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60年,陳橋兵變,趙匡胤稱帝,建立了宋朝。
在晚唐的時候,因為國家內部重武,導致整個唐王朝生靈塗炭,這一系列的問題絕對不能再重演!趙匡胤在心底想了很久,最終決定采取『重文抑武』政策。
因此,在整個宋王朝,出現了大批的優秀文官,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位,就是北宋名臣——包拯。
談起包拯,大家應該都很熟悉。
包拯,公元999年在廬州合肥出生,也就是現在的安徽。
公元1027年,包拯憑借著自己的才識進士登科,擔任大理評事。
但是,當時包拯的雙親都已經年紀很大了,包拯便辭去了官職,一直在家贍養自己的雙親,直到父母都離世了,守孝期滿後,才在公元1037年趕往京都聽選,最後被任命為安徽的知縣。
後來,也一路升官,位列三司,在整個北宋史上,赫赫有名。
不不不過,很多人也因此好奇——既然這個包拯官那麼大,那他每個月的俸祿應該也不少吧,不知換成人民幣有多少錢?
確實,包拯在當時的俸祿是特別高的,在《宋史》中就記載過,包拯當時一個月的俸祿有1500貫,除此之外,還有一些諸如米、麥等生活補貼物資。
依據這個標準來看,包拯一年的俸祿就是18000貫錢,那麼換成現在的人民幣會有多少?
其實,在每個時期,錢的價值是不一樣的,在宋朝時期,貨幣制度並不是十分嚴謹,很多人會私自造錢,也就使得市場上流通的貨幣種類很多。
那時候,整體來說,1000錢為1貫,也就是兩銀子。
不過也不是全國統一的,在每個地區代表實際情況不同,也就沒有統一的標準。
後來,又有人在《宋史食貨志》中發現,按照之前2000貫錢換1兩白銀的話,那麼在宋朝時,1兩銀子可以買到500-800斤左右的大米,換算下來,現在市面上的大米差不多是3元一斤,那麼1兩換成人民幣,就差不多是800-1900元。
所以,包拯一年的俸祿是18000貫錢,也就是18000兩白銀,折中按1兩等於1000元來算的話,那麼他一年的俸祿就差不多是1800萬人民幣,所以,包拯的工資還是很高的。
不過,這也隻是我們根據相關的史籍進行的推斷罷了,具體的還是要根據當時的階級社會發展水平來看的。
不過,由此可見,宋王朝的實力確實是不容小覷的。
根據史料記載,在宋朝,經濟和文化的發展是空前發展的,不僅在農業生產上得到了飛速的提升,也在印刷業、造紙業等方面迅速發展。
與此同時,海外貿易更是通往眾多國家,全球差不多有50多個國家與宋朝進行商業上的往來。
因此,在財政收入上,也達到了史前最高——年入賬的財政高達1億6千萬兩白銀。
是後來明朝的10倍之多,清朝的4倍多。
所以,包拯在當時能有那麼高的工資,確實是正常的。
但是,包拯在整個為官期間為宋王朝作出的貢獻,也遠不是這些錢財能衡量的。
他的一生,清正廉潔,既不阿諛權貴,又剛正不阿。
在公元1062年,64歲的包拯病逝,舉國傷痛,但是,後世人卻一直口口相傳他的傳奇事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