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16歲當上皇後,攝政40餘年,曾活捉宋朝名將楊業,屢敗宋軍。《網路歷史》

在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歷史當中,尤其是在封建社會,男尊女卑,執政者多為男子。

但也不乏出現一些女子攝政的局面。

而在攝政期間,國力強盛,留名史冊的,更是少得可憐。

比如東漢的鄧太後,北魏的馮太後,唐朝的武則天等等。

包括後來的遼國蕭太後,也是其中一位,那麼她是如何以女子之身,開創了遼國最為盛世的局面呢?

蕭太後出身遼國後族蕭氏,說起這個遼國蕭氏,那可是聲威顯赫,它在遼國是與帝族耶律氏齊名的存在。

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建立遼國後,將拔裡氏賜姓為蕭,並下旨以後的遼國皇後,隻能出自蕭氏。

所以遼國十八位皇後皆出自蕭氏,後族蕭氏由此而來。

公元953年,蕭綽出生,小字燕燕。

其自小就聰慧過人,做事利落幹脆,認真細致,從不馬虎。

小時候,幾個姐妹一起做家務打掃衛生,其他姐妹都敷衍了事,唯獨蕭燕燕認真打掃,絲毫沒有偷懶,因而極受父親蕭思溫的喜愛。

蕭思溫也常說,此女將來必成大事。

公元969年,遼穆宗耶律璟去黑山打獵,被刺殺身亡。

蕭思溫事後趕忙封鎖消息,與其他幾個盟友急召耶律賢趕來黑山。

在遼穆宗墓前,蕭思溫等人勸進。

最終,耶律賢在靈前登基為帝,是為遼景宗。

回到京城後,耶律賢對幾人加官進爵。

蕭思溫晉為北院樞密使,遼國是一國兩制,分南北兩院,北院管契丹,南院管漢人。

北院樞密使管理天下兵事,位高權重。

同時,為籠絡蕭思溫,將16歲的蕭燕燕納入後宮為妃,加封蕭思溫為北府宰相,不到兩個月,又立蕭燕燕為皇後。

然而,在蕭燕燕入宮之前,蕭燕燕其實是有意中人的,這個人便是韓德讓,同樣也是遼國貴族出身。

出身蕭氏的蕭燕燕眼界自然不同凡人,她理想中的夫婿,應當是既有契丹勇士的猛武和血性,又有南朝漢人的溫文儒雅,韓德讓無疑是符合她的要求。

史書記載,兩人已經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了。

然而來自耶律賢的一道旨意,便無情地拆散了這對鴛鴦。

當然,其實蕭思溫有能力說不,但是耶律賢需要籠絡蕭思溫,蕭思溫又何嘗不需要更好地控制耶律賢呢?

為此,付出一個女兒的婚姻並不是什麼大事,盡管這是他最寵愛的一個女兒。

不久,蕭燕燕就被立為皇後。

同時其父蕭思溫晉為魏王。

彼時,由於耶律賢患病在身,國事多由蕭燕燕管理。

《遼史》記載:『保寧初,為北院樞密使,兼北府宰相,仍命世預其選。

上冊思溫女為後,加尚書令,封魏王』

公元970年,蕭思溫遇刺身亡,實話實說,遼國似乎是有這個刺殺的傳統,很多遼國皇帝以及大臣都是死於刺殺。

在這之後,耶律賢下令,以後皇後蕭燕燕所說之話,也可稱朕言,並以此為定式。

這樣一來,幾乎是把蕭燕燕的地位提高到與皇帝等同,開始了帝後共治之格局。

但是耶律賢身體不好,所以一切日常政務都由蕭燕燕獨立裁決,遇到軍國大事,則都是蕭燕燕召集契丹和漢族大臣共同商議以後決定,隻是事後再報備給耶律賢。

在蕭燕燕的治理下,遼國逐漸走向強盛。

公元982年,耶律賢在打獵途中病故,臨死之前,下旨讓皇子耶律隆緒繼位,同時,任命韓德讓和耶律斜軫為顧命大臣。

對,沒錯,就是蕭燕燕入宮之前的那個意中人韓德讓。

這麼看來,耶律賢的心胸也是夠寬廣的,並囑咐耶律隆緒,凡是軍國大事皆由皇後蕭燕燕裁決。

就這樣,年僅十二歲的耶律隆緒登基稱帝,是為遼聖宗。

雖然新帝登基,但遼國也是危機四伏。

蕭燕燕此刻丈夫和父親都已身亡,自己獨自一人面對的是主少國疑的局面。

她充分發揮了一個女子的優勢,在顧命大臣韓德讓和耶律斜軫面前哭得梨花帶雨,說道:『母寡子弱,族屬雄強,邊防未靖,奈何?

聽的韓德讓和耶律斜軫拍著胸脯向她保證:』信任臣等,何慮之有?

就這樣,在韓德讓和耶律斜軫的幫助下,蕭燕燕下令宗室諸王歸第,不得私下相會,奪去了他們的兵權。

同時又將諸王親屬接入宮中作為人質,解決了內部隱患。

《契丹國志》記載:『隆運請於後,易置大臣,敕諸王各歸第,不得私相燕會,隨機應變,奪其兵權』

除此之外,任命耶律休哥為南京留守,耶律斜軫為樞密副使,韓德讓為南院樞密使,迅速穩定了朝局,確保遼國這艘大船沿著既定的航線行駛。

局勢穩定後,蕭燕燕與韓德讓似乎是舊情復燃,曾公然在韓德讓的大帳中宴請群臣,並賜姓耶律。

公元1004年,蕭燕燕更是特許他設置隻有天子才能使用的百人護衛,而遼聖宗耶律隆緒對其,也是以父事之。

蕭燕燕此舉,也並非完全是因為韓德讓和他的感情,更多的也是因為韓德讓此人才能卓絕,在幫助她穩定政局、處理國事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史書記載,蕭燕燕曾稱贊其:進賢輔國,真大臣之職。

此時,宋太宗趙光義聽信臣下謠言,說遼國百姓瘋傳蕭燕燕與韓德讓私情,國人疾之,遂起兵北伐。

這次北伐的將領中就有楊業。

沒想到,蕭燕燕渾然不懼,帶著耶律隆緒和韓德讓禦駕親征,配合耶律休哥活捉了楊業。

楊業絕食殉國,於是蕭燕燕將楊業的頭顱割下,並向宋軍展示,沉重打擊了宋軍士氣。

此時遼軍士氣大漲,宋軍則軍心渙散,最終此次北伐以失敗告終。

在之後的十多年裡,宋遼兩國多次爆發邊境沖突,遼國勝多敗少,攻守易勢。

一直到公元1003年,蕭燕燕與耶律隆緒禦駕親征,想要一舉收復關南。

宋真宗本想逃跑,沒成想被寇準逼到前線,和蕭燕燕來了個王對王。

之後遼國前鋒蕭撻凜被床弩射死,遼國軍心不穩,於是蕭燕燕答應了宋朝的議和之要求。

兩國約為兄弟之邦,遼為弟,宋為兄。

由此,兩國開始進入了長達百年的和平期。

史書記載,百歲老人未聞兵戈。

此後,蕭燕燕將全部精力放在遼國內政的治理上,遼國也進入了高速發展期,國力達到鼎盛。

公元1009年,蕭燕燕為耶律隆緒舉行了隆重的成人禮,並將政務交還給他,結束了其四十餘年的攝政生涯,退居幕後,去往南京養老。

當年十二月底,57歲的蕭燕燕病逝,耶律隆緒服喪三年,宋朝、高麗等皆派遣重臣前來吊唁。

蕭燕燕能從一介女子成為攝政遼國四十餘年的蕭太後,真可謂是時勢造英雄。

參考資料:《遼史》《契丹國志》

圖片素材源於1995年《大遼太後》劇照,若侵權,請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