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造反戰敗被俘,為什麼歷史上李淵赦免了王世充,卻殺了竇建德?《網路歷史》

事實上,被赦免了的王世充最終也難逃一死,流放途中被人莫名其妙地刺殺了;而竇建德雖被押赴菜市場斬首,但由此造成的影響和風波卻沒有結束。

武德四年《621年》,攻打洛陽王世充的李世民,突然面臨王世充、竇建德兩大梟雄勢力前後夾攻的危險,處境十分艱難。

對於李世民來說,隻剩下兩大抉擇:一是撤出圍困洛陽城的軍隊,並完全退出好不容易占領的洛陽周邊城池,率軍返回關中,等於前功盡棄,以後再找時機從頭再來;

二是豁出性命搏一把,但早已疲憊不堪的唐軍絕對不是王世充、竇建德十數萬聯軍的對手,失敗的可能性很大。

然而李世民天生就有把不可能變成可能的想法和能力,他采取『圍鄭擊夏』的策略,先是在虎牢關之戰中大敗竇建德援救洛陽的十萬大軍,生擒了竇建德,接著又迫降了洛陽城的王世充,一舉消滅了竇、王兩大勁敵,贏得了唐朝統一天下的定鼎之戰。

然而,被押赴長安的竇、王兩位梟雄,李淵對他們的態度卻是截然不同,下詔赦免了王世充,同時又決意處死了深得民心的竇建德,這是為何,裡面有什麼深意嗎?

公元618年,在長安稱帝的李淵通過一系列的戰爭,相繼消滅了西秦薛舉、涼州李軌及河東的劉武周各割據勢力,在鞏固了關中根據地後,決定進兵關東。

在李唐一統河東、關中及河西隴右,消除後顧之憂時,關東的形勢也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曾經是農民起義軍盟主的瓦崗軍李密,先是被洛陽的王世充擊敗,後又投降了李唐,因圖謀東山再起卻事敗被殺。

此時,關東地區以擁有河北的夏王竇建德,和占據洛陽自稱鄭帝的王世充兩人勢力最大,與關中的李唐三足鼎立,南方就蕭梁的蕭銑有一定的實力,其他的像杜伏威、輔公祏及林士弘等江淮割據勢力,不值一提。

武德三年《620年》,秦王李世民奉命率領大軍出潼關,進攻洛陽的王世充。

七月,李世民統率各軍駐紮於谷州,王世充則率三萬精兵在慈澗紮陣,雙方經過幾次試探性的交戰,互有勝負。

在摸清對方底細後,李世民一方開始占據上風,不但俘虜了王世充的大將燕頎,並攻克了回洛城。

接著,唐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掃清了洛陽城附近的所有城池、據點,大軍進駐邙山。

到了九月,李世民率領500騎兵在觀察戰場地勢時,與王世充率領的一萬軍隊相遇,此戰李世民以少勝多再次打敗了王世充的軍隊,斬首3000級,還俘虜了王世充的大將陳智略,僅王世充一人逃脫。

面對持續勝利且強勢的唐軍,原先依附王世充的筠州總管楊慶派使者請求歸降,李世民十分高興欣然納之,並派李世勣率軍過去好生安撫楊慶的部眾。

沒想到楊慶的歸降帶來了連鎖反應,滎、汴、洧、豫等九州也紛紛向李世民歸降,王世充頓感大事不妙,急忙向河北的竇建德求救。

武德四年《621年》,李世民率精銳騎兵在北邙山紮陣,同時命大將屈突通率5000步兵渡水攻擊王世充,在雙方軍隊交戰的時候,李世民親自率領騎兵沖陣,且沖鋒在前,與戰場中的屈突通裡外呼應。

此戰從早晨一直打到下午,直殺得天昏地暗,王世充的軍隊不敵向後撤退,李世民則趁機指揮軍隊追擊,王世充的兩萬軍隊被俘斬達八千人,將戰線一直推到洛陽城下。

經過此次大敗,王世充再也不敢出城作戰,隻敢環城自守,以等待竇建德的到來。

面對城池堅固,又有王世充重兵防守的洛陽城,李世民雖然多次攻打,奈何總是失敗,洛陽城依然固若金湯。

眼見傷亡越來越多,再加上攻城士兵已疲憊不堪,隻好命令軍隊挖掘壕溝,環繞佈置,打算長期圍守,並從中想出破城的方法。

然後一個不利的消息傳來,讓李世民及其部屬徹底失去鎮定,是什麼消息呢?

原來是夏王竇建德率兵十餘萬來救援王世充,且軍隊已到達酸棗《今河南新鄉延津縣》,離洛陽已經不遠,情勢十分危急。

李世民經過多日圍城攻打,士兵早已疲憊不堪,現在又要面對竇建德的十餘萬大軍,帳下不論文臣還是武將都有了退卻之意,認為以一敵二不可能取得勝利。

例如蕭瑀、屈突通及封德彝,就表示目前的處境腹背受敵,恐不是萬全之策,請求退師到谷州觀看形勢。

而秦王李世民在綜合所有幕僚的意見後,隻是稍加考慮,就下定決心說道:王世充糧食快要吃完了,且好不容易攻占了洛陽城附近所有的城池、據點,我們都不用攻打,隻需要圍城一段時間,洛陽城必破,現在放棄就等於前功盡棄,今後若再攻打不但愈加艱難,且又要死傷很多士兵。

竇建德的軍隊新近攻破孟海公,十萬大軍看似來勢洶洶,但將士必然驕傲怠惰,驕兵則必敗,我軍可以分兵占據虎牢關,扼守山川要沖,以逸待勞。

若竇建德軍隊與我軍交戰,憑著虎牢關的艱險攻破敵軍是必然的,如果竇建德放棄救援,最多十日王世充就堅持不住自我崩潰了。

現在問題的關鍵是虎牢關剛剛歸附不久,力量薄弱,我們必須趕在竇建德之前到達虎牢關,以阻擋竇建德的大軍。

最終,李世民命令屈突通留下輔助齊王李元吉繼續圍困洛陽,而自己則親率全部即3500玄甲騎兵奔赴虎牢關。

經過連日晝夜不停地行軍,李世民先竇建德大軍一步到達虎牢關,不但接手了虎牢關的一切防務,且加強了守城力量。

竇建德十餘萬大軍到達虎牢關後,築營壘於板渚,因不知虎牢關內的詳情,於是在關外與李世民對峙了二十多天。

李世民見竇建德長期不與之交戰,就放馬在黃河北岸吃草來誘敵,竇建德果然上當,率全部兵馬到來,陳列軍隊在汜水之上。

李世民先是任憑竇建德的軍隊叫陣,就是不搭理,等到竇建德的士兵又累又餓、聲勢衰竭,將退欲退陣列混亂時,馬上發動進攻。

李世民率領史大奈、程咬金及秦叔寶等大將揮動大旗沖入,直接突入到陣後,然後張掛起軍旗。

竇建德的士兵回頭看到唐軍的旗幟,以為被包圍,紛紛四散逃命,最終導致全軍崩潰。

李世民則趁機率領騎兵追擊攻打三十裡,斬首三千多人,俘虜敵軍五萬,並在陣中活捉了竇建德。

李世民見竇建德被活捉,剛一見面就責備他道:『我攻打王世充,幹你什麼事,為何要率大軍來打我』竇建德則不緊不慢地說道:『我現在不來,日後還得麻煩你跑老遠去找我』雖是大實話,但聽來令人啼笑皆非,一代梟雄竇建德就這樣落幕了。

李世民率軍隊回返洛陽城下,城頭上的王世充看見被關在籠子裡的竇建德,知道大勢已去,在恐懼中帶領兩千多大小官吏開城門,並主動到唐軍營請求歸降。

至此,關東地區全部平定,本來李唐的戰略目標是擊敗洛陽的王世充,沒想到順帶把河北最大的割據勢力竇建德也給滅了。

竇建德和王世充雖然都被李世民俘虜,但他們都曾稱王或稱帝,對於他們的處置不是李世民可以擅自決定的,因此在處理好洛陽的全部接收工作後,就將竇建德和王世充押赴長安。

對於竇建德和王世充的處置問題,李唐朝廷有過一番爭議,秦王李世民認為竇建德不當殺,因為竇建德在河北有很大的影響力,殺了他容易引起其以前的部下反抗,從而引發河北的動蕩不安;而王世充是主動歸降的,且李世民許諾過不殺他,如果失信於人,其他割據勢力誰還敢投降李唐。

而太子李建成則認為,竇建德出身草莽,卻帶領農民起義反抗官府、朝廷,且擅自割據河北稱王,殺他正可以震懾天下草莽的造反之心;對於王世充也贊成不殺,理由是他是前隋官員、貴族,再加上主動請求歸降,所以死罪可免。

最終,唐高祖李淵下詔將王世充流放到蜀地,而竇建德則直接押往菜市場斬首,同時又強征竇建德的舊將范願、董康買、曹湛、高雅賢及王小胡等人到長安。

同樣是造反的梟雄,李淵卻區別對待,處置明顯不同,這其中,自然有他的深層意義和考慮。

一是對朝局平衡的考量,偏向太子李建成以打壓秦王李世民的勢力。

李世民一戰擊敗王世充、竇建德中原兩股最大的割據勢力,平定關東,奠定唐朝統一天下的勝局。

李淵大喜過望,對這個引以為豪的兒子大加封賜和獎賞,他認為自古以來舊的官階與特殊功勞不相稱,於是另外發徽號,以表彰李世民的功勛德望。

先是在秦王的基礎上加天策上將封號,位在王公之上,同時加三公之二的司徒,封陜東道大行臺尚書令,增加食邑兩萬戶,連上之前的一共三萬戶。

天策上將府可以自設官署,自行任命官員,這就擁有了人事任免權,且不受朝廷吏部的幹涉監督;而陜東道大行臺尚書令,則是擁有了函谷關以東廣大區域的治權;至於食邑三萬戶,代表著擁有足夠的錢糧、財物來養兵、養幕僚。

再加上秦王府謀士如雨、猛將如雲,除了沒有太子之名,其勢力、實力遠在太子李建成之上,就算太子和齊王李元吉聯合起來也不是秦王的對手。

為了朝局的穩定,李淵不得不扶持太子的勢力而打壓秦王李世民,以平衡他們兩人的關系。

雖然知道竇建德在河北有名望、有人心,殺他可能引起河北動蕩,但依然否定了李世民的建議,而是選擇支持太子李建成的想法,且李建成的想法出發點也是好的,並沒有錯,出身貴族的李淵不可能對出身草莽的竇建德有好感。

至於強征竇建德的舊將,是不想給李世民收攏人才及人心的機會,因為李世民帳下的幕僚人才、將領,很多就來自被打敗的對手,像尉遲敬德是收降的劉武周手下大將,而降將李勣、程咬金、秦瓊則分別來自瓦崗軍和王世充。

二是心裡贊同太子李建成的想法,殺竇建德可以震懾天下草莽造反之心。

李淵出身世家貴族,遠祖可追自十六國時期西涼的開國君主李暠,祖父是西魏八柱國之一的李虎,李淵自己從小就世襲唐國公爵位,西魏、北周、隋唐朝代的更替都隻在貴族之間,是既得利益階層。

而竇建德出身農民,起義反抗官府、朝廷,是對既得利益階層的挑戰,不但讓李淵內心深處感到恐懼,同時又深痛惡絕,於是順水推舟支持了太子李建成的想法,將竇建德押往菜市場斬首,明正典刑以震懾天下庶民百姓造反之心。

對於王世充,除了他主動請求歸降,有立功表現,還因為他是李淵在前朝的官場同僚,也是官宦出身,因此李淵對他的態度明顯要和緩很多,施以懷柔政策收買、團結前朝官吏之心,所以將其流放蜀地。

然而事情果然不出秦王李世民所料,竇建德被殺的消息一傳到河北,其舊部劉黑闥等立馬打著為竇建德復仇的名義聚眾起兵,多次擊敗唐軍,突厥趁機派兵相助,已經歸降唐朝的徐圓朗等也舉兵響應,一時間聲勢大振,已經平定的河北又動亂起來。

武德五年《622年》,李世民在洺水之戰中大破劉黑闥,使其逃奔突厥,此戰雖贏得了戰爭,卻仍然沒有贏得河北的人心。

果然,數月後劉黑闥卷土重來再次反叛,直到次年《623年》被李建成率領的軍隊所破,劉黑闥、徐圓朗相繼被殺,河北才重新平定,至於河北人心則始終難以收服,其後安祿山的反叛、河北三鎮,一直到唐朝的覆滅。

由此可見,當初竇建德被殺所造成的嚴重後果,殺一人而失河北人心,沒想到唐高祖李淵一時的輕率決定,卻為唐朝的衰敗埋下了伏筆,同時也證明了李世民確實有先見之明。

竇建德草莽造反失敗被殺,而準備流放蜀地的王世充最終也難逃一死,在長安附近被人莫名其妙的刺殺了,這是怎麼回事?

按照旨意,王世充與其兄王世惲及老婆、孩子一起被流放蜀地,因押解人員還沒有準備好,於是王世充一家暫時被關押在長安附近的雍州。

一天,突然來了幾個官吏稱李淵有旨,要王世充接旨,王世充急忙率領家人出門迎接,不料那幾人二話不說立刻亂刀齊下,王世充就這樣被殺了。

事後查明,那幾人中帶頭的是唐朝定州刺史獨孤修德,據說他的父親獨孤機原本是王世充的部下,在武德二年正月企圖降唐,卻被王世充所殺,因此獨孤修德殺王世充是為父報仇。

不久,王世充先行一步的兒子王玄應和哥哥王世偉等人,也在流放途中因陰謀叛亂被處死。

據史書記載,獨孤修德冒旨擅殺被李淵赦免了的王世充,而唐高祖李淵隻是下詔免了獨孤修德的官職,不久後又重新啟用,官至同州刺史,封滕國公。

再加上王世充的兒子王玄應和哥哥王世偉等人,在武器全無的情況下卻陰謀叛亂,這些都不得不讓人懷疑,其背後的主使者是李淵?而所謂的獨孤修德報父仇事件,也隻是為了不留後患而制造的假象?

然而,不論歷史真相如何,王世充敢篡位稱帝,在失敗後,就應該有全族被誅殺的心理準備,就算僥幸躲過了一時,也逃不了一世,更不要高估帝王的仁恕之心及低估帝王權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