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毛主席所寫的《沁園春》中,他對於古代建功立業的帝王毫不吝嗇自己的贊美之情。
作為建立新中國的人物,正是在他的英明領導之下。
新中國才能崛起。
所以他所評論的各朝君主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符合歷史大趨向。
毛主席酷愛讀書,對於他來講可以不吃飯但不能不讀書
。
在讀古代史書尤其是宋史時
,他對於宋太宗趙光義的評價十分差,曾評價宋太宗:
『此人不知兵,非契丹敵手。
爾後屢敗,契丹均以誘敵深入、聚而殲之的辦法,宋人終不省』
可以說,宋太宗的不懂軍事,耽誤宋朝300年!
天降祥瑞,成為宰相
宋太宗趙光義939年出生,他是宋太祖趙匡胤的弟弟。
趙光義的母親曾經夢到有神仙給與太陽給她,夢醒之後就發現自己懷孕。
到趙光義出生的當天夜晚,紅色的光像火一樣,街道小巷都充滿異香。
天象異變,也從另一方面反應了他的不平凡。
趙光義從小就聰穎,在很多方面都十分有主見。
他和其他孩子一起玩遊戲的時候,其他孩子都很害怕他。
在960年的時候,趙光義參加了陳橋驛兵變,於是他擁立自己的哥哥登基為帝。
趙匡胤即位之後,大封曾經幫助過自己的將領們。
首當其沖的就是他的弟弟趙光義。
由此,趙光義成為了都虞侯。
之後趙光義憑借自己的能力,一步步獲得趙匡胤的信賴,最終被封為晉王,位列宰相之上。
登基為帝,大力培養、提拔人才
979年,一天夜晚,趙匡胤召喚自己的弟弟趙光義來皇宮之中,與自己一同飲酒作樂。
兩位兄弟在一起暢談,因為天色已晚就留宿趙光義在宮中休息。
不曾想到,趙匡胤第二日清晨突然駕崩。
晉王趙光義登基成為宋太宗。
突然獲得皇權,趙光義一時之間也覺得不可思議。
他上位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穩固自己的皇權。
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
趙光義也不例外,他培養和提拔自己的親信、心腹。
並且讓這些人逐漸代了趙匡胤的心腹們。
許多元老大臣例如趙普、向拱等這些對建立北宋王朝有汗馬功勞的大臣們紛紛被趙光義罷黜。
除此之外,趙光義制定的宋朝的重文輕武的『國策』貫穿了宋朝的始終。
當時,他為了補充朝廷人才系統,鞏固自己的地位,他大幅度地擴大進士人數,僅第一次科舉他所錄取的進士數量就是趙匡胤時期的兩倍之多。
雖然科舉制讓許多有才華之人可以發揮自己的才華,但過量的進士使得朝廷財政壓力巨大。
不過很顯然,趙光義並不在乎。
不懂軍事,重文抑武政策貫穿宋朝始終,耽誤宋朝300年
其實,在趙光義繼位初期,他並不是一開始就重文輕武的。
他除了整頓朝綱,培養自己的心腹,穩定統治外,還曾禦駕親征,南征北戰過。
太平興國次年,趙光義親征太原,成功地消滅北漢,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割據局面,使得北宋統一。
同年五月,他不顧眾臣反對,從太原出發展開北伐。
北伐初期一度收復河北易州和涿州。
這樣的成就使得趙光義開始飄飄然起來,認為自己的實力超群。
於是越來越『膨脹』的他下令圍攻燕京。
當時,遼國被宋國打得節節敗退,甚至很多聊過得官吏都想宋國投降。
眼見宋國氣勢正旺,遼景宗急了,他急忙派大將耶律休哥到燕京進行援助。
耶律休哥此人英勇善戰,足智多謀,並且打仗不按常理出牌。
就在宋遼兩軍交戰之時,他集中主力部隊直攻趙光義所在的中軍。
而此時的趙光義還自以為自己非常懂軍事,他飄飄然的親臨戰場,以彰顯皇威,鼓舞士氣。
不料槍箭不長眼,他受傷中箭,乘車倉惶撤離。
不過,經此一戰,趙光義並沒有被『嚇到』,他在北伐一事上也並沒有死心。
終於,在986年正月,趙光義經過一系列準備後,決定部署三路大軍再次北伐。
起初宋國的勢頭還算可以,但是後面趙光義沒想到最終敗在了宋軍內部的鬥爭和矛盾上,於是這次的北伐也以失敗告終。
兩次北伐中,軍糧的需求量大,北宋百姓苦不堪言。
幽州和其他地區遭遇了遼軍的突襲,北宋的軍糧明顯地受到限制。
因為此兩地被敵人控制,若是從其他地區調取軍糧,所歷經的區域太多,難度也更大。
沒有足夠的軍糧供給,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宋軍的軍事能力。
相當於從根本上奠定了趙光義兩次北伐的完全失敗。
再加上當時宋朝的一些地方又爆發了起義,朝局出現動蕩,宋太宗基本在之後的對外上都是以『守』為主。
於是,趙光義采取治國方略明顯地走上了重文抑武的道路,並最終構成為宋朝祖宗家法的重要內容。
後代的許多君主都效仿他重文抑武。
因為兩次北伐的失敗,趙光義意識到自己並沒有軍事才華,這讓他有些煩躁。
雖然他從即位以來就一直在朝堂之上安排自己的心腹,但他深知自己與趙匡胤的差別。
北伐失敗後的武將們,都開始懷念趙匡胤的統治。
他們私底下認為如果是趙匡胤領兵征討北伐,北伐一定會勝利,不可能慘敗得如此厲害。
正所謂隔墻有耳,武將的想法傳到了趙光義的耳朵中,這更加重了趙光義不看好武將的決定。
他認為那些武將都是影響自己統一政權的一顆不穩定的『定時炸彈』。
趙光義對武將的不信任導致朝廷之上武將地位極速下降,他常常揪著一點小錯就將武將罷免。
然後將這些武將的地位任命給自己的心腹小兵。
這一舉動使得北宋的武將高官並沒有什麼實力,而真正有實力的武將為了活命都遠離了權利中心。
趙光義的這一舉動本來隻是想克制武將的地位,穩固自己的皇位。
但他也沒有想到,自己的這一舉動成為了後代宋朝君主紛紛效仿的標志。
自此奠定了北宋重文輕武的國策,北宋因為沒有可以領兵征討的武將,這才為以後的滅亡奠定了基礎。
一個國家的組成武將和文將同樣重要,文人負責提供好的管理方法,保障內部協調,而武將出兵征戰,征討領土。
由此可見,失去了武將的北宋,滅亡也不過是時間問題。
總結:
宋太宗趙光義在史書上的評價和他的哥哥趙匡胤截然相反。
很多史書都批判趙光義的統治,認為他不懂軍事隻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皇權。
甚至就連趙匡胤駕崩都有人認為是他想要奪取皇位,給趙匡胤下毒這才使得他坐上了皇位。
隻可惜他的權力來得太過容易,他本人在軍事上面也沒有過人的才華。
宋朝立國三百餘年,自宋太宗重文抑武後,後代君主紛紛效仿,最終使得北宋走向了滅亡。
唉,一個不懂軍事的皇帝,卻耽誤了宋朝3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