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是不少學者眼中的中國版『文藝復興』,『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
宋朝的官服制度也在唐朝的基礎上做出了調整,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
宋代服飾制度以『禮』為出發點的,形制大體承襲唐代。
趙匡胤經歷過唐朝後期奢侈彌漫造成的動亂,不願步唐朝的後塵。
因此在服飾制度上奉行節儉樸素的作風,直到宋後期才出現奢靡之風。
一直以來,顏色都是各朝各代用以區分階級差異的標準之一。
宋朝也沿襲舊制,從太祖年間就規定了森嚴的官服顏色體制。
三品以上重臣著尊顯身份的紫色官服,五品以上官員著緋色官服,七品以上官員著綠色官服,九品以上官員著青色官服。
青色官服與綠色官服在視覺效果上難以分辨,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禮法規制,本在唐文宗時期就已經取消。
但北宋官員冗多,隻用三色難以區分,趙匡胤才重新啟用了四色官服的制度。
宋代官服分為祭服、朝服、公服、時服、戎服、喪服等,著裝於不同場合。
祭服用以祭祀時穿著,有大裘冕、袞冕、鷩冕、毳冕、玄冕,其形制大體承襲唐代並參酌漢以後的沿革而定。
朝服又叫具服,用於重大典禮朝會。
有緋色羅袍裙、襯以白花羅中單,束以大帶,再以革帶系緋羅蔽膝,方心曲領,白綾襪黑皮履。
四品以上的官員還需佩戴上圓下方的方心曲領白羅飾件,上圓代表天命,下方代表皇權。
方心曲領早在漢朝時就已經出現,到了宋朝已經找不到原始的設計,於是宋朝幹脆自己做了改造並一直流傳下來。
公服就是官員平日上朝所穿的常服,款式上基本延續了唐朝。
曲領大袖,下裾加橫襴,腰間束以革帶,頭上戴幞頭,腳登靴或革履。
剛剛所說的顏色體制,也是呈現在公服上。
宋朝重文輕武,在文官的設置上還區分了『正官』和『散官』,前者有實權且有明確的職權劃分;後者則是為了削弱武將而存在的官員,沒有什麼實際的職能劃分。
為了區分『正官』和『散官』,又多了『魚袋』的概念。
魚袋是一種配置在腰側的荷包飾品,隻有五品以上的官員可以佩戴。
五品佩戴銀色,四品以上佩戴金色,皇帝一眼就能區分官員的地位和身份。
宋朝的重文輕武還體現在服飾體制的多個方面,比如文官官服所用的材質要優於武官,做工、規格都比武官要精致華麗。
武將也是不被允許佩戴魚袋的,也算是另一種對武將的打壓方式。
在宋朝的官服中,官帽也是非常講究的部分。
官帽分軟腳和硬翅兩種,公服的幞頭是硬翅的,穿便服的時候隻能戴軟腳幞頭。
幞頭上的鑄帶是皮革所制,由帶輊、帶跨、帶頭、帶尾四部分組成。
幞頭帶子上釘著的裝飾牌子,它的質地重量和花紋也是用來區分官員等級的方式。
總體來說,宋朝官服依然通過嚴格的等級制度來鞏固『君尊臣卑』的階級觀念。
隻是,宋朝雖然是中國文化發展的巔峰,但重文輕武的理念還是給宋朝帶來了毀滅性的打擊,讓宋朝成為中國歷史上具有爭議性的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