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墓迷蹤:這座古墓竟是罕見的隋朝太子墓,挖到最後才確定了朝代。《網路歷史》

2005年初,陜西省渭南市潼關縣文物部門接到了群眾舉報,在潼關縣城西北十公裡的高橋鄉稅村的農田裡有一座古代墓葬被盜。

稅村位於陜西省潼關縣城西北,墓葬現場東北4公裡外就是渭河與黃河的交匯處。

文物工作者趕到現場在農田深處看到了一個平面呈方形,邊長接近1米,黑黢黢似乎深不見底的盜洞。

盜洞下面的情況考古工作者並不了解,所以不能輕易下洞,隻得把這個盜洞先保護起來。

經過陜西省考古研究所的專家現場考察後判斷這座墓葬是一座唐代早期的大型墓葬。

稅村大墓的墓室呈現出典型的唐代特征。

墓室直徑6米左右,是一個相當大的墓室。

從現場的情況分析,這個墓葬已經不是第一次被盜擾了,墓室中灌滿了淤土,明顯是以前的盜墓賊打破了墓室的券頂而導致的淤土灌入,這並不是這次盜墓賊所為。

顯然在歷史階段就已經被盜。

不過墓葬在歷史階段被盜雖然同樣令人遺憾,但清理過程中卻往往會有意外的收獲。

這座墓葬在歷史上數次被盜,就連幾噸重的甬道石門和石墓志都沒能幸免,被盜墓份子從十幾米深的地下弄走。

這樣一來,墓葬主人的身份信息就很難確認了。

不過幸運的是盜墓賊不但沒有清理墓葬中的淤土,也沒有繼續沿著墓門往墓道掘進。

根據經驗判斷,在墓葬的天井或者過洞的兩壁可能會有壁龕。

而且唐代的壁龕一般都設置在墓道中。

考古工作者經常會在已經被盜掘嚴重、被洗劫一空唐代墓葬中發現隱藏的壁龕,出土很多的珍貴文物。

最典型的就是唐初王雄誕夫人墓在,墓道兩側的壁龕中一次性出土了兩百多件珍貴的唐三彩。

考古隊員在對這個無名大墓進行搶救性挖掘之前,首先開始尋找墓坑和墓道的平面開口。

平面開口就是墓葬在地面以下的形制,古墓發掘要先知道它的墓道的方向、寬度,甚至可以通過勘測了解到墓葬的等級。

經過勘測後發現大墓呈甲字形,坐北朝南,從墓坑北側邊緣到墓道最南端的開口處總長度達到了驚人的63.8米,寬度也非常驚人,足有2.36米。

這要比一般的中型唐墓大了一倍有餘。

這個大墓的主人身份非同一般。

唐代最高等級而墓葬它的墓道寬度也就2.3米左右,經過發掘的唐代墓葬中隻有懿徳太子墓、章懷太子墓、永泰公主墓等寥寥無幾的墓葬墓道寬度超過了稅村大墓。

唐代墓葬墓道的形制非常復雜。

早期墓道垂直挖開就像一條明溝,但到了唐朝貴族大墓墓道則是一條完全挖掘在地下的地洞,而且每隔一段距離就會修建一個直通地表的天井。

天井的數量的多寡也是這個墓葬這個等級的一個象征。

天井數量越多,墓主人的身份越高。

為了容納更多的天井它的墓葬的長度就會越長。

稅村大墓在地面上一共找到了六個天井,六個天井數量已經超過了一品官員的墓葬規制的數量。

在挖掘的過程中,僅在墓道開口處就有了意外發現。

在墓道兩壁發現了保存完好的壁畫。

古代墓葬四壁如果用白灰塗抹,那麼這層墻皮上就一定會繪制壁畫。

壁畫主要流行於漢代至宋代的墓葬中,明清時的墓葬墓室四壁會保持青磚原本的樣子。

以往發現的唐墓壁畫主要是在唐代帝陵的陪葬墓中,歷經千年歲月,這些壁畫的清理和保護過程非常艱難。

而稅村大墓中的壁畫卻保存的十分完好,清理起來也一帆風順。

稅村大墓東西兩壁壁畫保存的是非常完整,幾乎沒有脫落的情況。

壁畫的內容都是由大致相同的內容組成。

以東側壁畫為例,46個人物被分成了七組。

除了第一組因為靠近墓道開口有部分損毀,其餘部分完好如初。

這些壁畫中有一組人物畫它所繪制的內容是《列戟圖》。

所謂列戟是在唐代高級官員門口的一種兵器陳設。

與先秦時期的用鼎和挽馬數量一樣,唐代是用列戟等制度來彰顯貴族和官員的等級。

《唐六典》卷四詳細記載,凡太廟、太社及諸宮殿門各24戟,東宮諸門施十八戟,正一品門施十六戟,開府儀同三司、郡王、若上柱國十四戟。

稅村大墓的《列戟圖》東西兩地各有列戟9桿,一共是列戟十八桿。

按照唐代的文獻來說列戟十八桿是東宮門口的列戟。

眾所周知,東宮是太子的居所。

這樣一來稅村大墓的主人就應該是一位太子,這個結果可以說是超出了此前所有人的預料。

因為初唐時期太子的數量是有數的,這些在中國的古代文獻中記載的非常清楚,而且這些太子的墓葬都已經明確地知道這些墓葬到底在哪,或者是墓葬的地點,或者是已經有發掘了。

沒聽說過有哪位唐朝的太子埋葬在稅村這個地方。

隨著墓道填土被清理一空,考古隊員很快就在最靠近墓室的第六和第七過洞兩側發現了壁龕。

經過清理,考古隊員從四個壁龕中清理出了219件文物。

其中主要是鎮墓獸和各種造型的陶俑。

壁龕內隨葬陶俑雖然並不起眼,但是卻解開了墓主人的身份之謎。

原來這批陶俑帶有濃鬱的隋朝風格,與考古隊曾經發掘的隋墓中出土的陶俑形制極為相似,有些甚至可以說是同一個批次制作出來的。

原來這並不是一個唐墓,而是一個隋墓。

所以墓中埋葬的應該是一位隋朝的太子。

公元589年,隋文帝楊堅統一了全國。

隋朝建立後,文帝倡導節儉,采取了很多有力措施。

天下很快大治,府庫充實,人口也增長了一倍以上,史稱『開皇之治』。

但是隋朝的統治就像一道流星一樣在中國的歷史上轉瞬即逝。

隋朝在中國歷史上存在的時間很短,所以隋墓數量稀少,長期以來人們對隋墓的葬制、葬俗、隨葬器物的文化面貌都不熟悉。

如果這一次發現的陶俑不是同一個批次的產品,考古隊員也不敢確定這就是一座隋墓。

更何況眼前擁有磚室和天井的稅村大墓又分明呈現出唐墓獨有的典型特征。

在不足40年的隋朝歷史中,只要找到可能會以太子身份下葬的那個人,墓主人的身份之謎就會迎刃而解。

那隋代當過太子的就三個人,楊勇、楊廣和楊昭。

楊勇是楊堅的長子,生性好學,個性寬厚率真。

但卻因為喜好華服美食,又對愛情不能專一遭到生母獨孤皇後的厭棄。

晚年的楊堅將已經當了二十多年太子的楊勇廢為庶人。

楊勇被廢之後楊堅改立楊廣為太子,他就是人們熟知的隋煬帝。

楊昭則是楊廣的嫡子,楊廣登基之後被立為太子,但第二年就因病亡故。

歷史記載清晰,楊廣死後被葬在了揚州。

所以稅村大墓的主人不是楊勇就是楊昭。

歷史上稅村大墓被盜掘以後,石棺被打爛,墓主人遺骨也被破壞。

但依然在淤土中搜集到了人類骨骼。

經過現代的科學檢驗,這些人骨屬於同一個男性所有,年齡在35歲至55歲之間。

楊昭是隋煬帝楊廣的長子,他死亡時的年齡是二十多歲,所以不可能是他。

候選人隻剩下了唯一的太子楊勇。

雖然歷史沒有記載楊勇具體死亡的時間,但是根據他的這個經歷他去世的時候可能就是四十多歲到五十歲這樣一個年齡段。

發掘至此,所有證據終於形成了閉環。

稅村隋墓雖然被盜嚴重,但精美的墓道壁畫以及墓主人特殊的身份,都讓這一座大墓永存史冊,也給潼關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增添了一個新的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