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在景陽岡打虎,景陽岡在山東聊城陽谷縣張秋鎮內。
李逵在山東臨沂市沂水縣殺的四虎。
解珍和解寶在山東登州城外捕虎。
似乎,水滸裡打虎殺虎,多半在山東。
為何虎患出沒,以山東為主?
歷史考究起來,北宋年間,山東是不是虎患之地?
這裡,且聽我細細道來。
武松和李逵殺的吊睛白額大蟲,是哪種虎?
兩人所在之地,其實在老虎活動范圍內
水滸裡所描述的大蟲,都有個明顯的特征:吊睛白額大蟲。
吊睛是老虎的的眼睛向上斜翹,白額是老虎額頭是白色的花紋,大蟲是古代對動物的稱呼,不是單指昆蟲綱的動物。
《搜神記》有雲:『扶南王范尋養虎於山,有犯罪者,投於虎,不噬,乃宥之;故虎名大蟲』另外,古時對動物泛稱蟲類。
比如:禽為羽蟲,獸為毛蟲,龜為甲蟲,魚為鱗蟲。
在中國,老虎主要是東北虎、華南虎居多。
在山東、山西、河南、河北一帶,黃河中下遊地區,是華南虎的經常出沒的地方。
所以武松和李逵見到的,就是華南虎。
諸位知道,山東聊城到沂水,大約380公裡左右。
而虎的活動范圍較大,一般在100 – 400平方公裡,最大的可達900平方公裡以上。
老虎是山地林棲動物,無固定巢穴。
只要有山林,長途跋涉覓食很正常。
既然說到老虎活動范圍廣,那武松在景陽岡見到老虎,李逵在沂嶺見到老虎,正是老虎活動范圍之內,所以並不奇怪。
老虎傷人,從古至今,並不鮮見。
古時捕獵工具簡陋,隻能捕捉一些攻擊性不甚強的野獸。
倘若碰到老虎之類的猛禽,便束手無策。
又加上虎患不斷,人畜被攻擊傷害。
所以老虎被視作自然災害不為過。
在宋代,的確虎災頻發,山東隻是虎災一部分而已
在歷代,虎災的相關記載其實很多,攻擊人畜的事件頻發。
各地經常記載:虎災連年,群虎遍擾,傷及死者近數百人。
《宋史》卷66《五行四》共計『虎患』11例,其中10例在南方,也是江南6例,湖北2例;蜀地1例;廣西1例。
虎被打死5例,最多打死數量達到30隻。
歐陽修也不禁感嘆曰:『猛虎白日行,心閑貌揚揚。
當路擇人肉,羆豬不形相』
因為老虎的活動范圍偏廣,宋代虎患集中在長江流域上遊、中遊和下遊以及淮河、珠江流域地帶,經常出現老虎的蹤影。
程民生的《宋代老虎的地理分佈》列舉了宋代發生的數十起虎患,並認為:在宋代,老虎遍佈絕大多數地區,除京師開封府以外,各路均有分佈,連平原乃至城鎮都有老虎活動。
人地矛盾的加劇,使虎患時有發生。
所以,山東出現虎患,實際隻是側面地反映宋代某個城鎮出現的狀況。
其實,很多地方,都有虎災。
虎患的發生,人們也就產生了對老虎的敬畏,也希望老虎與人類能達到和諧共處的願景。
古人很多時候,對付不了天災人禍,便按宿命論來總結經驗。
說什麼『是天地間所有之物,有此物則有此理』,什麼『人不怕虎者,虎不奈得其人何,是有此理』那都是無奈之言,為自己無法擺脫虎災找個心理慰籍而已。
水滸裡,施耐庵也曾寫過一句:大蟲不吃伏肉。
說的意思是:強者不會欺負懾服在腳下的弱者。
這裡一句話,是把大蟲視為強者,當你無法征服它,便隻能臣服於它的腳下。
施耐庵為何要寫武松打虎,李逵殺虎?
無非是在自然環境下,無法征服的猛獸,隻能通過小說的描述,試圖去表達自己的願望,人能勝天,哪怕是老虎,人類徒手或靠自身力量也能征服。
雖然,那隻不過是一個美好的想法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