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被俘後,為了生存,9年生下14個孩子。《網路歷史》

在中國文學史上宋朝文人雅士眾多,留下的傳世佳作也多,尤其是『意難平』的血淚史最多。

無論是開國時杯酒釋兵權,太祖黃袍加身後就強迫將領低頭交權,還是統一大國竟被後金小小國家打敗以至於不得不舉國南遷,甚至身為北宋國君的宋徽宗都被擄走,隻能半生居於北地無法歸家。

這些奇葩事跡讓古今文人看了都十分無語,尤其是北宋亡國這件事,可堪稱屈辱之最了。

在當時,北宋與後金的力量對比可謂十分明顯,一個大國與小國對戰,不僅吃了敗仗居然還使國君都落入敵手,並且在被俘虜期間,皇上還生下14個孩子,這可真是聞所聞未的奇事。

那麼問題究竟是出在哪裡了呢?

國力不弱的宋為何屢戰屢敗呢?

這就不得不提到宋王朝荒唐的君主們了。

各個朝代的君王都有獨特的治國之道,每一個君主在治國方略上都有自己的側重。

就像一個班級的同學,大家學的都是一樣的學科,作業也是一樣的作業,看的書也都多有雷同,但記的筆記卻大不一樣,內化後對於知識的理解掌握程度也不盡相同。

如此看來,宋朝皇帝的治國之道也十分鮮明,那就是重文輕武,不重外敵隻防內亂。

這個治國方略,乍一看沒什麼毛病,就連哲學理論中都有『內部矛盾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根源』這樣的說法,可見嚴防內亂著實是很必要的,雖然宋朝人沒有我們現在這麼高的思想境界,但從歷代覆滅的王朝身上,尤其是滅於藩鎮割據的唐朝身上能得出這樣的結論也是很智慧了。

可是,問題也在於此,就隻防內亂不重視外部力量,這是什麼新奇的腦回路啊。

軍隊已經讓外人打的吱哇亂叫了,幾乎沒有啥贏的戰爭,君主還在想,蠻夷小國能怎麼樣,重要的還是不要讓將領跟士兵太過熟悉以免將領把持軍權。

就這樣的治國方略,宋朝還能歷十八代存三百多年也是真不容易了。

可見君主除了治國方略基本錯誤,在戰爭上一竅不通外也是有其他本領的,宋朝皇帝們必然是有其他斐然成就才能讓這個國家幸存三百年之久。

這種邏輯推斷下來,我們就不得不注意到宋王朝最亮眼的皇帝—宋徽宗。

這位在當時被臣民欽佩著的『全能』皇帝,在今人看來都不得不說是位多才多藝、思想開放、能屈能伸的人才。

當然,如果他不做皇帝就更好了。

可惜,歷史就是歷史,歷史上這位就是個皇帝,還是個被俘虜後仍然保持著高效生子率,妄圖活下來的皇帝。

其實,在中國古代歷史上被敵國擄走的皇帝不是沒有,被俘也不是什麼特別恥辱的事,隻能說是打仗技不如人,可是到宋徽宗這份上的皇帝著實少有。

作為在皇帝這個職位上工作的人都應該清楚,無論在哪裡自己都代表著一國尊嚴,甚至在混戰時期,皇帝或者皇位繼承人被敵國擄走,當事人隻會盡力自殺來保全顏面,使自己不成為敵對勢力威脅國家的棋子。

然而這位宋徽宗顯然不太清楚骨氣是什麼東西,當然,也可能是這位皇帝太久不幹正事不太了解自己的敵人是什麼脾氣。

在受了一路侮辱,甚至被敵人拉到人家老祖宗墓前懺悔時他都沒想過自盡,之後在生活不那麼艱苦後,他還盡力使自己過得更好一點,把女兒當做物品送出去後,他可能還非常欽佩自己的高遠卓見,生孩子可真有用啊。

所以,他就又努力多生了幾個,俘虜9年生下14個孩子,這身體真是不錯。

可惜,身體再好也抗不住遠離故土孤單寂寞,最後宋徽宗還是離開了人世,想來他走的時候,心中心心念念的也是來世不再投胎帝王家了吧。

盡管宋徽宗的後半生屈辱至此,我們還是無法不欽佩他在治國之外的才能,而今站在歷史的車輪之上,回顧這位皇帝的一生,隻能說封建皇帝世襲制度弊端太多,宋徽宗可以是一位靠著自己其他手藝和各種天賦活得很好的藝術家,可以是多愁善感思想卓絕的文人,可以是留戀煙花之地貪戀男歡女愛的浪子,但卻不可以是一位與江山社稷和萬千百姓息息相關的皇帝。

就如後人史書中所寫的那樣,自從被俘虜後,這位皇帝的人生不過寥寥數筆就可以說盡。

一位亡國皇帝,在帝國茍延殘喘,雖然沒有結束生命,雖然沒到山窮水盡的境地但也沒有再記入史書的必要了,就悄無聲息的存在著,最後悄無聲息的死亡,以至於是否被送還屍骨都真假難辯無人上心。

這便是宋徽宗大起大落,讓人唏噓也令人惋惜的一生了。

總而言之,這位宋朝皇帝們的代表性人物在後世眼中著實是投錯了胎,古今多少人都在感嘆,宋徽宗如果不是皇帝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