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骨露於野,千裡無雞鳴』,這是曹操在面對三國群雄割據、連年征戰的悲慘景象時所發出的慨嘆,在一千餘年之後的今天讀來,仍然讓人感到莫大的悲慨。
自秦漢以來,大一統的思想深深的埋在中華民族的血肉和基因裡,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歷史的興衰中交雜動亂與安定。
在每一次動亂的背後,都是無數的英雄傳說和無數的枯骨。
而在隋末的巨大的動蕩裡走來的大唐,無疑是帶著更深的血色。
那個年代湧現出的無數英雄,至今讓人心馳神往。
而在唐開國之戰中立下赫赫戰功的眾多英雄中,誰又是可以排在第一位的猛將呢?
這是一個我們熟悉又陌生的名字。
李元霸還是尉遲恭?
隋末的歷史一次次被小說和影視劇演繹著,這些帶著很大虛構成分的文藝作品成了絕大多數人初步了解隋唐歷史的第一手資料,比如很多90後都非常熟悉的電視劇《隋唐英雄傳》。
這種文藝作品中,很習慣地給各個英雄豪傑排一個座次,那這第一把交椅非李元霸莫屬。
但是若真說起大唐的第一猛將,卻根本沒有這個名字。
在小說裡,李元霸是李淵的第四個兒子,骨瘦如柴、天生神力、面如惡鬼,然而這畢竟隻是一個虛構的人物。
其實李淵除了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人外的確還有一個嫡子,名字與李元霸也很接近,叫李玄霸。
李玄霸是李淵的三子,的確是李元霸的原型,但是李玄霸的人生在歷史中隻有『早甍無字』這樣短短四個字的記載,顯然與大唐第一猛將掛不上邊。
而尉遲恭,這又是一個我們非常熟悉的名字。
尉遲恭自然不是虛構出來的,但是與小說的記載也有著一定的出入。
不過尉遲恭的確是一員猛將,早年在宋金剛手下也的確讓唐軍吃盡了苦頭。
尉遲恭後來歸降唐朝,與李世民關系非同尋常,更是數次救了李世民的命。
比如在洛陽之戰中,李世民孤身犯險,被王世充手下將領單雄信追擊,正是尉遲恭及時趕到,李世民才能免於一死。
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尉遲恭也不能算得上第一猛將,雖然唐太宗說過他和尉遲恭一人執弓一人持矛便可天下無敵,但實際上,在武力的角逐和沖鋒陷陣上,有一個人卻更受李世民青睞。
墓志疑雲
1974年,在河南洛陽出土了一方墓志,全稱為《唐故常州義興縣令上柱國秦府君墓志銘並序》,這裡的秦府君是一個叫秦懷道的人。
秦懷道在唐代算不得什麼大人物,正史中更是寥寥數筆,但是秦懷道的父親秦叔寶的名字卻是家喻戶曉。
秦懷道因為父親秦叔寶的緣故,蒙蔭為千牛備身,也就是宮禁侍衛,好比文官子弟的蘭臺郎。
後來外放州縣,承襲爵位為開國縣公,履歷極為一般。
在《秦懷道墓志銘》中記載了部分關於秦叔寶的事跡,大概是說他的父親秦叔寶,曾經跟隨李淵李淵征戰天下,並且生擒了尉遲敬德,短短幾句,的確是頗為驚人。
但是我們並不能根據他曾經生擒尉遲敬德就斷定秦叔寶可以作為隋末唐初的第一猛將,在我看來,這段不長的記載有兩個疑點。
與宋金剛的作戰中,指揮者到底是李世民還是李淵。
秦叔寶在生擒尉遲敬德的作戰中,他的貢獻到底有多大?
先來解答第一個疑點,無論是『兩唐書』還是《資治通鑒》,關於這場『柏壁之戰』的記載都是李世民作為指揮者,但是墓志中的記載也說得過去。
畢竟李世民當時還是秦王,秦王為臣子,李淵為君父臣的功勞自然是君的功勞。
關於第二個疑點,最大的問題在於,尉遲敬德並不是真正意義上被『擒』的,而是在走投無路之時選擇與尋相投降李世民的。
但是,尉遲敬德之所以會落得如此境地,卻和秦叔寶有直接關系,在美良川之戰中,秦叔寶便是主力之一。
參加美良川之戰的唐軍將領分別是秦叔寶、程知節、李世勣、翟長孫和秦武通。
當時的情況是在與尉遲敬德的作戰中李世民以李世勣、程咬金、秦叔寶三人領軍於美良川北方攻打宋金剛,而以為、翟長孫、秦武通在南面夾擊之』,再根據《舊唐書》相關記載的相互印證,可以知道這次戰役,秦叔寶的功勞最大。
故而在《秦懷道墓志》中有這樣的記載就不為奇怪了,畢竟墓志最大的作用便是為死者唱贊歌,適當地誇張是可以理解的。
相比於當時一些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這已經是相當收斂了。
熟悉而又陌生的第一猛將
絕大多數人對於秦叔寶的了解都是出於關於隋末的歷史演義、評書或者影視劇。
在歷史演義中,秦叔寶是山東歷城的一個捕快出身,武器是雙劍,排名隋唐第十六條好漢。
又在楊林、羅藝、李密、王世充等人的帳下,最後才歸於李世民。
但其實在歷史中,秦叔寶起家是在來護兒手下任職,等到輾轉來到李唐,才迎來了他人生的高光時刻。
秦瓊和唐初的很多將領是有著一定的不同的,如同樣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的侯君集、李世勣,甚至比他更晚一些的薛仁貴,這些人都是有著比較強的指揮作戰的能力。
而秦叔寶更像是一個角鬥士和敢死隊長。
在《舊唐書·列傳第十八》中有著這樣的記載:
『秦叔寶每次跟隨⭀李世民出征,敵方⮸軍陣中如果有驍勇之人耀武揚威,李世民必在憤怒之下讓秦叔寶前去擊殺,秦叔寶縱馬持槊每次都能於萬軍之中取其姓名性命』
在唐初的一眾名將中,有著如此記載的非秦叔寶莫屬 ,而且秦叔寶也經常會有在武牢關之戰中那種以數十騎沖擊竇建德大軍的記錄,這都是秦叔寶勇冠三軍的證明。
晚年多病
雖然無論從《秦懷道墓志》還是在正史的記載中,都能證明在武力上,秦叔寶是當時當之無愧的頭號猛將,但是也為他的晚年埋下了隱患。
秦叔寶的晚年並沒有什麼特別重要的事跡,一方面可能是因為他在玄武門之變中立功不多或者並沒有參加,另一方面也因為他嚴重的傷病。
他曾說,我從年輕時就開始經歷戰陣,經常沖鋒陷陣,身經大小戰役二百餘場,受傷流血不計其數,怎麼會不生病呢?
相比於很多將領有著運籌帷幄的儒家風范,秦叔寶則像是一支插進敵人心臟的利劍,躍馬橫槊,所向披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