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史學家的眼裡,中國古代歷史上,有三位皇帝,對世界歷史影響最大。
一個是秦始皇,因為他開創了皇帝這個稱謂,建立了第一個大一統封建王朝,確定了後來兩千多年
的
中國體制。
一個是成吉思汗,因為成吉思汗率領的蒙古鐵騎,橫掃歐亞大陸,對於當時的諸多歐亞聞名而言,帶來了滅頂之災,但同時也為世界文化的交流融合,提供了一個極大的契機,徹底改變了後面的歐洲和亞洲的歷史。
這兩位皇帝的影響,確實毋庸置疑,確實都是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歷史人物。
不過,西方史學家眼裡,第三位能夠和他們兩人比肩的,卻並不是很多人所熟知的那些皇帝們。
不是漢武帝,不是唐太宗,更不是趙匡胤、朱元璋、康熙等人。
這個人,是隋朝的建立者,楊堅。
那麼,在西方歷史學家的眼中,為什麼楊堅會如此重要?
僅僅存在了三十八年的隋朝,又為何對後來千年的歷史,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呢?
這事,其實得從隋朝的建立過程開始說起。
對於中國人來說,《三國演義》這部書,基本上是家喻戶曉,人人都看過的。
所以,中國人對三國這段歷史,一般也都比較熟悉,都知道最後三國盡歸於晉,開啟了西晉時代。
但是,從西晉到隋朝這段歷史,對於很多國人來說,可能就不大了解,或者說了解的不夠全面了。
沒辦法,因為這段歷史太亂。
西晉建立後,並沒有太平多久。
在晉朝的開創者司馬炎死後,晉朝高層開始相互傾軋,最後鬧出了一出八王之亂,搞得西晉國力大損。
就在這個時候,北方邊疆一些原本已經被打服了的遊牧政權,見到晉朝衰落了,便開始對晉朝群起而攻之。
這其中鬧得最大的,就是匈奴、鮮卑、羯、氐、羌這五個政權。
在北方的這些後起之秀的圍攻下,已經實力大損的西晉,自然無力支撐,直接被滅掉了。
一些殘存的西晉皇室,以及許多北方士族,逃到南方之後,建立的東晉。
但此時的晉朝,已經隻是一個偏安南方的地方政權,根本談不上統一全國了。
而在東晉建立之後,北方也出現了大量的政權,其中比較強大的,就有十六個,後來也被稱之為十六國。
從這個時候開始,接下來數百年的時間裡,中國都一直長時間處於南北分裂混戰的狀態當中。
在北方,經過一番亂戰之後,一個叫前秦的政權脫穎而出,統一了整個北方。
處於極盛之時的前秦,本打算直接一口氣南下滅掉東晉。
當時前秦的皇帝苻堅,幾乎帶上了全部家底南下,號稱是投鞭斷江,結果卻被東晉最終反敗為勝,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戰。
淝水之戰,以東晉的勝利而結束,同時也意味著前秦就此失去了統一天下的機會。
打輸了淝水之戰的前秦,後來再也無法維持在北方的同時,終於還是滅亡了。
前秦滅亡後,北方再次陷入混戰,而此時的東晉,卻也到了王朝末期,再無力北伐。
大家就這樣都錯失了統一天下的機會。
前秦滅亡後,北方經過一番亂戰,最後誕生了一個叫北魏的政權,再次統一北方。
而南方的東晉政權,則是被權臣劉裕篡位,在東晉的基礎上建立的劉宋政權。
歷史自此正是進入南北朝階段。
南北朝時期,南方和北方長時間分裂。
南方先後出現了宋、齊、梁、陳四個地方政權。
而北方的北魏,雖然一度十分強大,但也難免落入權臣治政的怪圈。
最後,北魏的大權,落到了兩個人的手裡,一個叫高歡,一個叫宇文泰。
這兩個人,誰也不服誰,最後幹脆直接把北魏給分了,分成了東魏和西魏。
東魏和西魏打了二十多年,誰也沒能奈何誰。
後來宇文泰的後人,就在西魏的基礎上篡位建立了北周,而高歡的後人,則是在東魏的基礎上建立了北齊。
這兩個政權,都不算長壽。
北周倒是有過一段強大的歲月,尤其是在一個叫宇文邕的人登基之後,國力蒸蒸日上,後來更是直接滅掉了北齊,再次統一了北方。
如果宇文邕能夠多活個十幾年,說不定還真能由他統一天下。
但可惜的是,宇文邕英年早逝,隻留下了一個強大的北周,和一個年幼的北周皇帝。
就是在這樣的局面下,楊堅登場了。
楊堅出身北周頂級貴族,因為女兒嫁給了當時小皇帝的原因,所以他就成了小皇帝的嶽父。
再之後,小皇帝又是英年早逝,傳位給了當時隻有七歲的宇文闡。
這個時候的楊堅,就成了小皇帝他姥爺,幾乎已經把持了北周的全部大權。
既然這樣,不篡位還等什麼?
所以,在這之後沒多久,楊堅就搶了自己外孫子的皇位,在北周的基礎上,建立了隋朝。
而此時的隋朝,已經統一了整個北方。
南方的陳朝,卻開始漸漸衰弱。
所以在隋朝開國幾年之後,楊堅派大軍南下,直接滅掉了南陳,徹底統一天下,結束了數百年南北分裂亂戰的局面。
隋朝的出現,本身光是建立,就有著極大的歷史意義。
因為幾百年的南北分裂亂戰,當時大家已經習慣了長久的分裂,已經快忘了還有中原統一王朝的這麼一個概念。
正是隋朝的出現,重新統一了中原,讓中原王朝這個概念,再次出現。
單從這個角度來說,楊堅的貢獻,就已經不遜色於秦始皇統一六國了。
不過,如果單單隻是統一了天下,楊堅自然還不夠和秦始皇比肩。
楊堅對後世真正的影響,在於他做皇帝期間,做出的一系列改革。
楊堅在位期間,廢除了北周六宮制,建立了三省六部制,基本上是完全建立了一套新的行政運行體系。
尤其是三省六部制,幾乎被後來所有封建王朝所沿襲下來,一直傳承了千年。
而且楊堅在位期間,攢下了十分豐厚的家底,這也為後來其子楊廣的執政改革,奠定了基礎。
楊堅去世後,其子楊廣登基,也就是著名的隋煬帝。
雖然隋煬帝是歷史上著名的暴君,而且在位期間,橫征暴斂,把他爹好不容易攢下的家底,揮霍一空。
但無可否認的是,楊廣在位時做的幾件事,確實是從根本上改變了後來所有封建王朝的歷史走向。
首先,是科舉制的創立。
在隋朝之前,國家選官靠的是察舉制和九品中正制,也就是有地方上的豪強大族推薦。
這樣一來,那些世家大族,就等於是把持了平民晉升的渠道。
但科舉制出現之後,平民通過科舉考試,便能夠做官,能夠掌握權力,這也為緩和社會矛盾,打破社會階層僵化,做出了極為重要的貢獻。
另外,科舉制考察的很大一部分內容,就是忠君愛國,考的是儒家的那一套思想。
這樣一來,讀書人接受這樣的教育,就會本能
的
去維護政權和國家的統一完整。
這也是為什麼隋朝之後,往往都是大一統的時代居多,分裂亂戰的時代相對較少的緣故。
其次,是修建大運河。
京杭大運河的修建,雖然是楊廣橫征暴斂的一個明證,而且也正是因為修造這條運河,導致隋朝國力透支嚴重,最後滅亡。
但如果從歷史的角度來說,這條大運河的修造,其實是禍在當代功在千秋的事情。
因為有了大運河之後,南北的交通就變得發達了起來。
交通發達了,經濟就容易發達,後面的王朝政權想要維持南北統一,也就更加的容易。
正是因為這些原因,隋朝雖然存在的時間不長,但卻深刻的影響了後來千年的歷史。
後來的唐、宋、元、明、清等朝代,雖然都是嶄新的朝代,但從很大程度上來說,其實都是在照抄隋朝,最多隻是在隋朝的基礎上,進行一定程度的更改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