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問中國最知名的暴君是誰?
恐怕大多數人都會回答一個人,那就是隋煬帝楊廣。
對於隋煬帝,後世可謂是極盡鄙視,並稱為『昏暴之君』的代表,被人們口誅筆伐。
正如瓦崗寨頭領李密所說:
『罄南山之竹,書罪未窮;決東海之波,留惡難盡』。
但是這樣的批判真的公平嗎?
真實的隋煬帝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
他真的犯下了如此多的暴行嗎?
就讓我們跟隨司馬溫公的腳步,進入《資治通鑒》的世界,探尋歷史的真相。
公元604年,雄才大略的隋文帝去世,曾經的晉王——楊廣即刻繼位。
隋朝,是一個短暫的王朝,但卻是個開創性的王朝。
自西晉永嘉之亂以來,中國歷經500年的分裂時期,東西分裂、南北分裂乃至於劇烈的民族爭端,終於在隋文帝治下畫下了一個重點。
自司馬炎以來,中國又一次被統一在同一個旗幟下。
然而形勢仍是嚴峻的。
首先,地方分裂的因子仍然存在。
自南北朝以來,中國被劃分為三大政治區域,北周的關中、北齊的山東以及南陳的江南。
而這三個區域,完全是被隋朝以暴力的形式統一在一個王朝的范疇之內。
與秦朝末年一樣,山東以及江南地區的世家大族並未真正的臣服,他們無時無刻地等待著機會,準備推翻隋朝的統治,從而實現復國大業。
其次,自南北朝以來,貴族門閥制度一直是統一的障礙。
豪門大族壟斷了朝廷的官職,實現『世卿世祿』,形成了強大的利益集團。
而自東漢以來,這種利益集團便是導致國家分裂的毒瘤。
最後,長期的分裂,割裂了全國各地的經濟和文化聯系,國家很難構建一個統一的市場,國民沒有實現統一的意志。
而這種經濟上的互相隔離,也是國家分裂的重要誘因。
因此可以說,隋文帝隻是以輕徭薄賦、勸課農桑的政策,維持了國家表現上的統一。
但若不能根除這些分裂的隱患,新一輪的大亂必將像火山一般爆發。
因此在當時的中國,必須要出現一個雄才大略、勇於進取的人物。
而這個人物,就是隋煬帝楊廣。
可以說,歷史給了楊廣一個重要的任務,那麼他是否完成了這一任務呢?
壯舉一、洛陽城的興建
首先,隋煬帝營建了宏大的東都——洛陽城。
相比於隋文帝營建的大興城,洛陽位居天下的中心,東可控扼山東與河北,南可壓制江南。
只要定都於洛陽,便可將關中、山東與江南三大板塊黏合在一起。
為了營建洛陽,楊廣發動百萬民工,僅用14個月的時間,便營建了一座巍峨的都城。
東都羅昂周長約二十七裡,即使是科技發達的今天,也很難實現。
有了東都洛陽,關中、河北以及江南三大板塊的經濟被盤活了,政治、經濟、文化交流日益緊密。
直到唐朝,洛陽仍是最重要的都城。
而隋煬帝興建、遷都於洛陽的壯舉,為中國的統一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洛陽以便利的交通,成為隋朝乃至於唐朝最重要的交通和經貿中心。
直到今天,洛陽仍是河南最重要的城市之一。
壯舉二、京杭大運河
興建洛陽後不久,隋煬帝立即有了一個新的決定——開挖大運河。
當時,江南經濟的發展已經到了空前的程度,而北方的人口可以產生的財富,已經不足以供應朝廷的需要。
因此,加強南北間的水路叫停運輸成為一件迫切的事情。
從605年開始,楊廣征發百萬餘民工,用僅僅六年時間,溝通了黃河、淮河以及長江水系,建成了舉世聞名的京杭大運河。
直到今天,這條運河仍是世界上最長的運河,比蘇伊士運河長十倍,比巴拿馬運河長二十倍。
這條運河,連接了黃河流域與長江流域兩大文明,終於長期以來的南北隔閡劃上了一個句號。
京杭大運河的便利,直到今天仍在造福我們炎黃子孫。
而大運河的精神,就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不斷開拓進取的偉大精神。
壯舉三、科舉制度
自西漢以來,中國主要的選官制度為察舉制。
朝廷在地方特派官員,在地方選拔人才,並推舉到朝廷做官。
然而這種制度,很容易形成以鄉黨為中心的利益共同體,從而形成世卿世祿的門閥。
曹魏之後,九品中正制承認了門閥制度,世家豪族完全壟斷了官員的選舉。
而到了南北朝時期,門閥豪族急劇腐朽,這些貴族官僚在朝廷上屍位素餐,嚴重阻礙了寒族人才向上攀登的渠道。
隋煬帝於大業三年四月,詔令文武官員有職事者,可以『孝悌有聞』『德行敦厚』『結義可稱』『操履清潔』『強毅正直』『執憲不饒』『學業優敏』『文才秀美』『才堪將略』『膂力驕壯』等10科舉人。
進士二科,並以『試策』取士。
從此以後,朝廷的選官制度開始由世襲制轉向較為公平的考試制度。
正所謂『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即使是最窮困的農夫,也能通過讀書實現人生價值,成為人上之人。
而這種制度,是當時崇尚世襲制的世界中,是獨一份的。
由於科舉制度,門閥貴族被徹底打入歷史的垃圾堆。
而這顆策動國家分類的毒瘤,也從此被徹底割除。
直到今天,中國的高考制度以及公務員考試制度,仍有舊日科舉制的影子。
而西方發達國家流行的文官制度,也是在科舉制的啟發下建立的。
壯舉四、開拓西域
楊廣志向遠大,一直想做另一個漢武帝。
而開拓西域,也成為楊廣必然的選擇。
為此,楊廣進行了一場史無前例的巡狩活動。
在沒有火車、飛機的當時,在絲綢之路上行進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而楊廣卻不辭辛苦,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西巡張掖,創下了中國帝王巡狩最遠的紀錄。
自五胡十六國以來,由於戰火紛飛、各地政權更迭頻繁,漢代張騫開拓的絲綢之路已經煙塵斷絕,曾經的繁榮早已衰敗。
為此,楊廣派兵擊潰了威脅絲綢之路安全的吐谷渾,重新打通了絲綢之路。
在確保道路安全後,楊廣率領大軍穿越海拔四千米的祁連山,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到達西域的帝王。
楊廣在霍去病曾經戰鬥過的焉支山下大設宴席,宴請西域二十七國使節。
打通絲綢之路後,楊廣實現了空前的大一統,其地位足以和秦皇、漢武相比肩。
功我罪我,其惟春秋
大業,這個昭示楊廣滿腔抱負、力圖創造宏圖大業的年號,雖然隻走到14個年頭。
但他卻創造了營建東都、開鑿大運河、開啟科舉制度這四大偉業,而這些都是為了鞏固和發展統一多民族國家。
隋煬帝雖然隻統治了14年,但他所遺留下的偉業卻是後繼的唐朝,最珍貴的遺產。
最終唐朝將隋朝的物質和制度成果,繼往開來並進一步完善,終於將中華文明推向了另一個鼎盛的時代。
正所謂『功我罪我,其惟春秋』。
作為亡國之君,隋煬帝確實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但對於我們中華民族來說,隋煬帝卻是一個不可多得的英明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