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宇文化及寧願殺掉隋煬帝,也不『挾天子以令諸侯』?《網路歷史》

挾楊廣以令諸侯?別逗了,宇文化及不是曹操,楊廣也不是劉協,他沒這個本事!別說宇文化及了,就是歷史上那些比他厲害的人物《比如隋文帝楊堅殺周靜帝宇文闡》,都不敢如此『操盤』。

不過,提到『挾天子以令諸侯』,最著名的莫過於漢獻帝劉協和『挾』他的丞相曹操。

『挾劉協以令諸侯』的梟雄們

其實,最初『挾劉協以令諸侯』的也不是曹操,而是西涼太守董卓。

東漢末年,董卓率領他的3000西涼兵進駐洛陽、執掌京師。

董卓進京以後發現少帝劉辯已經年滿16,年齡稍大,不好『挾』,就將其廢掉改立時年僅9歲的陳留王劉協為帝,是為『漢獻帝』。

劉辯被廢,董卓也因此而得罪了天下諸侯。

很快,『關東』十八路諸侯組成『關東軍』以討伐董卓。

董卓為了應付危局一方面賜死了少帝劉辯,一方面命令獻帝劉協遷都長安。

不久,關東軍見少帝已死,缺乏討董的法理依據遂土崩瓦解。

不過,董卓剛感覺緩過點勁來,就遭遇大難!

原來,司徒王允早就對董卓『挾天子』的行為深感不滿,背地裡聯合『飛將軍』呂佈將其斬殺在宮門之外。

其時為公元192年四月。

這就是董卓『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下場。

董卓死後,劉協擺脫了『傀儡』的地位,剛準備為『復興』漢室而大幹一場時,卻又有諸侯來『挾』他了。

兩個月後,以董卓舊將李傕、郭汜、樊稠和張濟為首的西涼叛軍10萬人馬攻陷長安,王允殉國,呂佈出逃,『光桿司令』劉協不得已,又淪落到這些人的手裡。

這一次,劉協被『挾』了有四年之久。

終於,公元195年冬,劉協抓住機會,『東出』長安。

緩過勁來的劉協,立即『詔令』各路諸侯對西涼叛軍進行討伐:郭汜被部下屠戮、張濟被亂箭射死、李傕最慘, 被『夷三族』——此時,樊稠早已被李傕斬殺。

至此,那些『挾劉協以令諸侯』的西涼叛軍,全軍覆沒。

正是在這段時間內,曹操率軍迎接劉協入許都。

自此始,劉協正式成為曹操的傀儡,直到公元220年曹操病逝。

那你說,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日子過得好嗎?

實際情況不能令人滿意,有如下兩端:

其一,各路諸侯並不把漢獻帝劉協當回事。

除了人事任免之類的小事經過劉協以外,其他的事情都避開他,既不朝貢,也不進諫,更沒有臣子因此而向曹操臣服。

各個諸侯之間依然各行其是、攻伐征戰。

其二,盡管曹操待劉協不錯,但仍有『殺身之禍』降臨。

建安四年《199》,漢獻帝劉協以『衣帶詔』授意嶽父董承『謀誅曹操』。

董承聯合了『長水校尉種揖、將軍吳子蘭、王服』,還有劉備等人一起動手。

不料,東窗事發,除了劉備以外,董承等人均被曹操誅殺——還有董貴妃、伏皇後及其兩個兒子。

事後,為了『穩住』劉協,曹操把自己的三個女兒《曹節、曹憲、曹華》許配給他。

你說曹操為了『挾天子以令諸侯』,沒撈到多少好處,反而搭進去仨閨女,他圖什麼呢?而且,由於劉協擔任傀儡皇帝的日子太久,你也不好殺他——畢竟,曹操已經為此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從董卓、西涼叛將,再到擁軍百萬之眾的曹操都曾經『挾天子以令諸侯』,但最後除曹操『以身免』以外,其餘均招致殺身之禍。

此結果實在是不能令人滿意。

那,宇文化及呢?他有這個能力——至少像曹操一樣——全身而退嗎?

宇文化及和隋煬帝之死

宇文化及是左颯衛大將軍宇文述之子,『性兇險,不循法度,好乘肥挾彈,馳鶩道中,由是長安謂之輕薄公子』。

楊廣為太子時,宇文化及擔任『千牛』一職,負責太子的安全工作,『累遷至太子仆』。

這樣一個人很容易出事——後來,宇文化及因為『受納貨賄,再三免官』;又有一次,因為和弟弟宇文智及『違禁與突厥互市』,而差點被殺……就是這樣一個人最後竟然能夠拜為太仆少卿,乃至在父親死後晉升為右屯衛大將軍。

宇文化及之所以能在隋煬帝楊廣的手下活得『順風順水』,甚至於作奸犯科都沒有事,除了其和楊廣的私人關系很好以外,還有兩個因素:一是父親宇文述也是楊廣時期的骨肱之臣,在楊廣被立太子、登基的事情上出過大力;二是弟弟宇文士及娶了楊廣之女南陽公主為妻,他們之間有這種特殊的『親戚』關系。

宇文家族和楊廣的關系如此之好,是其在楊廣晚年深獲信任的原因所在,這對於宇文化及和其弟宇文智及的叛亂提供了便利——這個宇文智及也不是什麼好鳥,史載其『幼頑兇,好與人群鬥……蒸淫醜穢,無所不為』。

武德元年《618年》,隋煬帝楊廣遊歷江都,『荒淫日甚。

宮中為百馀房,各盛供張,實以美人,日令一房為主人……酒卮不離口,從姬千馀人亦常醉』。

是的,沒錯,盡管是時已經天下大亂,各地農民起義風起雲湧,但楊廣依然日日沉浸在『溫柔鄉』裡,不思治國理政,緩解民間疾苦,能過一天是一天。

並且,楊廣在江都時日漸久,不思西歸長安,竟然準備改立丹陽為都,這令到跟隨他的『從駕驍果』《即『隨從部隊』》們『心不自安』。

這些人大都是『關中』人士,難免『久客思鄉歸,見帝無西意,多謀叛歸』,比如『有寵於帝』的虎賁郎將扶風司馬德勘,他就對虎賁郎將元禮、直閣裴虔通說:

『今驍果人人欲亡,我欲言之,恐先事受誅;不言,於後事發,亦不免族滅,奈何?……我輩家屬皆在西,能無此慮乎!』

這兩個人一聽,『皆懼』:『然則計將安出?』

『驍果若亡,不若與之俱去』

『善!』兩人均對此表示贊同。

這本是一次小型的隱密會談,沒想到這三個人『嘴欠』,『因轉相招引』,很快便積聚了一大幫人:內史舍人元敏、虎牙郎將趙行樞、鷹揚郎將孟秉、符璽郎牛方裕、直長許弘仁、薛士良、城門郎唐奉義……大家商量好在三月十五日一起西逃。

但宇文智及知道以後,規勸大家:

『主上雖無道,威令尚行,卿等亡去,正如竇賢取死耳。

今天實喪隋,英雄並起,同心叛者已數萬人,因行大事,此帝王之業也』

竇賢也是『驍果郎將』,由於思鄉而率領部隊『西走』,但卻被楊廣派來的追兵斬殺。

因此,宇文智及在此以竇賢的事做說明,大家也就覺得其言之有理。

於是,一場小規模叛逃,逐漸演變為一場大規模叛亂!

其時,宇文化及還被蒙在鼓裡,但大家都認為叛亂要找個『領頭羊』才行,於是『請以智及兄右屯衛將軍許公《宇文》化及為主,結約既定,乃告化及』。

宇文化及『性駑怯,聞之,變色流汗,既而從之』。

很快,叛亂成功,楊廣被抓,然而,此時的宇文化及竟然『戰栗不能言,人有來謁之者,但俯首據鞍稱罪過』。

或許,有朋友好奇,宇文化及也算是個『人渣』了,壞事做過不少,怎麼現在反而慫了?

筆者揣測,宇文化及的『狠』、『胡作非為』主要是對下,以他的身份和受寵程度,他再怎麼折騰都沒關系,但現在屬於是以下犯上的作亂,屬於『大逆』,他的內心也是深感恐懼的。

這就叫『頭上三尺有神明』。

不過,不管他內心怎麼想,這個事還得『硬著頭皮』幹下去。

至於是不是要殺死楊廣,宇文化及內心也沒有主意,比如當他見到裴虔通『執轡挾刀』威脅著楊廣坐馬出來時,他就喊:

『何用持此物出,亟還與手』

那意思好像是在說,你幹嘛呢?怎麼能用刀威脅皇帝呢?

其後不久,他又命令封德懿『數帝罪』,也是不了了之。

那你說,此時的宇文化及是要殺楊廣嗎?看不出來,但確實有人要殺楊廣,史書的記載就四個字『賊欲弒帝』。

這個『賊』是誰?無非是當時『起事』的驍果部隊及其將領。

由於『賊』的堅持,很快,楊廣便被『縊殺之』。

那,宇文化及為什麼不留著楊廣的命『挾天子以令諸侯』呢?

或有如下兩端:

其一、從整個叛亂的進展來看,宇文化及屬於是中途介入,他一開始並不是謀劃者。

這跟董卓、曹操的挾天子以令諸侯有著很明顯的不同。

自叛亂之始,是否留著楊廣的性命,宇文化及可能都沒有認真考慮過。

其二、宇文化及手上沒兵。

此次叛亂的主力部隊,就是司馬德勘等人的『驍果軍』,本身並不受宇文化及的直接管轄;而且,從事變的進展看,宇文化及跟這些人的交情並不好,難以駕馭。

因此,宇文化及對其軍隊缺乏統率權,不能發號施令,不能命令他們把楊廣放。

即使他說了,人家也不一定會聽他的。

這跟董卓、曹操的情況大不相同,人家可完完全全都是自己的軍隊。

這個實際上是個關鍵問題。

單單以上兩點,我們就足以看出宇文化及的無奈之處,即便他想『救』楊廣,實際上也是無能為力。

這也就能說明為什麼他在此次事變中讓人感覺很慫的原因所在了——他是真的害怕啊!

沒有金剛鉆,就別斂那瓷器活!

其實,單從實力對比看,宇文化及就已經遠非董卓、曹操等人對手,他們『挾天子以令諸侯』,都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更何況你呢?

退一萬步說,就算宇文化及留得楊廣性命,他也缺乏一代奸雄曹操的能力與心機,楊廣不是小孩,留在手裡變成『燙手山芋』,不就更麻煩了吧?

是以,對宇文化及而言,楊廣之死既是一種無奈,又何嘗不是一種解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