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雄信是誰殺的?幾乎所有的演義小說和影視劇,都說是李世民忘恩負義:單雄信曾經看在徐茂功《李勣》的面子上饒過李世民一命,單雄信跟隨王世充投降後,卻被無情斬殺——殺降不仁,殺恩人不義,堂堂的貞觀天子天可汗,怎會做出如此不仁不義之事?
演義小說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在單雄信被殺這件事上,很明顯是李世民在替別人背黑鍋,執行斬殺命令的李世民也是有苦說不出:單雄信勇悍不在秦瓊、程知節、羅士信之下,我怎麼舍得殺他?這分明是建成元吉在坑我——瓦崗內馬軍四驃騎我擁有了三個,老大老四怕我把這位外馬軍統領也收入麾下,父皇肯定是受了他們的蠱惑。
在真實的歷史中,李淵的四個嫡子中,建成為長,世民居次,玄霸老三,元吉老四,很多演義小說把李元霸說成是齊王元吉的四弟,這肯定是搞錯了排行。
小說能搞錯元霸元吉的排行,自然也會搞錯殺害單雄信的真兇,這就讓很多讀者聽眾都難以理解:李世民雄才大略,他連『主犯』王世充都沒殺,又怎麼會殺掉『脅從』單雄信?
我們細看新舊兩唐書,就會發現事情的真相:單雄信並非李世民所殺,他沒那個想法,也沒那個權利,要是李世民說得算,凌煙閣首批功臣就應該是二十五人了。
很多人都認為單雄信不肯投唐,是因為李淵曾經射死單雄信的大哥,但是我們翻遍了隋唐正史和文人筆記,都找不到相關記載,而且隋煬帝當太子或皇子的時候,也不可能找人或者親自出馬刺殺李淵。
李廣當太子的時候,李淵隻是『千牛備身《太子的下屬,正七品,掌執千牛刀宿衛》』,後來短暫外放當過譙、隴二州刺史,直到隋煬帝楊廣繼位,李淵才得到了提拔重用:『大業中,歷岐州刺史、滎陽樓煩二郡太守,召為殿內少監、衛尉少卿』
一直到大業十年,也就是李玄霸早逝的那一年,李淵還是楊廣最信賴的表哥。
隋軍第三次征遼東,掌管宮廷禁衛事的衛尉少卿李淵負責大軍後勤補給,楊玄感謀反,也是李淵最先向楊廣通報的消息:『楊玄感將反,其兄弟從征遼者皆逃歸,高祖《李淵》先覺以聞。
煬帝遽班師,以高祖為弘化留守,以禦玄感,詔關右諸郡兵皆受高祖節度』
按照正史記載,李淵與單雄信本無半點交集,更不可能誤殺單雄信之兄,秦瓊當然也不可能『救駕』,因為秦瓊當年正跟著上開府、右翊衛大將軍來護兒沖鋒陷陣,連一天捕快都沒當過,當然也就不可能當鐧賣馬,更不會與單雄信賈家樓結拜——秦瓊在來護兒軍中服役的時候,其母就已經過世,而秦瓊的父親秦愛則一直活到了公元614年,也就是大業十年,是跟李玄霸同一年病逝的。
既然李淵跟單雄信沒有宿怨,秦瓊跟單雄信也沒有交情,為什麼跟著王世充一起投降唐朝的單雄信卻被殺了呢?咱們還是來看看《舊唐書》和《新唐書》的相關記載,盡管這兩本正史有相同之處,為了更有說服力,咱們還是全都照錄如下。
《舊唐書·列傳第四》記載:『武德三年三月,秦王擒建德並王琬、長孫安世等於武牢《虎牢,避李虎之諱而更名,馬桶原先叫虎子,也改了》,世充黃門侍郎薛德音以文檄不遜,先誅之,又收世充黨與段達、單雄信、楊公卿、郭士衡、郭什柱、董浚、張童仁、朱粲等十餘人,皆戮於洛渚之上』
《新唐書·列傳第十》記載:『武德四年五月,王《秦王世民》禽建德,黃門侍郎薛德音以移檄嫚逆,崔弘丹造弩多傷士,前誅之;又收段達、孟孝義、單雄信、楊公卿、郭士衡、郭什柱、董浚、張童仁、朱粲、王德仁等斬洛渚上,以世充歸長安』
這樣看來,單雄信被殺,確實是李世民下的手,但是決定權是否在他手裡呢?咱們還是來看看兩唐書李勣列傳的記載。
《舊唐書·列傳第十七》:『平王世充,獲其故人單雄信,依例處死,勣表稱其武藝絕倫,若收之於合死之中,必大感恩,堪為國家盡命,請以官爵贖之。
高祖不許,臨將就戮,勣對之號慟,割股肉以啖之』
《新唐書·列傳第十八》:『平建德,俘世充,乃振旅還,秦王為上將,勣為下將,皆服金甲,乘戎輅,告捷於廟……平洛陽,得單雄信,故人也。
表其材武,且言:‘若貸死,必有以報,請納官爵以贖。
’不許。
乃號慟』
從上面四段史料中,我們可以看出,王世充單雄信等人投降後,李世民並沒有將他們斬立決,而是先殺了罪行較大官職較低而又沒啥用處的薛德音和崔弘丹,留下了充裕的時間,讓李勣上表向李淵替單雄信求情,但是李淵堅決不允。
事實上要沒李淵的旨意,李世民是沒有權利斬殺這麼多人的,因為這裡面不但有單雄信,還有朱粲這類反王級別的大人物呢。
實事求是地說,李勣在李淵那裡的面子,比秦瓊還大,因為李勣父子投唐之後,享受了很高的待遇:『詔授黎陽總管、上柱國,萊國公。
尋加右武候大將軍,改封曹國公,賜姓李氏,賜良田五十頃,甲第一區。
封其父蓋為濟陰王,蓋固辭王爵,乃封舒國公,授散騎常侍、陵州刺史』
按理說有李勣舍棄一切封賞求情,李淵應該答應才是,而且在此之前,經過李勣的求情,單雄信曾經饒過李世民一命:『秦王圍東都,雄信拒戰,槍幾及王,徐世勣呵之曰:‘秦王也!’遂退。
《新唐書·列傳第九》』
在東都之戰中,李世民不但見識了單雄信的悍勇,還欠了單雄信一個人情,要說李世民因此懷恨在心並要殺單雄信而後快,那他就不配稱為一代英主了——玄武門之變的苦戰中,李世民也差點被薛萬鈞薛萬徹幹掉,但李世民還是給了他們相當高的待遇。
既然李世民不想殺也沒權利殺,那麼處死單雄信的決策者,就隻能是當時的大唐天子李淵了,我們結合史料,也能分析出李淵一定要殺單雄信的三點原因,這原因當然跟他是否曾射殺單雄信長兄無關,因為那是子虛烏有的事情。
李淵執意要殺單雄信,第一個原因跟李勣有很大關系。
李勣受到李淵優待,但是被竇建德俘虜後,還是投降了:『竇建德擒化及於魏縣,復進軍攻勣,力屈降之。
建德收其父,從軍為質,令勣復守黎陽。
三年,自拔歸京師』
短短的數十字史料,蘊含的信息卻十分豐富,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李勣在處於劣勢的時候投降了竇建德,然後又在竇建德快不行的時候,又拋下自己的父親而歸唐了。
李勣的這種做法,會讓李淵很容易想起三國時期的馬超:『有人若此不愛其親,焉能愛人?』
竇建德比較寬厚,沒有斬殺作為人質的李蓋,但是李淵心中卻不能不畫上一個問號:『在關鍵時刻,你連親爹李蓋都可以拋棄,這時候卻願意為‘朋友’單雄信拋棄一切,你想幹啥?是不是在耍我?』
李淵必殺單雄信等人,可能還有第二個原因:李世民招降納叛,威望和實力不但超過了太子建成,甚至還對天子老爹產生了威脅。
李世民文有秦王府十八學士,武有瓦崗群雄,如果單雄信等人也進了秦王府,那麼一個『天策上將』的頭銜,是滿足不了李世民的胃口的。
所以李淵嚴令誅殺單雄信等人,也是在遏制李世民的發展壯大勢頭。
李淵要殺單雄信,可能還有第三個原因,那就是真正的父子之情:單雄信的武功,肯定在李世民之上,可能也不在秦瓊、程咬金、尉遲敬德之下,如果單雄信要二次刺殺李世民,那是防不勝防的。
李淵這個人,對兒子還是比較好的,同時他又有點疑心過重,原馬邑郡丞李靖曾向楊廣舉報李淵謀反,結果被李淵穿了多年小鞋:『蕭銑據江陵,詔靖安輯,帝《李淵》謂逗留,詔都督許紹斬靖,紹為請而免……帝謂左右曰:‘使功不如使過,靖果然。
’因手敕勞曰:‘既往不咎,向事吾久已忘之。
’』
李淵這兩番話,證明了他對當年的舉報事件一直耿耿於懷:李靖有什麼錯?你忘了,咋還總提?
所以我們可以理解李淵必殺單雄信的第三點原因,那就是不想在愛子身邊埋雷。
綜合史料和王朝慣例,我們知道單雄信並非李世民主張斬殺,而李淵下旨嚴令李世民將單雄信等人全部斬殺卻留下了首惡王世充,一定有他帝王心術和父子之情的考量。
至於李淵為什麼要殺單雄信,這三點原因,哪一點才是最主要的,那就有勞讀者諸君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