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越來越覺得隋煬帝楊廣有些冤枉,他並不是一位徹頭徹尾的昏君,沒錯,他做了很多好事,甚至有些事情時至今日都在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還在他執政期間做了兩件大事,第一件促進了中國東部地區和南北兩大經濟體聯合起來,而二件事情則是消滅了當時對於中華大地來說一個潛在的威脅,這是因為高句麗的建立就是兩晉時期,一個失敗後,流落到此處建立融合的割據政權而已,他們的發展和壯大,無疑是會影響整個華夏文明的巨大定時炸彈。
隋煬帝做這兩件事無疑是為了王朝的長期發展,但是為何隋煬帝在幹了這件事情後,就讓自己陷入了水深火熱的境地,其實還是太急功近利造成的,就像是一個人減肥,你合理的安排運動,注意飲食,一定會有成果的,但你如果一次的運動量就是你半輩子都達不到的,那麼勢必會物極必反,第二天你站都站不起來,而隋煬帝,毫無疑問就陷入了這樣的誤區,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開鑿大運河,整整一千七百公裡長的大運河,隋煬帝僅僅用了五年的時間就完成了,這可是動員了百萬勞動力才完成的,在公元605年,發動男女百萬開通濟渠,然後又在第二年和第三年再次發動百萬群眾去修建長城。
而他所做的遠遠不止於此,幾乎年年都是百萬勞動力的大工程,本來就讓百姓難以承受了,還在公元611年開始準備進攻高句麗了,第二年二月份就出發了,不用多說,又是發動了百萬大軍,好像隋煬帝不管是幹什麼事,都必須是百萬才有底氣,雖說這都是好事,但硬生生的讓隋煬帝玩壞了,老百姓根本受不了這種罪,所以隻能是在商議後決定起義吧!但是這時候的隋煬帝可是完全不把農民起義當回事,又分別發動了第二次和第三次對高句麗的戰爭,這樣的做法勢必會不得民心,後來更是放棄了中原地區,跑到了江南地區避難,然而這有用嗎?
根本就沒有用,最終也就隻能落一個淒涼的決定,因此有人說,他本來或許是漢武帝,結果卻成了隋煬帝。
所以說隋煬帝縱然不是昏君,也不是位明君,反觀李世民,唐太宗李世民同樣是去攻打高句麗,但是第一次出兵的時候,也不過才十萬多人,就人數上,隋煬帝贏了,在此之前,李世民率軍打敗了高昌等國家,也不過才是區區數萬人罷了,跟隋煬帝形成了天壤之別,而公元647年,唐太宗李世民又一次去攻打高句麗的時候還有采用了疲戰術,讓那些守城的士兵,經常過去在他們的領土不斷地侵犯,就是這樣不停地騷擾他們,利用了數百年的時間來與高句麗作戰,因此在唐太宗晚年才能緊緊地抓住他們的失誤。
正所謂兩邊會產生質變,唐太宗李世民去世後,有了之前打下的基礎,所以唐高祖才能在高句麗,新羅,百濟和倭國的發生內亂的時候,才能看準時機,將高句麗和百濟,而李世民也是一位文武全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