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殺單雄信後,徐茂公偷偷照顧其妻兒,不曾想給大唐種下禍根。《網路歷史》

古代時期對待戰俘的方式一般都是趕盡殺絕、鏟草除根的,原因也是害怕他們的後代會做出報復的行為,因此不如一開始就把他們徹底清除,這樣永絕後患。

但也有人尚存慈悲之心,不忍心殺掉敵人的後代,但很多時候都是沒有好報的。

當年李世民放過了單雄信的妻兒之後,也沒想到會在幾百年後給大唐埋下亡國的禍根。

正是『天道好輪回,蒼天饒過誰』,以殺戮開端往往會以殺戮結束。

不過要是當年單雄信投降李唐的話,是否會得以善終呢?其實沒有這種如果,因為單雄信與李淵的仇怨早已根深蒂固。

瓦崗聚義

隋末唐初的瓦崗軍是當時農民起義軍中戰鬥力最強的一支隊伍,他們浩大的聲勢不亞於《水滸傳》中的梁山聚義。

雖然瓦崗軍裡沒有108條好漢,但有勇有謀之人也不少。

翟讓是瓦崗寨的首領人物,他開始起事之後,他的老鄉王伯當、單雄信、徐世績紛紛加入他的隊伍。

後來王伯當又引薦了李密加入陣營,李密謀略過人,在他的幫助下瓦崗軍勢如破竹。

隨後瓦崗軍一路攻下了滎陽,這裡是中原的戰略要地,但李密看中的是鞏縣的那個大糧倉。

拿下這個糧倉之後不僅能保證軍隊糧草的充足,而且這裡距離洛陽隻有一步之遙。

這個佈局是瓦崗軍壯大起來的關鍵,隨後瓦崗軍又相繼攻下了黎陽倉,起義軍也增加到了二十萬。

此時的瓦崗軍已經控制了中原一大片的區域,達到了鼎盛時期。

就在此時,瓦崗軍內部也出現了矛盾。

單雄信與徐世績兩人本是好兄弟,他們情同手足一直都彼此信任。

然而與翟讓、李密等人卻有著隔閡,特別是翟讓和李密兩人的矛盾更加激烈。

起先在王伯當的建議下,翟讓將位置讓給了頗有謀略的李密。

他也順勢自封為魏公,翟讓則任師徒,單雄信和徐世績分別為左右大將軍。

後來翟讓在部下王儒信的煽風點火之下,又想把『大哥』的位置給奪回來。

李密知道了此事後,便設計殺了翟讓。

此時恰逢瓦崗軍與王世充會戰,徐世績在戰爭中被砍傷,後來得知李密殺了翟讓,單雄信和徐世績都很憤怒,但如今他們沒有反抗的能力,於是隻能求饒,繼續跟著李密。

從這裡開始瓦崗軍就進入了分崩離析的階段,後來在與宇文化及的作戰中,瓦崗軍潰敗投降。

單雄信投奔了王世充,而李密和徐世績則投奔了李唐。

拒不投降

單雄信勇猛無敵,特別擅長在馬上用槍作戰,當年李密沒有殺他也是因為愛惜他將領之才。

投奔了王世充之後,他依舊深得其信任,並多次領兵作戰。

一次李淵派李世民前來攻打洛陽,王世充派單雄信前去迎敵。

單雄信想跟李世民單挑,但徐世績知道他不是李世民的對手,於是便勸他不要輕舉妄動,於是單雄信退守。

幾個月後王世充的軍隊被李世民擊敗,他也宣佈投降李唐。

但單雄信卻拒不投降,而他不投降的原因有兩個。

第一單雄信本是跟隨翟讓和李密的,後來又投靠了王世充,如果再次投靠李淵的話,這種朝三暮四的行為在忠義之人的心裡是非常不齒的,他不願意成為世人恥笑的『三姓家奴』。

當然這不是最重要的原因,第二個原因是單雄信與李唐有不共戴天之仇。

隋文帝時期,他派遣李淵去攻打周國的東昌,守城的正是單雄信的父親單禹。

東昌城被圍困之後,單禹因為拒不投降而被李淵斬殺。

兩軍交戰難免有傷亡,這是可以理解的。

單雄信那時對李淵也隻是有些許恨意,而正在讓他與李家結下仇怨的是李淵還殺了他的哥哥單道。

在影視劇裡曾有對這件事有過交代,當年李淵害怕隋煬帝猜疑,於是提議要回老家太原。

結果宇文述等人害怕李淵回去後造反,於是派出了殺手半道要取他的性命。

交戰中幸得秦叔寶及時趕到打退了刺客,後來李淵騎上馬去追擊殘餘部隊。

沒料到途中遇到了單道,但當時的李淵剛經歷過大戰,隻聽到馬蹄聲,還沒看見人就拔箭射了出去,結果把單道給殺了。

弓箭上刻著李淵的名字,所以這件事證據確鑿也沒什麼可說的。

就因為這次誤殺,使得單雄信與李家結下了殺父殺兄之仇,所以作為一個頂天立地的男人,即便是死也不可能去效忠仇人吧。

李世民知道了其中的緣由之後,於是便下令殺了單雄信。

好兄弟徐世績為他求情結果被拒絕。

在單雄信臨死前,徐世績割下自己一塊肉給單雄信吃,並承諾會幫他照顧好家人。

雖然徐世績是偷偷照顧單雄信的後代,但按照當時李世民的勢力,想要找到他的家人趕盡殺絕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但單雄信的妻女都活了下來,說明李世民是有意放了他們一馬。

隻是讓李世民都沒有想到的是,單雄信的後代會在三百年後動搖了大唐的國本。

黃巢起義

公元878年,繼王仙芝起義之後,山東的『富二代』黃巢也發動了起義前來響應。

這個起義軍是唐朝末年最為聲勢浩大的一支,他們轉戰了大半個大唐江山,是導致唐朝國力衰弱的直接原因。

黃巢起義軍的成就頗有當年瓦崗軍的風范,而巧合的是,在黃巢軍中也有單雄信的後人,他們被譽為『黃軍四傑』,即單興、單旺、單茂、單盛。

據說這四人是單雄信的第11代後人,在黃巢軍中他們雖然名氣不大,但也是不可忽視的主將勢力。

黃巢軍後期的發展,也是在他們的推動下完成的。

雖然最後起義失敗了,但這段起義的歷史對唐朝的影響是很深遠的,使得本來正在走下坡路的唐朝直接跌倒了谷底,改朝換代的歷史腳步也因為起義而加快了不少。

在黃巢起義後,唐朝垂死掙紮了二十三年後被朱溫取代,自從唐朝滅亡,中國正式進入五代十國的動蕩時期。

也許單雄信沒有想到,自己的後人會參與到了滅亡唐朝的行動當中。

這應該也算是一種報仇了吧。

難怪許多中國人喜歡說:『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對於單雄信來說是三百年都不晚。

這樣的結局恐怕是連李世民都沒有預料到的,當初他的仁慈造成這樣的局面。

雖然大唐的覆滅跟單雄信的後人沒什麼關系,但『千裡之堤毀於蟻穴』,這小小的力量也足以摧毀唐朝的百年基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