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登位稱帝後,其皇嫂和四個賢侄是何下場?涼薄境遇讓人感嘆。《網路歷史》

文章目錄

引言

一個人的成就上限取決於他的氣量,對於心胸寬廣能容人的人來說,雖然他的某些行為可能會被聰明人評價為冒險、不智,但他前方的路卻是越走越寬的。

曹植詩言:『五嶽雖高大,不逆垢與塵』,就是在以五嶽尚能藏污納垢來喻上位者不應一味用血腥手段來鞏固統治。

01

談起兩宋,國人多會搖頭嘆息當時的朝廷積弱、朝綱敗壞,成為了唯一一個直接亡於外族之手的大一統王朝,同時也使得中國資本主義的萌芽被中斷,重新回到了封建時代。

而兩宋之所以會如此窩囊,人們多認為是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的緣故,但其實真正禍根是他的弟弟宋太宗趙光義埋下的。

▲宋太宗劇照

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11月的一個晚上,正在病中的趙匡胤召晉王趙光義入宮,兩人屏退左右開始密談,其他人隻能從宮殿的蠟燭影子裡依稀分辨兩人的身影,忽然又傳來一聲斧頭砍在地上的聲音,似乎趙匡胤還說了什麼,但沒人敢去查看。

結果隨後就傳出皇帝駕崩、晉王登基的消息。

這就是『燭影斧聲』的故事,而這個故事的真相究竟是什麼我們已經不太可能了解了。

▲今人仿建的宋皇宮照片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趙光義為登基是做好了萬全準備的。

皇帝駕崩後,第一時間能接觸到的除了貼身太監就是宋皇後了,由於趙匡胤沒有冊立儲君,也沒有留下遺詔,所以很可能誰先入宮誰就會是下一任皇帝,而決定權似乎就握在宋皇後手中。

時年隻有24歲的宋皇後也是當機立斷之人,果斷就派自己的親信王繼恩去傳召趙匡胤幼子趙德芳入宮,但這似乎同樣被趙光義算到了,他早就收買了皇帝、皇後身邊的親信,就是為了這一刻。

▲宋太祖趙匡胤劇照

於是,在王繼恩向趙光義傳出消息後,他立即搶在第一個進宮,奪得了帝位。

宋皇後隨後的表現也證明非庸碌之輩。

看到趙光義的第一眼,宋皇後就明白大勢已去,於是立即參拜趙光義,這份識時務的眼力勁也成功保全了她的性命,即使隻是暫時。

那麼宋太宗登位稱帝後,其皇嫂和四個賢侄是何下場?

02

雖然大勢已定,但不代表宋皇後和四個皇子們就能茍全性命,說到這個問題,就需要知道趙光義是個什麼樣的人。

作為趙匡胤的親弟弟《本名趙匡義,避諱太祖名所以改成『光』》,趙光義從陳橋兵變以來一直是太祖的親信,應該說太祖是給了他充分的信任和期望。

趙光義有一個優點是喜歡讀書,這比他哥強多了,而在軍事上趙光義也受到了太祖的重點培養,後來平定北漢就是趙光義完成的。

▲趙匡胤領兵劇照

太祖一朝,趙光義擔任的是開封府尹,這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職位,熬資歷、攢人望的不二選擇。

從太祖的行事來看,似乎也真有把皇位傳給弟弟的意思。

在家天下的慣有思維模式中這看起來很不可思議吧?

其實這離不開當時特殊的時代背景。

天下剛剛經歷五代十國的亂局,皇帝都換了8個姓,沒有上帝視角,你敢說宋朝不是五代裡的第六代?

所以國家需要穩定,這種穩定一方面是要消除統兵大將的隱患,太祖『杯酒釋兵權』給解決了,另一方面是要消除皇室的內耗。

▲宋太宗趙光義畫像

趙光義是從一開始就跟隨太祖的,也參與了戰爭,所以在武將中有不少支持者,且趙光義多年來的政績給他積攢了不少名望,所以能獲得大臣和百姓的支持。

而太祖的兒子們,好像除了是太祖的兒子也沒其他亮點了。

要知道那時候的大臣思維依然是五代十國的『兵強馬壯者為王』,這一點有別於大一統王朝出身的大臣。

所以立兒子當皇帝雖然自己舒坦,但大宋可能逃不過短命的魔咒,權衡之下,太祖傳位給弟弟是有可能的。

這一點還有個佐證,那就是太祖沒給兒子封王,這幾乎等於斷了兩個兒子的念想。

▲今人仿建的宋皇宮照片

但事實上,趙光義沒有他外表那麼強大,至少比哥哥差遠了。

也許出於學霸的自傲,趙光義認為自己能比哥哥做得更好,但是實際上他比起哥哥少了太多歷練,又一直被寵著,所以有些忘乎所以。

趙光義揮師遠征平定北漢後,竟然馬不停蹄又去打契丹,而且一次不成功還要打第二次,以為蕭綽孤兒寡母就很好欺負,結果兩次都大敗而歸。

他把戰敗的怒火發泄到了武將頭上,從此徹底把將門當豬養,反而提拔自己的親信,很多根本不知兵的人擔任大將,北宋的軍隊就此開始敗壞的。

▲宋朝大臣劇照

事實上太祖趙匡胤『崇文抑武』,隻是為了防止武將叛亂,趙光義卻要『重文輕武』,從此『東華門唱名方為好男兒』,雖然讀書人是痛快了,可國家卻沒有強大的軍隊了,大宋的繁榮始終建立在泡沫上。

趙光義就是這麼一個被寵壞的孩子,他為人自負,猜疑之心比太祖有過之而無不及,為人狠辣且刻薄寡恩。

試想有這樣一個皇帝,宋皇後和兩位皇子真能活命嗎?

▲宋代皇後畫像

果然在趙光義帝位穩定下來後,就幹掉了自己的侄子,甚至還幹掉了一個兒子,為了皇位他可以不擇手段。

再看宋皇後,據史料記載她在趙光義登基後還活了20多年,這20多年裡她被趙光義遷到西宮後又遷到東宮來回折騰。

至道元年《公元995年》四月二十八日,宋皇後去世,趙光義不但拒絕為其服喪,還不許官員吊唁,有大臣看不過去進言,結果被趙光義貶至滁州,此外,趙光義還將『皇嫂』的棺木放在普濟佛舍不與宋太祖合葬,直到兩年後才匆匆用一個根本不夠皇後規格的葬禮草草將其葬在宋太祖的永昌陵北面,涼薄境遇實在讓人感嘆。

結語

皇位之爭永遠是殘酷的,要知道覆巢之下安有完卵,趙匡胤的兒子們下場淒慘,但是怪也隻能怪他們出身皇家,要論命運其實也未必不如普通百姓。

隻能說,在那個時代人人都有身不由己的時候,我們感嘆歷史,更應該為今天的自由而慶幸,畢竟所謂自由不是你能決定做什麼,而是你能決定不做什麼。

參考資料:

《當欲遊南山行》

《宋史·本紀第五·太宗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