘勝攻破梁山別鎮,敵軍跳水而死者數以千計。
正值壯年,得急病而終
武德末年,揚州有人誣告李孝恭謀反,因此唐高祖李淵將李孝恭召回京師。
之後李孝恭接受相關部門的盤問,並沒有找到謀反的證據,便被赦免為宗正卿,賜予實封一千二百戶。
隨後歷任涼州都督、晉州刺史。
貞觀初年,遷任禮部尚書,改封為河間郡王。
孝恭性情奢侈豪爽,後房歌姬舞女達一百餘人,然而待人寬恕謙讓,沒有驕矜自得之色,故而李淵、李世民都對他十分親待。
貞觀十四年《640年》,李孝恭得急病死掉,時年才五十歲,正當壯年。
李世民親自舉哀,哭之甚慟,贈司空、揚州都督,陪葬獻陵,謚曰元,配享高祖廟庭。
結語:李孝恭的一生可謂輝煌,將門之後,出身貴胄,戰功卓著,並且得皇帝信任,領大軍南征,為唐朝建國及之後的安定立下了汗馬功勞,獲得了很大的聲望,而他不恃寵而驕,謙虛禮讓,最後得以享譽青史,也算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