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年間,大宋皇帝趙佶有一次在玉津園《宋朝東京四大苑之一》接見遼國使者,時任太尉何灌奉命陪同遼使射箭。
何灌先發一箭,命中箭靶,周圍人紛紛喝彩叫好。
可是當他第二次發箭時,卻沒有射中靶心。
遼國使者帶著嘲諷的口氣問道:『太尉這就不行了?
』
何灌微微一笑,道:『並非我箭術不行了,隻是您是客人,我出於禮節要讓一讓您而已』說完,拿起弓箭,再次一箭命中靶心。
遼使一時間啞口無言。
宋徽宗大喜,親自賜酒,犒勞何灌。
百發百中的神箭手
何灌,字仲源,於公元1065年出生在開封祥符《今開封市祥符區》。
何灌自小家庭貧困,年少參軍。
雖然年紀不大,但他的騎射技藝十分精湛,尤其擅長射箭,百發百中,在軍隊中出類拔萃,十分引人註目。
後來,何灌憑著超群的武術本領通過武選,出任河東路《今山西永濟一帶》從事一職。
當時的河東經略使韓縝十分欣賞何灌的才華,曾對他說:『你是個奇才,我今天的位子早晚有一天是屬於你的』
出色的能力加上上司的賞識,何灌在仕途上得以順風順水,不久之後就升任火山《今山西河曲縣》軍巡檢一職。
彼時大宋邊界不寧,遼國人時常來騷擾。
宋遼邊境有個叫賈胡瞳的地方,有一汪清泉,泉水清甜,遼人常常跨越邊境來此處取水。
水源在當時的邊疆分外珍貴,為了阻止遼人越境取水,何灌親自劃定邊界,並在泉水附近設立了望敵情的土堡。
遼人見到此景,惱羞成怒,率軍踏過國界,入侵大宋。
兵臨城下,遼軍叫囂著讓宋兵開城門迎戰,何灌為了擊退敵軍,掏出弓箭,朝著遼兵方向瞄準射擊,先後射死了數個遼兵。
可是遼人仍不願退兵,何灌心生一計,朝著遼兵一方的山崖連射三箭。
遼兵起初以為何灌想射人卻射偏了,肆意嘲笑他,直到他們看清楚嵌在山崖石頭中的箭頭,才大驚失色,直呼神仙下凡,倉惶逃竄離去。
原來何灌的三支箭差不多射在了同一個位置,還把那塊大石頭穿了個洞,可見其射箭本領之精湛。
從此以後,何灌『神箭手』之名就在遼國廣為流傳。
由於當時他官職不高,遼國人上上下下都不知道何灌全名,隻知道北宋邊境有位箭無虛發且力大無窮,能將箭矢深深射入山石中的何巡檢。
數十年後,大遼蕭太師與何灌相遇,提起此事,大贊當年宋朝有位何巡檢,箭法如神。
何灌聽聞哈哈大笑,隨即說道:『那個人就是我啊。
』
蕭太師肅然起敬,忙向何灌行禮。
政績出色一路升遷
何灌後來調任河東將。
有一次,他與西夏軍隊狹路相逢,西夏騎兵在後頭緊追不舍,何灌騎在馬上,朝敵人射箭。
他的箭鋒利無比,能夠貫穿敵人鎧甲,從敵軍胸前射進,背後穿出,再射中後面的敵人,真正做到『一箭雙雕』。
西夏人從未見過此種箭法,嚇得落荒而逃。
時任樞密院事的張康國愛惜何灌的才能,將其舉薦給宋徽宗。
徽宗召見了何灌,並向其詢問西北邊境的局勢,何灌用笏板《古代臣子覲見天子時手中所持的板子》在禦榻之上比劃,並指著自己衣服上的花紋向皇帝分析軍情,繪聲繪色,生動傳神。
徽宗雖不善於軍事,卻能聽得明明白白,他感嘆到:『天下敵情盡收於眼了!』
由於在戰場表現出色,何灌多次升遷,先後歷任提點河東刑獄、領威州刺史、知滄州等職位。
因為治理滄州有功,又被提拔為引進使《主管進奉禮物的官員》。
期間,皇帝曾命令何灌押送三十萬石糧草到並塞三州。
何灌上奏說:『河水太淺,不宜走水路運輸糧草,如果走陸路,需要動用八千乘馬車,過於勞民傷財。
這個時節,沿途的麥子剛好成熟了,可以將運輸糧草的錢用來加價向百姓收購麥子,充作軍糧』朝廷批準了他的建議。
由此可見,何灌有勇有謀,並非一介莽夫。
公元1114年,何灌知岷州《今甘肅省岷縣》,朝廷命令其在當地招募弓箭手。
北宋的弓箭手並不是專門負責射擊的兵種,而是西北地區特有的防備少數民族入侵的民間武裝力量。
這些人自備武器,和平時期耕墾務農,自給自足,戰時則上陣禦敵、防守堡壘,保家衛國。
岷州氣候幹旱,民生艱苦,難以招募到太多人才。
何灌向朝廷進言道:『如果在此處修繕水渠,引水灌溉莊稼,那麼耕地就不會因為旱災受損,百姓不會遭遇饑荒,自然樂於參加招募,朝廷所需的弓箭手的名額就能夠招足了』
朝廷聽從了何灌的建議,命令其在湟水流域當地發動民眾興修水利,鑿引邈川水,灌溉數千頃偏僻的田地,造福一方百姓,河湟一帶的人民把這些水利工程叫做『廣利渠』。
這個政策實施了不到半年,就頗有成效。
修渠引水極大地改善了當地的耕地質量,獲益田地面積達二萬六千頃。
百姓收獲糧食,不必忍饑挨餓,自然踴躍報名參加官府招募。
何灌一舉招到了七千四百位青壯弓箭手,是當時西北地區最成功的招募。
隨後,何灌升任侍衛步軍都虞候,成為步軍司的負責人,統領京師禁軍。
滾滾黃河戰火連天
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十月,金軍兵分兩路,一路南下,攻打大宋。
東路金軍在大將完顏宗望的率領下,直奔黃河而去,試圖渡過黃河,直搗東京。
北宋時期,黃河上有一座著名的大橋——浚州黃河大橋,該橋於政和四年《公元1114年》十一月開始修建,在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竣工完成。
浚州黃河大橋分為兩段,連接河北浚州《今河南浚縣》與河南滑州《河南安陽市滑縣》二地。
浚州境內的浮橋被命名為『天成橋』,在滑州境內的浮橋被命名為『聖功橋』。
這座剛剛建成不久的浚州大橋,是黃河上的要沖,堪稱京師北方之門戶,戰略地位極為重要。
要想保衛東京,必須先守住這座浚州大橋。
為了保衛東京的安全,大宋朝廷下令將駐紮在東京三衙禁軍的精銳部隊抽出兩萬七千餘人,調往黃河迎敵。
宋徽宗趙佶一心沉醉於書畫,疏於政事,膽小怯懦,寵信奸臣。
在京師岌岌可危的情形下,他沒有鼓舞人心,團結臣民,力主抗金,反而下了一道罪己詔,將皇位禪讓給了兒子趙桓《宋欽宗》後匆匆出逃。
宣和七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宋欽宗派宦官梁方平率領禁軍騎兵七千餘人駐守浚州天成橋《北橋》。
幾天後,朝廷又增派何灌領兩萬禁兵,駐紮在滑州聖功橋《南橋》。
南北兩支禁軍遙相呼應,確保黃河防線萬無一失。
這點人馬面對有備而來、兵強馬壯的金軍無異於螳臂當車,他們唯一能依靠的,就是黃河這道天險。
然而北宋時期朝廷腐敗,京師禁軍存在嚴重的冒領空餉現象。
雖然名義上何灌統率2萬士兵,但這隻是賬目上的人數。
他麾下士兵實際隻有幾千人,而且作戰能力不強。
最初,何灌對這個軍事部署十分不滿,他找到宰相白時中,說:『金人舉國遠征,勢如劈竹,兵力強盛,我軍本就難以阻擋。
現在梁方平將所有精銳部隊帶去駐守北方,隻留下一些老弱病殘駐守黃河以南,萬一北邊戰敗,我們如何守衛都城呢?
』
奈何白時中沒有聽從這一建議。
何灌心知肚明,單靠這點兵力不可能守住黃河南岸,因此多番推辭守將一職,但宋廷強行令其上任,封他為河東河北制置副使。
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正月,東路金軍前鋒部隊逼近黎陽,來勢洶洶,膽小如鼠的宦官梁方平不敢正面迎敵,竟拋下部隊騎馬逃跑。
主帥一走,人心渙散,梁方平麾下的士兵也四處逃竄。
消息很快傳到黃河南岸,何灌率領的兩萬步軍司士兵看到河對岸的金兵人喧馬嘶、旌旗招展,而北岸士兵已經不戰自敗,擠上橋朝南邊跑來,頓時失去了作戰的勇氣,慌忙潰逃。
含冤受屈戰死沙場
何灌見到情況危急,下令立即手下燒毀大橋。
滑州境內的宋兵奉命將『聖功橋』點燃。
波濤滾滾的黃河面上,迅速燃起了一條長達兩千餘米的火龍,熊熊烈焰夾帶著滾滾濃煙直沖天際,照亮了這條古老的河流。
這時,『天成橋』上還擠著數千名沒來得及過河的北岸宋兵。
前有烈火,後有追兵,這些人哀嚎著爭相渡河,竟然自相踐踏,有大批人和戰馬被擠下黃河淹死。
即便有少數宋兵幸運地逃回北岸,也被隨即趕來的的金人鐵騎斬殺殆盡。
此時南岸士兵早已跑得幹幹凈凈,何灌一人難敵千軍,無奈之下也隻能騎馬逃回東京。
以至於金軍的先鋒部隊趕來時未見一兵一卒守衛南岸,黃河天險不攻自破。
這個怪異的現象,大出金兵意料之外。
他們在回過神來後,嘲笑宋人道:『大宋真的是沒人了。
哪怕留下一兩千人駐守在此,我們也不會那麼容易就渡河南下』
而留在北岸的金軍大部隊,不慌不忙地從附近找到十幾艘小船用於渡河,花了整整3天才把所有的軍隊送到了黃河南岸。
就是這至關重要的三天,讓大宋丟失了最佳的獲勝時機。
隨後金軍一路南下,勢如破竹,直逼東京。
已經淪為『光桿司令』的何灌趕回東京,請求朝見宋欽宗。
然而宋廷將戰敗的責任全部歸結於何灌,宋欽宗連見他一面都不肯,直接下旨讓他守護京師西部邊角。
何灌心中對黃河潰敗一事深以為恥,決心以死殉國,一雪前恥。
他帶領長子何薊,領軍在城西背靠城池與金軍血戰了整整三天,最終身負重傷而死,為國捐軀,終年62歲。
他的兒子何薊在殺敵時,左臂被金兵的弓箭射穿,何薊忍痛拔出箭,繼續殺敵,最後傷重而死。
而何灌部下的軍官韓綜、雷彥興等人,也跟隨他奮勇殺敵,直至全部陣亡。
何灌戰死後,宋欽宗感念他的功績,令大臣哀悼,並賞賜其家人金帛等物,風光大葬。
但是此時,朝中又有人上書,重新提起何灌在黃河不戰而逃之事。
於是,宋欽宗再次下旨追削何灌官秩。
而那個率先逃跑的宦官梁方平,也於靖康元年二月被宋欽宗下令誅殺。
靖康元年十一月《公元1127年1月9日》,完顏宗望、完顏宗翰率金軍攻破東京城,徽欽二宗被俘虜,北宋滅亡,淪為千古之辱,史稱『靖康之恥』。
南宋政權建立後,何灌的小兒子何蘚上書宋高宗,為父親鳴冤,請求為父平反。
宋高宗念其為國而死,下詔復何灌為履正大夫(宋代官職,正五品》、忠正軍承宣使。
結語
北宋末年,朝政腐敗,軍備懈怠,上有徽欽二宗昏庸無能,下有軍士懶惰,貪生怕死。
即使有驚世之才,在這種局面下也難以力挽狂瀾。
北宋的滅亡早已註定。
何灌是個生不逢時的神箭手,他的悲劇離不開所處的時代和局勢。
他本有萬夫不當之勇,胸有丘壑、腹藏甲兵,是北宋難得的將帥之才。
然而卻因為時運不濟,主公不明,處處掣肘,不但不能一展抱負,甚至因為上級失誤背上了畏罪潛逃的罪名,抱憾終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