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包青天』包拯,可謂童孺皆知,包拯的名字顯然已經成為了清官的代名詞,被世人傳頌著。
公元999年,包拯出生在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
他是典型的官二代,他的父親考中了進士後做了知縣。
相傳包拯剛出生時,膚色較常人黑,父母嫌他樣貌粗鄙,便把他遺棄在路邊,後被他大嫂抱回家撫養長大。
包拯長大以後,大嫂把他的真實身份告訴家裡人,包拯的父母決定重新認回他。
但包拯的二哥二嫂卻想置他與死地,因他們害怕包拯與之爭奪財產,便設計讓小包拯跳進一口枯井中給他們撿一個發釵。
幸而包拯福星高照,隻是頭部受了創傷,後來包拯頭上的傷口痊愈了,但是留下了一個小傷疤,月牙因此而來。
在父親的熏陶下,包拯從小立志好好讀書以考取功名。
29歲時,包拯考中進士,後被朝廷任命為建昌縣的知縣。
後因父母年高體弱,於是,包拯做驚人之舉,辭去官職在家中侍奉父母。
五年後,包拯的父母去世了,他又能為父母守孝三年,這才離開家鄉去天長縣做官。
包拯做官剛正不阿,又善於斷案,很快便在北宋的官場中鶴立雞群。
在正史的記載中,包拯隻斷過三大要案:『割牛舌案』、『匿金案』和『真假太子案』。
其中宋朝第一大案——『真假太子案』的告破,讓包拯的一夜成名,包拯贏得了『斷案神探』綽號。
據史書記載,宋仁宗皇祐二年四月,東京汴梁發生了一件驚天動地的事,一個叫做冷清的小夥子宣稱是『皇子』,要求認祖歸宗,引起軒然大波。
當時的開封府尹錢明逸隨即下令逮捕一老一少的冷清及全大道,並且對這兩個人開始了審理。
因為當時的宋仁宗是沒有兒子的,所以開封府尹錢明逸審理這個案子也十分小心,生怕出錯。
在剛開始升堂時,自稱皇子的冷清非但沒有下跪,還對這個開封府尹進行恐嚇,呵斥錢明逸為何不對自己下跪拜之禮。
此後的審理過程當然是一波三折,開封府尹問及冷清有什麼證據可以證明自己是皇子時,冷清拿出一塊龍鳳繡的肚兜,說這塊肚兜就是自己母親做宮女時受到臨幸收到皇帝贈送的證物。
開封府尹也不敢怠慢,隻好將這個肚兜遞送皇帝,請求皇帝聖裁。
當時的宋仁宗收到這個肚兜後,也大吃一驚,畢竟自己沒有兒子,突然天上掉下一個這麼大的兒子,對他來說確實是件好事,所以下令錢明逸一定要嚴加審訊,查出真相。
錢明逸知道僅憑一個肚兜是無法追查出更多真相的,可是又不敢得罪這個『皇子』,因此,案子陷入僵局。
宋仁宗於是決定換人來審這個案子,最後將目光放在了包拯的身上。
包拯接案後,能夠很快便梳理出了案件的要點,然後自己逐一去排查證實。
在摸排過程中,包拯逐漸掌握了案件的真相。
原來冷清的母親年輕的時候確實在宮裡待過,並且也確實得到過皇帝的臨幸,隻是這個冷清並不是皇家血脈。
因為當時皇宮發生過一場火災,皇帝為求上蒼原諒,同意放一批宮女出宮,這其中就包括冷清的母親。
冷清的母親出宮後,很快嫁給了一個叫做冷緒的人,並且在生育冷清前,他的母親還生過一個女兒,也就是說即使和皇帝有關系,也應該是這個女孩,而不應該是冷清。
除此之外,包拯還親自入宮去調查皇帝的起居記錄,最終得出的結論是:冷清不是『皇子』。
而制造這場騙局的幕後推手就是那個和尚全大道,原來全大道就是一名罪犯,本名叫做高繼安。
曾經被發配到湖南做苦力,後來花錢買通勞役,來到了開封,便搖身一變成為了和尚,整天招搖撞騙。
在遇到冷清後,得知其母親原來是一個宮女,於是策劃了一場驚天大騙局。
案子告破後,包拯連夜上書皇帝,要求斬殺冒充皇子的冷清以及幕後黑手全大道。
最終宋仁宗同意判決冷清及全大道斬首示眾。
正史雖然隻記載他隻斷過三大案,但他秉公執法、鐵面無私,深受仁宗皇帝的寵愛,更因為明察秋毫,破案無數,被老百姓稱之為『包青天』。
除了斷案,耿直的包拯只要是有利於國家的措施就要支持,只要是不利於國家的措施就要反對。
因此,他的官越做越大,但他的抨擊之言也越說越多。
他的一生都在彈劾其他官員,據後人統計,因他彈劾而丟官罷職的官員多達三十餘人。
這三十個人很多都是炙手可熱的高級官員,其中,甚至包括了宋仁宗的國丈。
宋仁宗最寵愛的妃子是張貴妃,為了討她的歡心,將她的伯父張堯佐連升四級。
這時,一直冷眼旁觀的包拯忍無可忍,馬上上書彈劾。
宋仁宗這一次非但無視了包拯的上書,而且還將張堯佐再次升官。
宋仁宗看到上書後默不作聲,包拯見彈劾沒有效果,直接進宮面見皇帝,與皇帝當廷辯論。
宋仁宗再也無法回避,於是,隻能硬著頭皮和包拯論起理來。
兩人爭辯到激烈之處,包拯口若懸河,吐沫星子直接噴在了宋仁宗臉上。
宋仁宗的舉動人令人震驚,隻是用衣袖拂去口水,並沒有治包拯的罪。
事後,宋仁宗騎虎難下,不知該如何是好。
好在張堯佐是個聰明的人,他主動當了和事佬,——請求辭去一些官職,這才給了宋仁宗一個臺階下。
這件事過後,包拯敢於彈劾之名朝野皆知,『包彈劾』之名也是世人皆知,而對包拯更加景仰了。
包拯死後,後人給其8字贊評:杲杲清名,萬古不磨。
其『包青天』之美名流傳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