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厥可汗竟俯身除草迎接楊廣?楊廣被困痛哭流涕!李世民前來救駕。《網路歷史》

經過了三次征遼之後,隋王朝已經搖搖欲墜,百姓起義已成定局,但這些都沒有讓隋煬帝放棄追逐自己的理想。

直到發生了一件事,挫敗了不可一世的隋煬帝,讓他從此之後一蹶不振,這件事也讓隋煬帝清楚的認識到了自己,想要超越漢武帝不過是一個笑話罷了。

之後,隋煬帝威信全無,民心盡失,隋朝也一步步走向了深淵。

隋煬帝繼位時,想要創造震爍古今的功績,超越秦皇漢武,成就千古一帝。

可是自從東征失敗之後,他便意識到自己想要比肩漢武帝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但這是他的夢想,他又怎願放棄。

於是它決定出巡塞北,尋回自己的尊嚴並挽回自己的聲譽,在三征遼東之後,隋朝的威名也一落千丈,周圍的藩屬國都在看著,甚至在猶豫,現在的隋王朝還值不值得他們俯首稱臣,到底誰才是天下霸主?

隋煬帝巡遊突厥 啟民可汗修路迎接

附屬國的態度轉變令隋煬帝十分鬱悶,於是他便想到了收服突厥,只要草原上最強大的民族突厥願意臣服,那麼一切都還有轉機。

曾在607年啟民可汗在位時,接見了隋朝的使者長孫晟,長孫晟此行的目的是為了安撫突厥人,避免他們把隋煬帝北巡當作了征伐心生慌恐,也是在暗示啟民可汗做好迎接的準備。

而當長孫晟來到啟明可汗的營帳前,指著地上的雜草說到:這草真香啊。

啟民可汗俯下身去聞了聞道:我怎麼沒有聞出香味。

長孫晟說到:自古以來,天子巡視,諸侯都要親自打掃道路,將路上的野草鏟除,這樣才能表示對天子的尊敬,我看到地上雜草叢生,還以為是可汗為陛下留的香草呢。

此言一出啟民可汗慌了,急忙辯解,隨後堂堂的草原霸主卸下了腰間的佩刀,親自除草,其餘各部落首領,紛紛效仿。

隨後啟民可汗又下令動用舉國之力修建了一條從草原到逐郡的路,長達三千裡,寬百米,堪稱奇觀。

當隋煬帝來到了突厥部落時,啟民可汗看著隋煬帝氣勢洶湧的軍隊,對隋王朝的強大又多了一分畏懼。

楊廣對此非常滿意,曾讓隋朝視為難題的突厥,現在卻跪在他的面前,仿佛自己已經成為了千古一帝一般。

始畢可汗欲與隋煬帝一較高下

可今時不同往日,突厥這些年日漸強大,真的還會把隋王朝放在眼裡嗎?

此時突厥的首領已經由啟民可汗的兒子始畢可汗繼位,始畢可汗並沒有將隨朝放在眼裡,他跟他的父親並不一樣,這些年在他的統治下,突厥國力強盛,越發的強大了。

而隋朝卻在連年征戰中日漸衰敗,因此不願再對隋王朝俯首稱臣。

更何況,隋朝對突厥一直有所防備,曾派人刺殺了他的軍師,挑撥他與兄弟的矛盾,希望以此來削弱突厥的實力,將其牢牢掌控在手中。

所以始畢可汗對隋朝沒有半點好感,眼看隋朝此時已不復昨日的強勢,始畢可汗覺得是時候與隋煬帝一決高下了。

615年,隋煬帝帶著大軍前往塞北巡遊時,卻遇到一名使者,自稱是義成公主派來傳信的。

義成公主是隋煬帝的堂妹,在隋文帝在位時,便將義成公主嫁至突厥,成為了啟民可汗的妻子,在啟民可汗死後,按照傳統,又嫁給了他的兒子始畢可汗。

義成公主雖然嫁至突厥,但是仍心系隋朝,看到始畢可汗帶領十萬騎兵南下,便立即派人給楊廣送信,而楊廣收到義成公主的急報後,卻並沒有在意,他認為突厥的實力不足為懼,在邊界給隋朝造成威脅是一貫的伎倆,並未放在心上。

隋煬帝被困雁門城痛哭流涕

而當隋煬帝抵達雁門時,一切風平浪靜,隋煬帝更加確信,突厥隻不過是在虛張聲勢罷了。

但是一切都出乎了隋煬帝的意料之外,僅僅一日,突厥的騎兵便占領雁門郡下的三十九座城池,並且包圍了雁門城。

此時隋煬帝慌了,在資治通鑒中記載,此時面對突厥的猛攻,弓箭都射到了他的腳下,隋煬帝驚恐萬分,抱著自己的小兒子楊杲痛哭流涕。

援軍無法到達,便隻能死守雁門城,他下令拆除了百姓的居所用來當材料,修建城防工事,但是城內的餘糧隻能堅持二十天,若二十天內,援軍還沒到達,那就隻能被困死,或者成為突厥人的刀下亡魂。

此時諸位大臣商議,組織一隊精兵,帶領隋煬帝突圍,但卻被大臣蘇威反對,認為隋煬帝乃是一國之君,如此太過冒險,一旦被突厥擒獲,後果不堪設想,不到萬不得已此事不可取。

此時民部尚書樊子蓋提議,連年征戰勞民傷財,只要隋煬帝下令不再東征,並且重賞守城將士與百姓,便可收回軍心,尋找機會,定能沖出重圍。

而史侍郎蕭瑀提議,派遣使者前往突厥,請求義成公主想辦法勸說始畢可汗退兵。

義成公主乃是楊廣的堂妹,在少數民族地區,女性地位較高,而義成公主作為可汗的妻子,在突厥有極高的地位,甚至能夠參與國家大事 。

隋煬帝穩定軍心 諸侯來援得以脫解困

至此隋煬帝也沒有其他辦法,便派出一隊人馬前往突厥請求義成公主的幫助。

隨後下令,此戰過後封賞守城將士與百姓,命各郡縣派兵前來勤王救駕,許以重賞。

消息發出後情況得到了轉變,守城將士在隋煬帝的激勵下士氣大增,擋住了突厥一波又一波的進攻。

而義成公主也給始畢可汗傳遞了假情報,謊稱突厥邊界有十萬大軍來襲,勸其率軍回援。

而各地的勤王之師也紛紛向著雁門城進軍,就連後來的唐太宗李世民也在其中。

隋朝援軍緩緩靠攏,始畢可汗也心生恐懼,加上義成公主的戰報,始畢可汗秉承著打不過就逃跑的態度,便下令撤兵了,雖然危機解除,但是隋煬帝卻覺得顏面掃地,在派人查探到突厥軍走遠之後,隨即下令追擊,俘獲了一些老弱病殘的突厥士兵。

經此一戰,隋煬帝意識到了自己的無能,從繼位開始,便想一展心中抱負,卻屢屢受阻,討伐遼東不成,突厥也對隋朝虎視眈眈,中原境內農民起義已成燎原之勢,百姓沒有一天不曾責罵他,所有的一切積累起來,壓垮了隋煬帝的信心與尊嚴,從此之後便一蹶不振。

隋煬帝言而無信民心盡失

在隋煬帝回到中原後,卻並沒有按照當初頒佈的詔令那般封賞將士,隻封賞了其中一千五百人,並且賞賜也大打折扣。

這樣的態度讓所有將士十分不滿,覺得隋煬帝不守承諾,翻臉不認賬,在天下人眼中威信全無,民心盡失,這樣的君王誰會願意為其賣命。

此時民部尚書樊子蓋意識到,如此處置此事,百姓對朝廷將再無信任可言,便上書奏請隋煬帝按照詔令封賞將士,卻被隋煬帝以其收買軍心為由訓斥了一頓,此後無人再敢提此事,不僅如此隋煬帝又萌生了征東的想法,隋朝滅亡的日子也越來越近了。

經過三征遼東,隋朝已經不堪重負,況且突厥對隋朝虎視眈眈,農民起義也在國內鬧得聲勢浩大,面對如此境地隋煬帝還不守承諾,傷透了將士的心,更是執迷不悟的想要再次東征,種種行為坐實了隋煬帝的昏庸,在他的統治下隋朝如何能夠長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