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好漢中,宇文成都排名第二,為何打不過排名第三的裴元慶?《網路歷史》

天寶大將宇文成都,是隋唐系列小說中虛構的一名人物,他是大權臣宇文化及的兒子,武藝超群,使一條重約四百斤的鳳翅鎦金镋,為隋朝第一猛將。

傳說其乃是上界雷聲普化天尊轉世,身負三載龍命,專門護佑隋朝皇帝。

是故,宇文成都被隋煬帝楊廣封為隋朝天寶大將軍,賜”天下第一,橫勇無敵”金牌。

銀錘太保裴元慶,同樣是隋唐系列小說中的虛構人物,為山馬關總兵裴仁基幼子。

傳說他為哪吒轉世,雖年紀不大,但已經是山馬關第一高手,未嘗一敗。

手持兩柄銀錘,重三百二十斤。

曾硬接李元霸三錘,名揚天下。

在隋唐好漢排名中,宇文成都乃是排在第二位,僅次於西府趙王李元霸。

甚至於在李元霸沒出山之前,宇文成都是絕對的天下第一。

至於銀錘太保裴元慶則是排名第三。

而隋唐好漢排名基本上就是武力值的排名,否則頭腦簡單的西府趙王李元霸也不可能穩居第一。

所以,按理來講,宇文成都是要勝過裴元慶的。

然而從戰績來講,宇文成都卻是不敵裴元慶,四明山一戰,宇文成都連裴元慶一錘都接不住。

《裴元慶》手執兩柄銀錘殺下山來。

宇文成都迎上去,把鎦金镋一镋。

裴元慶把雙錘一架,叮當一響,宇文成都擋不住,回馬便走。

單單就這個結果來講,確實是有些出人意料的。

堂堂天下第二好漢,卻打不過第三好漢,那這個排名還有何用?

事實上,這並不能怪宇文成都。

如果看過小說的朋友都清楚,宇文成都和裴元慶這一戰,裴元慶其實是勝之不武,因為宇文成都當時已經是力竭狀態,而裴元慶則是滿血滿狀態,這顯然不是一場公平的戰鬥。

話說四明山一戰,十八路反王圍攻隋煬帝楊廣,隋軍以少敵多,身為皇帝護衛的宇文成都更是要在確保皇帝安危的情況下,力戰群雄。

分心之下,本就發揮不出全力,結果還得面臨十八路反王麾下好漢的車輪戰,實在是難。

當時瓦崗軍師徐茂公因為忌憚宇文成都這天下第二好漢的實力,便采用車輪戰的計策,讓白禦王高談聖派出部下元帥雄闊海,河北鳳鳴王李子通派出部下伍雲召和伍天錫,三大好漢聯手對戰宇文成都。

要知道這三人可都是隋唐英雄榜上排名靠前的好漢,其中雄闊海乃是隋唐第四好漢,以力著稱,僅憑一己之力便可托起千斤大閘,時人認為其實力不在排名第三裴元慶之下。

隋唐第五好漢伍雲召,身材魁梧,力大無窮。

他曾在金頂山戎獵時,僅憑一雙拳頭便打殺兩頭猛虎,南陽關一戰,伍雲召更是單槍匹馬沖入敵陣大殺四方。

伍天錫則是隋唐第六好漢,也是號稱有著萬斤巨力的主,手中的兵器混天镋重達二百餘斤。

這三人個個都是厲害人物,合力與宇文成鬥戰了一天一夜,可最終還是被宇文成都所擊敗。

但是,宇文成都並沒能得到休息,在擊敗了三大好漢之後,以逸待勞的裴元慶適時從山上沖出,居高臨下,攜萬鈞之勢,這一錘下來,早已經精疲力竭的宇文成都哪能擋得住?

很顯然,四明山一戰中,宇文成都和裴元慶二人並不是在公平條件下,精疲力竭的宇文成都輸給了滿狀態的裴元慶,也在情理之中。

是故,在後世的評書先生嘴裡,這一段被稱為『三傑篡二傑』,用一個『篡』字表明,宇文成都雖敗,但裴元慶勝之不武。

事實上,即使沒有雄闊海三人的消耗,宇文成都也不能算是滿狀態,因為在之前與李元霸的殿前比武中,宇文成都被李元霸震成內傷,實力大不如前。

如若不然,就算是車輪戰,也未必能降得住這位隋唐第二好漢。

事實上,宇文成都和裴元慶的武力高低,書中雖然沒有公平條件下的直接對戰結果來說明,但是我們從一些間接的對比中,也可以發現,第二好漢和第三好漢的差距。

就拿舉鼎來說,裴元慶舉鼎其實是比較吃力的,他舉鼎時不能說話,因為要閉氣聚力。

所以想害裴元慶的宇文化及才會出言誘他說話。

而宇文成都則是比較輕松,舉鼎時可以正常說話。

當然,最強的還是李元霸,單手舉鼎,還跟沒事兒人一樣。

所以,宇文成都這個隋唐第二好漢,也算是名副其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