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開創開元盛世,將唐朝推上了極盛之世,他的成功不僅僅取決於自身,還有能人志士的協助,而其中兩位宰相姚崇、宋璟身處同一時代,二人接替輔佐李隆基將開元盛世推向頂點,歷史上對他們二人有諸多評價例如『崇善應變以成務,璟善守文以持正』這樣的贊詞。
這兩位開元年間的名相有著怎樣的人生經歷?
又是如何輔佐李隆基開創開元盛世的呢?
姚崇,本名元崇,字元之。
江蘇吳興人,他的父親是嶲州都督姚懿,出自官僚家族的他從小衣食無憂,因此整日吃喝玩樂。
直到父親去世,家境日益落魄,已經二十歲的他仍然一事無成,漸漸體會到了百姓的艱苦,於是決定發奮讀書,屬於大器晚成的人才。
在武則天登基時,姚崇便已經入朝為官了,他的仕途一共分為三個時期,
第一個時期便是武則天在位時期,在這段時期內,姚崇可以說是一帆風順,步步高升,許多武則天難以解決的問題,他都能提出解決方案。
之後,又因為姚崇為官清廉,執法公正,得到了武則天的賞識,連連提拔他。
聖歷元年《698年》,姚崇便升為了鳳鸞臺平章事,成為了宰相,同時還兼任了相王李旦府中的長史。
長安四年《704年》,姚崇因為他剛正不阿的性格,得罪了武則天的男寵張易之、張昌宗兩兄弟,被武則天調離了京城,貶為了靈武道大總管。
在一年後,姚崇參與了張柬之發起的政變,除掉了朝中最大的蛀蟲張氏兄弟,並且趁機將武則天推下了皇位,唐中宗李顯即位。
但在李顯繼位後,姚崇便逃離了京城,前往亳州做刺史,為什麼呢?
因為他覺得李顯太過軟弱,並且十分縱容韋後,而韋後又野心勃勃。
因此朝中大權看似重新回到了李氏手中,實際上卻危機四伏,韋後很可能會成為第二個武則天。
如果此時不離開京城,那便會卷入宮廷爭鬥中,難以自保。
果然在姚崇走後,張柬之就被殺了,韋後與武三思等人禍亂朝政,之後就連唐中宗李顯也被韋後與安樂公主聯手毒害了,朝中大權徹底落入了韋後手中。
直到李隆基發動政變,誅殺了韋後,擁立唐睿宗李旦為帝。
在諸多變故中,隻有姚崇毫發無損。
所以他逃離京城,遠離朝廷紛爭,不失為一個明哲保身的明智舉動。
在李旦繼位後,姚崇便被召回了京城,任命為兵部尚書、同中書下三品。
這是他第三次拜相,這次不到一年時間,他便被貶回了刺史。
原來在姚崇回京後發現,朝中的大權大多都落入了太平公主手中,眼看著第二個武則天即將崛起,姚崇便冒著巨大的風險向李旦諫言。
姚崇勸說李旦打壓太平公主的勢力,分散她的支持者,並且讓太平公主遷置洛陽,遠離長安。
這樣才能保證李隆基能夠穩坐太子之位。
但讓姚崇沒想到的是,李旦不僅沒有聽取他的意見,還將此事告訴了太平公主,因此姚崇便被太平公主記恨上了。
好在李隆基及時發現了太平公主的企圖,搶先一步讓李旦將姚崇貶為了地方官。
不久之後,李旦退位,唐玄宗李隆基繼位,在他繼位後便先出擊,將太平公主及其黨羽一網打盡。
一次,李隆基率領眾臣前往新豐檢閱軍隊,期間他便召見了姚崇,要想邀請姚崇做丞相,但姚崇卻提出了十個要求,那就是著名的『十事要說』。
李隆基聽後基本同意了姚崇的要求,因此姚崇就正式成為了李隆基的宰相。
再次拜相的姚崇以國家安定,百姓安康為己任,大力打擊欺壓百姓的貪官污吏,就連皇親國戚也絕不留情。
不僅如此,姚崇對於民生也十分註重,開元四年《716年》東北地區發生了歷史上罕見的蝗災,姚崇對蝗蟲的治理方法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並且親自上陣指揮百姓集中消滅蝗蟲。
還設立了獎懲制度,如此一來,蝗災很快便被控制住了。
開元九年《721年》,姚崇病逝,由於他體會過百姓的疾苦,因此在死前曾囑咐後人不可厚葬,一切從簡,對於抄經、畫像等都要杜絕。
並且還將這一條寫進了家法,讓子孫後代遵循。
姚崇的一生經歷了諸多坎坷,但最終得到了明君的賞識,一心為國,為開元盛世奠定了穩固的基礎。
宋璟,出生於高宗龍朔三年《663年》,邢州南和人,出身於官宦世家,良好的家庭環境熏陶,再加上宋璟的聰明和努力,少年時的宋璟就博學多才。
十七歲時,宋璟便考上了進士及第。
在唐朝進士科的考試十分困難,很多人一輩子都難以考中,五十歲能進士及第的人都少之又少,而宋璟才十七歲便中了進士,可見他的才華和天賦。
宋璟的為官經歷與姚崇一樣,分為三個時期。
在武則天時期,率性而剛正的宋璟得到了武則天的重用,被提拔為禦史中丞。
但卻因為宋璟告發武則天男寵張昌宗私自讓術士為他占卜運勢,被張氏兄弟報復,而武則天卻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所以張氏兄弟常常對宋璟惡言相向。
到了唐中宗李顯在位時期,身居黃門侍郎的宋璟卻因為性格問題,得罪了權傾一時的武三思,因此受到排擠,最終被調離京城,擔任貝州刺史。
不過也正好是因為在外地做官,與姚崇一樣,躲過了朝中的變故,得以明哲保身。
在唐睿宗李旦即位後,宋璟又回到了京城,雖然離京多年,但處理政務方面沒有半點生疏,因此被任命為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將政務處理得井井有條。
這是宋璟第一次擔任丞相,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把火便是提出『雖資高考深,非才者不取』的準則,改變官場中任人唯親的惡習。
第二把火是,不顧太平公主的反對,罷免了上千名昏庸無能的官員。
第三把火,便是請太平公主遷置洛陽,防止她的不軌舉動。
但很可惜,太平公主的權勢太大,宋璟這個丞相沒做多久,便被太平公主排擠,最終被罷相,貶為了楚州刺史。
直到李隆基登基,鏟除了太平公主及其黨羽,宋璟又被任命為廣州都督,唐朝時期的廣州十分偏僻,落後。
但宋璟並沒有因此抱怨,反而將精力全都投入到了民生的改善上,親自教百姓用磚瓦建造房屋,取代了簡陋的茅草屋。
這一舉動不但改善了百姓的生活條件,還大大降低了火災的發生率。
因此宋璟受到百姓的愛戴,對他贊不絕口。
開元四年《716年》,宋璟便被李隆基召回了京城,並將他任命為刑部尚書。
在姚崇辭官後,宋璟便接替了宰相之位,繼續沿襲『雖資高考深,非才者不取』的準則。
在歷朝歷代官場中的弊病除了任人唯親,還有小人進獻讒言陷害忠良,因此不論是明主還是昏君,身邊總是有一群為了自己的利益,誤導君主的小人。
為了防止小人誤導李隆基,宋璟便向李隆基提議,在朝堂中,只要有人在皇帝面前上奏論事,就必須派遣諫官和史官監督記錄,防止心懷不軌之人,做出對江山社稷不利的事。
李隆基聽後也應允了下來,並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據說在這段時期,李隆基對宋璟十分尊重,像對待老師一樣對待他。
每當姚崇來時,李隆基便出門迎接,當姚崇要走時,李隆基一定會出門相送。
因此,不僅提高了宋璟在朝中的威望,還讓君臣之間的關系更加和睦。
但李隆基畢竟不是李世民,在即位之初,李隆基還能不拘一格的選拔和任用人才,采納諫言,勤於政務。
但到了後期,隨著國家經濟的復蘇,李隆基也漸漸產生了驕傲自滿的情緒。
720年,李隆基終於下定決心,可以將這位幫他開創開元盛典的功臣宋璟踢開了。
因為在宋璟為相期間,對犯法官員嚴懲不貸,毫不留情,又嚴厲打擊市面上流通黑錢的現象,因此得罪了不少權貴。
這些權貴不僅多次向李隆基上奏,還用自己手中的勢力,從多個方面對李隆基施壓。
迫於壓力,李隆基便罷免了宋璟的相位,給他封了一個沒有實權,但卻地位尊崇的職位,開府儀同三司。
直到九年後,李隆基再次將宋璟任命為尚書右丞相,但這一次,宋璟卻覺得李隆基的精明已經大不如從前了,自已也年邁,力不從心。
四年後,宋璟便決定歸隱田園,在洛陽定居,李隆基感念他的功勛,特意下旨,宋璟的俸祿全部不免。
開元二十五年《737年》,宋璟在洛陽的家中去世,享年七十四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