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聞李世民欲將妙齡女兒下嫁自己,尉遲恭驚恐道:若答應,必滅族。《網路歷史》

貞觀六年,公元632年,唐太宗李世民在宮中舉辦了一場盛大宴會,熱情款待了那些跟隨他打天下的功臣們。

但在酒酣耳熱之中,卻發生了一件令人不愉快的事。

眾所周知,中國人喝酒講究座次。

古代宴飲禮儀中,賓客的座次『以左為上』。

然而在大將尉遲恭的左邊,卻坐著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將領。

或許,這隻是宮廷禮儀官的一個失職。

對於這樣的安排,尉遲恭一開始隻是生悶氣。

但幾杯酒下肚後,尉遲恭心中的火山終於爆發了。

他怒目圓睜,指著身旁的將領大罵:

『你何德何能,竟然敢坐我的上席?

說著,尉遲恭舉起沙包般大的拳頭,要痛毆這位將領。

實際上,尉遲恭確實有資本這麼蠻橫,畢竟他曾經三次救下李世民的性命。

自尉遲恭歸降大唐後,他便跟隨在李世民左右。

在與王世充的戰鬥中,是尉遲恭以一人之力襠下了號稱『飛將』的單雄信。

若不是他,李世民必然死於單雄信的長矛之下;

在與劉黑闥的戰鬥中,李世民陷入敵軍重圍,尉遲恭一馬當先,和江夏王李道宗一起,將李世民救了出來;

玄武門之變中,李世民在追殺李元吉的途中墜馬,李元吉反客為主,用弓弦勒住李世民的脖子。

在萬分危急之中,尉遲恭拍馬殺到,救下了李世民,並親手砍下了李元吉的人頭。

正所謂功高莫過於救駕,尉遲恭三次救下李世民,自然是不世之功。

因此尉遲恭在玄武門之變後,受到了極為豐厚的賞賜,不僅被賜予國公的爵位,還享有1300戶的食邑。

而在尉遲恭心中,也同樣自負其功,認為很少有同僚能和自己相比。

當在宴會上遇到如此『不公平』的待遇時,難免會火冒三丈。

正當尉遲恭要行兇時,江夏王李道宗趕緊來拉架。

誰知尉遲恭狂性大發,一拳擊中了李道宗的眼眶,打得這位身經百戰的王爺血流滿面,差點瞎了一隻眼。

在禦座上,李世民親眼旁觀了這不堪的一幕。

事後,李世民將尉遲恭叫到跟前,面露殺氣地對他說:

『我曾經讀《漢書》,對劉邦誅殺功臣之事非常反感,所以總想和你們共保富貴,讓子子孫孫享受永世的榮華。

但朕今天算是明白了,韓信、彭越之所以被滅族,被剁成肉醬,並非完全是劉邦的過錯。

國家綱紀,惟賞與罰;非分之恩,不可常有!你要好好反省,好自為之!』

聽了李世民的話,在戰場上從來都悍不畏死的尉遲恭,卻嚇得汗流浹背,抖得像篩糠一樣。

因為尉遲恭知道,自己老上司說的話可不是好玩的。

對此,《舊唐書·尉遲敬德傳》記載:

『敬德由是始懼是而自戢』

從此以後,尉遲恭從一個莽撞粗野的壯漢,變成了一個謹小慎微的修道者。

他學習漢代的張良,閉門不出,天天服用丹藥。

雖然,尉遲恭已經做出了這樣的轉變,但李世民對他仍不放心。

貞觀十三年《639年》,李世民突然對尉遲恭說:『有人說你要造反啊!』尉遲恭一聽,立即脫下了自己的衣服,露出滿身的傷痕,並且悲憤地說:

『臣隨陛下征戰四方,今天隻剩下這身殘軀。

如今天下大定,陛下竟懷疑臣要造反?

聽了尉遲恭的話,李世民亦淚流滿面,並和顏悅色地說:

『朕就是不懷疑你,才跟你說這事啊!』

有了這次尷尬的經歷,李世民是否就放棄了對尉遲恭的敲打?

答案是否定的。

就在這一年,李世民突然給尉遲恭送了份『大禮』。

一次,他沒頭沒腦地對尉遲恭說:

『朕欲以女妻卿,如何?

皇帝與功臣聯姻,歷朝歷代皆不少見,功臣們也以尚公主為榮。

然而尉遲恭聽了李世民的話,竟嚇得冷汗直冒,他趕緊推辭道:

『我的妻子出身微賤,但與我好歹同甘共苦好多年。

我雖然愚魯,聽也知道富貴不換妻子的道理,希望陛下收回成命』

面對這天大的好事,尉遲恭為啥怕成這樣呢?

原來,李世民生於公元598年,尉遲恭生於公元585年,尉遲恭比李世民整整大出13歲。

公元639年時,李世民41歲,其最大的女兒也不過16歲。

反觀尉遲恭,已經54歲了。

這是何等的年齡差距。

與同時代功臣聯姻,李世民一般將長公主,也就是自己的姐妹嫁給他們。

而李世民自己的女兒,一般都嫁給功臣的兒子。

無論從哪個方面看,李世民的決定都太離譜,太不可思議了。

不過好在尉遲恭浸淫官場多年,知道李世民隻是說說而已。

同時他早已記住了李世民當年對他的告誡:

『橫恩不可數得』。

也就是說超出常理的恩典,不是隨便能得到的。

倘若向非分之恩伸手,亡身滅族之禍就盡在眼前了,而這就是盛滿則溢的道理。

對於尉遲恭的回答,李世民非常滿意。

之後,尉遲恭無病無災地渡過了晚年,並於唐高宗顯慶三年《658年》去世,時年74歲。

尉遲恭能保全身家性命與富貴,除了李世民的寬容之外,還在於他知錯能改,從死亡的重壓之下,明了為臣之道。

而所謂為臣之道,也就是權謀。

同樣的,李世民也從史書中吸取經驗,總結出保全功臣的方法。

因此他利用試探、敲打等軟手段,在震懾不法功臣的同時,也保住了他們的身家性命。

因此在唐太宗時,功臣們只要不是謀反,一般都不會受到誅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