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末年,群雄逐鹿,各地農民起義接連不斷,隋煬帝卻乘水殿龍舟沿大運河下江南,躲在揚州的江都行宮中花天酒地、風花雪月。
昏君與佞臣向來難分難解,他的身邊也環繞著一群佞臣,虞世基就是其中代表。
此君擅長鼓吹,欺上瞞下、報喜不報憂是拿手好戲。
虞世基的知名度遠不如其弟—唐初名臣虞世南,但他的綜合素質也不差。
據《隋書》載,虞世基『喜慍不形於色,博學有高才,兼善草隸』。
南朝『一代文宗』徐陵更高度評價他為『當今潘《嶽》陸《機》』。
虞世基當初也曾勸諫隋煬帝,但隋煬帝根本不理他,還嘲笑他是書呆子。
虞世基大受打擊,後來眼看高颎、張衡等直臣被隋煬帝毫不留情地屠戮,他頓悟:在昏君面前,逆耳忠言沒有市場,迎合方為上策。
既然豁不出性命又拋不下富貴,那就交出靈魂吧!為討隋煬帝的歡心,虞世基蛻變成無良政客,盡力為隋煬帝封鎖壞消息,天大的噩耗到他那裡都成了『捕風捉影、危言聳聽』。
當時造反者遍地撒歡,但相關奏報都被虞世基『截和』並加以美化,所以隋煬帝『目中無賊』。
太仆卿楊義臣擊敗並招降河北的幾十萬叛賊,捷報傳來,隋煬帝驚得下巴都快脫臼了,嘆道:『朕從沒聽說有那麼多亂民賊子,真鬧心!』以『替領導解憂』為己任的虞世基信口胡扯道:『不過是些鼠竊狗盜的小毛賊,不足為慮』還進讒言道:『楊義臣雖打敗叛賊,卻擁有大量兵馬,怕會危害朝廷』隋煬帝深表認可,召回楊義臣,將其部下盡數遣散。
大業十二年《616年》,隋煬帝再次去江都『調研』。
李密率瓦崗軍將東都洛陽圍得水泄不通,負責留守的越王楊侗派太常丞元善達穿越重重火線去江都求援。
隋煬帝聽後嚇得臉色焦黃,準備采取一系列方案,虞世基卻輕飄飄地說:『越王年幼無知,都是元善達這幫人欺君瞞主,情況若真像他說的那樣嚴重,他又怎能沖出包圍來到江都呢?
』隋煬帝頓時『驚醒』,怒斥道:『元善達竟敢誆朕!』元善達欲哭無淚,被護衛無情地攆了出去,死於亂軍之中。
公元618年,宇文化及準備發動政變。
有大臣提前收到風聲,暗中建議負責擬旨的虞世基偽造聖旨調動江都兵馬,逮捕宇文化及等人。
但虞世基擔心偽造聖旨會遭隋煬帝秋後算賬,所以既沒向隋煬帝匯報,也沒采取預防措施,隻是靜觀其變。
結果,隋煬帝死於非命,虞世基也難逃此劫。
唐太宗曾說:『臣為諛臣,危亡之道』隋朝覆滅固然與隋煬帝的昏庸殘暴不無關系,但如虞世基般阿諛拍馬、粉飾太平的鼓吹手同樣難逃罪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