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神李靖:雪夜殲滅東突厥,為李世民報城下之盟,開啟天可汗時代。《網路歷史》

唐朝詩人盧綸曾寫過一首膾炙人口的《塞下曲》,詩中這樣寫道: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將這首詩用來描述大唐戰神李靖在風雪夜追擊並殲滅東突厥的情形,那就再合適不過了。

得知消息後的李世民並未驚慌,而是在囚禁了前來準備敲詐勒索的頡利可汗的心腹執失思力後,率領著房玄齡、高士廉等六人,策馬來到了渭水南岸,與頡利可汗隔河相對。

李世民先發制人,責備頡利可汗違背與大唐的盟約。

此時的頡利可汗看到眼前的這個二十多歲的大唐皇帝,僅僅帶著六個人就敢直面他的數十萬大軍,不免心中有些犯怵,他覺得李世民之所以敢這麼膽大,肯定留有後手。

就在頡利狐疑之際,李世民身後突然旌旗招展,幾乎在一瞬間,漫山遍野出現了大量唐軍。

隨後,李世民讓軍隊後退,自己獨自一人與頡利可汗談判。

頡利一看到這陣勢,心中立馬慌了,剛才幸虧沒有動手,李世民這小子果然留有後手,不然怎麼敢一個人直面自己的數十萬大軍。

其實,頡利看到的唐軍。

隻是李世民設的疑兵之計,而頡利也被李世民的這陣勢嚇到了,恐懼讓他喪失了判斷力,輕而易舉便中了李世民的計了。

東突厥給唐朝帶來的亡國危機就這樣被李世民輕而易舉地化解掉了,但在李世民看來,自從跟隨父親李淵起兵反隋,東征西討,在戰場上所向披靡,無往不勝的他,在剛剛當上皇帝之後,龍椅都還沒捂熱,居然被頡利狠狠地敲詐了一筆,他何曾受過這樣的恥辱。

這個仇,在他有生之年一定要報!

上天沒有虧待李世民,歷史沒有辜負李世民。

很快,李世民便等來了報這個城下之盟的機會。

上天給李世民的機會

貞觀元年,曾經『控弦百萬』的東突厥開始逐漸從巔峰走向了衰落。

據《舊唐書-突厥傳》記載:在突厥內部,突厥人遇到了空前嚴重、前所未有的自然災害,在其境內,大雪接連下了數天,雪下了有數尺厚,突厥人的牛羊在這場大雪中皆被凍死,導致人們連吃的都沒有。

外部,曾經臣服於東突厥的薛延陀、回紇、拔野古等諸部相繼反叛,一下子削弱了東突厥的強大軍事力量。

雪上加霜的是,頡利可汗與突利可汗叔侄的反目,也加速了東突厥的衰落。

貞觀元年,由於嚴重的雪災導致牛羊大量凍死,為了生存下去,原本屬於突利可汗管轄的契丹、奚等部族紛紛叛離突利,歸降唐朝。

頡利可汗得知此事後,大罵突利無能,統禦無方。

隨後,他命令突利前去討伐叛亂的部族,但突利卻在戰爭中失利,被這些反叛的部族打地丟盔棄甲,最後隻帶著少量的騎兵逃了回來。

頡利一看,更加生氣了,上次的事情還沒完,這次差點全軍覆沒。

於是,頡利將突利用鞭子給抽了一頓,並囚禁了十多天。

東突厥境內,天災人禍加上內憂外患,李世民等待報仇的機會即將到來。

遠交近攻,拔除眼中釘

在正式對東突厥出兵前,李世民要先解決掉一個人,此人就是常年盤踞在唐王朝北方邊境的梁師都。

早在隋朝末年,當隋王朝內部群雄逐鹿、四分五裂之時,梁師都就已經在朔方登基稱帝,建立梁國。

唐朝建立以來,直到李世民登基稱帝,梁師都就在東突厥的支持下,一直活躍在唐王朝北方邊境,充當東突厥的打手。

因此,在李世民看來,如果想要對突厥用兵,就必須要消滅盤踞在朔方的梁師都。

貞觀二年,趁東突厥內部分裂,自顧不暇之際,李世民決定解決掉梁師都這個心腹之患。

對此,李世民采用『先禮後兵』的手段,他先是派人給梁師都送去了一封信,準備以此來勸降梁師都,但梁師都仗著有東突厥的撐腰,毫不猶豫地拒絕了李世民的建議。

李世民見文的不行,決定來武的。

於是,李世民將鏟除梁師都的任務交給了夏州都督劉旻和司馬劉蘭成,命他們二人想辦法拔掉梁師都這顆盤踞在唐王朝北方的釘子,而二劉也並沒有讓李世民失望,他們派兵不斷騷擾朔方,使得朔方境內人心惶惶。

與此同時,他們又不斷派出間諜潛入朔方,用銀子賄賂梁師都的手下,離間他們君臣之間的關系,使得梁國朝堂上君臣不和,上下離心,梁國國力日趨衰落。

李世民見梁國國力一天不如一天,於是在劉旻和劉蘭成的建議下,決定出兵朔方,消滅梁師都。

此次出征,李世民以右衛大將軍柴紹為統帥,薛萬鈞為副統帥,率軍前去消滅梁師都。

俗話說好事成雙,拿下朔方後,又有一件對唐朝有利的事情出現了,那就是之前叛逃東突厥的部族的首領紛紛推舉薛延陀部的首領乙失夷男為可汗。

對於此舉,乙失夷男心裡雖然很高興,但他懾於東突厥頡利可汗的威勢,不敢做這個可汗。

李世民知道這件事後,明白乙失夷男的顧慮,他索性直接來了個順水推舟,命令一位唐朝特使帶著他的冊封詔書前往薛延陀。

在這封詔書中,李世民不僅冊封乙失夷男為『真珠毗伽可汗『,同時又賜給他象征權力的巨鼓和大旗。

看到特使帶來的冊封詔書,乙失夷男激動萬分,此刻的他心中很清楚,有了唐王朝的支持,他這個』真珠毗伽可汗『才算真正的名副其實。

在唐王朝的支持下,乙失夷男正式登上可汗之位,同時宣佈成立薛延陀汗國,建王庭於鬱督軍山下。

幾乎在一夜之間,薛延陀成為了與東突厥平起平坐的一股力量,直接威脅著北方草原上東突厥的統治。

就這樣,通過一道簡簡單單的詔書,李世民極大地削弱了東突厥的力量。

萬事俱備,隻欠東風。

很快,李世民將給東突厥致命一擊。

戰神李靖登場

在李世民的部署下,以李靖為行軍總管,張公謹為副總管,兵出定襄道;並州都督李世勣、右武衛將軍丘行恭兵出通漢道;左武衛大將軍柴紹兵出金河道;幽州都督衛孝節兵出恒安道;靈州大都督薛萬徹兵出暢武道;任城王李道宗兵出大同道。

六路大軍十幾萬人,在李靖的率領下,猶如六把寒光閃閃的利劍,直插東突厥的心臟。

戰爭進行得很順利,在唐軍接二連三的進攻下,東突厥終於撐不住了,東突厥的二把手突利小可汗和頡利可汗的心腹大將阿史那鬱射接連投降唐軍。

此時的頡利可汗猶如一隻沒了獠牙的老虎,隻等著唐軍對他的最後一擊。

大雪滿弓刀,李靖突襲頡利王庭

在這個晚上,頡利可汗酒足飯飽之後,呼呼大睡了起來。

突然,睡夢中的他被一陣震耳欲聾的喊殺聲所驚醒,有那麼一瞬間,頡利以為自己在做夢,可當刀槍的碰撞聲以及馬蹄的嘶鳴聲真真切切地傳入他的耳朵之後,他才明白,這不是夢,這是唐軍殺來了。

盡管頡利對唐軍的到來感到不可思議,但眼下的情勢已經容不得他多想,他急忙穿好衣服,跑出大帳一看,眼前的情形讓他一愣,他的王庭已經變成了一片火海,士兵早已亂作一團,面對從天而降般的唐軍,就連頡利自己,也已經沒有了抵抗之心,盡管他有十幾萬的精銳。

看到眼前的亂局,頡利的心中隻有一個字­——逃。

就這樣,這位曾經不可一世的頡利可汗在李靖的突襲下,拋下了他的士兵,帶著一些親信逃往陰山方向。

至此,定襄陷落,李靖在自己輝煌的軍事生涯上又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單於夜遁逃,頡利可汗走投無路

這邊,頡利可汗惶惶如喪家之犬,竭力逃往陰山。

可令他沒有想到的是,在他前往陰山的必經之路白道上,一支唐軍早已張開了口袋,就等著頡利往裡鉆了。

率領這支唐軍的將領是李世勣,他按照李靖的部署,在李靖突襲定襄的同時,率軍繞道從雲中出發,前往陰山守候在頡利逃亡的必經之路上,等待頡利殘兵敗將的到來。

上一次執失思力來長安時有多囂張,這一次就有多尷尬,因為唐王朝與東突厥的實力已經攻守異形了。

再次來到長安的他,這次低下了他那高傲的頭顱,跪在太極宮的朝堂上,眼裡早已經沒了上一次來的時候的倨傲與不屑,有的隻是跪求李世民放頡利一條生路的希冀。

但李世民會答應他的請求嗎?

顯然不會,因為李世民清楚地知道,如果這一次不乘機徹底解決東突厥的話,放任頡利逃到漠北,與漠北的鐵勒九姓會合的話,那他之前的一切努力就都白費了。

於是,李世民一邊令鴻臚寺卿唐儉前去與頡利談判,穩住頡利的同時,又命李靖率軍繼續追擊,斷掉頡利的退路。

趁著唐儉前去談判之機,李靖率領大軍繼續推進。

大軍進入陰山後,遇到東突厥殿後的一千騎兵,唐軍不費吹灰之力拿下這些人後,李靖命令這些人當向導,帶領唐軍前往頡利所在地。

此時的唐儉已經與頡利展開了談判,穩住了頡利。

而頡利也沒有想到李靖會不顧唐儉的性命,對他發動攻擊,可事實總是那麼不遂人願,當頡利正滿懷希望地與唐儉談判之時,李靖所率領的大軍已經悄悄地摸到了他的身邊。

當哨兵發現的時候,唐軍已經揮舞著武器沖到跟前來了。

一心保命的頡利此時已經顧不得和他談判的唐儉了,早已被李靖打怕了的他帶著騎兵一萬多人繼續向北逃亡。

頡利一溜,剩下的部眾沒了主心骨,早已亂作一團,任由唐軍宰割,戰鬥呈現出了一面倒的態勢,唐軍很快便解決了戰鬥。

此戰,唐軍俘虜東突厥十幾萬男女老少,俘獲牲畜十萬餘頭。

在頡利逃亡的途中,他麾下的幾大酋長見頡利大勢已去,於是率眾紛紛投降唐朝,共計五萬餘人。

此時的頡利,真正成了孤家寡人,他的數十萬部眾死的死,降的降,此時的他已經一無所有,就算他想東山再起,也已然沒有可能了,現在他唯一的念想,就是如何保住自己的性命。

想來想去,頡利決定前去投奔他的叔父阿史那蘇尼失。

當初突利可汗投降唐朝後,頡利就把突利空出來的可汗之位給了蘇尼失,蘇尼失為了報答頡利,在頡利眾叛親離的那幾年,一直對頡利忠心耿耿,並沒有背離頡利而去。

此時此刻,走投無路的頡利完全把自己活下去的希望,寄托在了這位叔父身上。

此次出征東突厥,唐王朝大獲全勝,殲滅突厥主力,收降部眾十餘萬,牛羊更是不計其數。

在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中,李世民終於得報當年的城下之盟,同時也終結了上百年以來突厥對中原王朝的威脅。

頡利可汗的結局

話說頡利可汗逃到他的叔父蘇尼失那裡之後,看到蘇尼失手下的五萬部眾以及他的另一個心腹阿史那思結麾下的四萬鐵騎之後,原本失望的內心又再次燃起了希望,他覺得憑借著這些部眾,他完全可以東山再起。

但就在他滿懷希望之時,現實又給了他一巴掌,原來阿史那思結率部投降了唐朝。

這讓頡利無比失望,此時此刻,就算蘇尼失不背叛他,他也沒有東山再起的資本了,況且現在他的身邊就剩蘇尼失一個人了,蘇尼失會不會也背叛他,他不得而知。

但此時的頡利也很清楚,他早已沒有了昔日的威望,留在蘇尼失這兒,隻會多一分危險,想到這兒,頡利決定離開蘇尼失的地盤。

於是,他帶著幾名親信連夜出逃,向著吐谷渾的方向疾馳而去。

就在頡利逃走不久,李道宗率領的大軍已經向著蘇尼失的地盤靠近。

李道宗先行派遣使者警告蘇尼失,讓他抓住頡利,向唐朝投降。

眼看唐朝大軍逼近,蘇尼失自知大勢已去,於是派出士兵追擊逃走的頡利,最後硬是把頡利抓了回來。

偉大的天可汗時代

殲滅東突厥後,大唐王朝迎來了歷史性的一刻。

是時,大唐帝國周圍的各部族酋長和首領紛紛來到長安,齊聚在太極宮門前,向王座上的李世民獻上了一個史無前例的尊號——天可汗。

當天可汗三個字從酋長代表的口中說出的時候,朝野上下,文武百官以及四夷酋長皆山呼萬歲。

這是屬於李世民的榮耀,也是屬於所有大唐子民的榮耀。

自此,一個偉大的時代——『天可汗時代『在歷史上拉開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