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華錄》又掀宋朝熱,宋朝的消防隊又是什麼樣的呢?《網路歷史》

最近最火的國產劇

非《夢華錄》莫屬

豆瓣評分一路飆漲到8.8分

微博、知乎等平臺熱搜不斷

《夢華錄》將北宋時期的飲食、茶道、音樂、人文等文化融入劇集當中,煙柳畫橋,綠水行舟,河畔茶坊,大宋集市的煙火,市井巷弄的繁華,讓我們得以一窺宋朝的市井風貌。

宋朝煙火繁花似錦

隨著劇集的熱播

也引發了不少人

對於宋朝歷史的熱烈討論

可能有人想問

宋朝也有消防隊嗎?

答案是,有的

下面就一起來探究一下吧

{

宋朝消防那些事

}

宋代火政官有:廂使、防隅官。

廂使是宋代開封等地負責地方火禁等事宜的防火官員。

當時,開封一帶火禁甚嚴,官府規定『將夜分必滅燭』,即到了半夜就要滅掉一切燭火,防止因人們熟睡而發生火災。

如有人家要在後半夜燒化紙錢。

必須事先告知當地廂使,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混亂。

據《東京夢華錄》記載,北宋開封『每坊三百步有軍巡鋪一所,鋪兵五人』。

宋代的鋪兵也叫防隅軍、潛火軍,他們都經過嚴格訓練,責任心強,其主要任務是夜間巡邏,敦促居民按時熄滅油燈蠟燭等,消除火災隱患。

為了及時發現火警,官府還在地勢高處建築了望火樓,樓上晝夜有人了望,樓下有防隅官屋數間,屯駐防隅軍百餘人,專門負責救火。

南宋《西湖清趣圖》中的杭州城望火樓

一旦發生火災,防隅軍們便立即攜帶消防器械,奔赴失火地點撲救;同時派騎兵迅速報告府尹及負責京城警衛的馬步軍殿前三衙,『各領軍級撲滅』。

在撲救中,各支部隊密切配合,有的警戒彈壓,維持秩序;有的救護,安置受傷居民;有的搶救財產;有的運水滅火,井井有條,紋絲不亂。

因此,『每遇火發撲救,須臾便滅』『不勞百姓』。

為激勵防隅軍在滅火中奮力向前,將損失控制到最小限度,宋朝還制定了嚴格的獎懲制度。

對那些聽從號令,『並力撲滅者』『支給犒賞』;對那些在滅火中受傷者,『差醫診治』,給假療養;對個別『不竭力,諸如玩忽職守,不聽命令,貪生怕死者,定依軍法治罪』。

水鋪、水社和冷鋪是宋代的民間救火組織。

據《八閩通志》記載,南宋紹興二十八年(1158年),福建延平府『民多樓居,虛憑高甍《méng》,瓦連棟接,民或不戒於火,撲滅良艱』。

根據這種情況,郡守胡舜舉創立了水鋪,並配備了各種滅火器具,專門負責撲救火災。

在當時缺少專門救火隊伍的情況下,水鋪一類民間救火組織的出現對撲滅火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宋《武經總要》中的消防設備

北宋仁宗時,便有了水袋、水囊、唧筒、麻搭。

據《武經總要前集》載:『水袋,以馬、牛雜畜皮渾脫為袋,貯水三四石,以大竹一丈,去(節)縛於袋口。

若火焚樓棚,則以壯士三五人持袋口,向火蹙水註之』,水囊『如囊,以豬牛胞盛水』『唧筒,用長竹下開竅,以絮裹水桿,自竅唧水』『麻搭,以八尺桿系散麻二斤,醮泥漿皆以蹙火』。

蘇東坡先後在杭州任通判和太守時,建立了官方消防隊(潛火軍),配置棚索、斧、鋸、火籠、火背心等消防裝備。

宋代人的消防意識以及消防設備,都已日漸成熟。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