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期《《夢華錄》知識點分享,劇名的由來和皇城司的真實背景》的評論中,有位粉絲朋友@冰王子74351693,讓聊一下『宋朝皇帝為什麼叫官家』的話題。
我特意又仔細地看了一遍這部劇,在《夢華錄》第一集《含廣告時間》,3分52秒的時候,有這麼一句對白。
『他說皇後早已失貞,騙了官家十幾年』
《夢華錄》第一集3分52秒臺詞
作為寵粉的狂魔,那就單獨開一篇,專門講講這個『官家』。
為了講清楚,小編查閱了大量論文資料,下面請各位觀眾老爺品鑒。
作為中國古代王朝的最高統治者,帝王稱謂的毫無例外是突出其至高無上的權威與地位。
如夏朝君主稱『後』。
《說文解字》雲:發號施令者為『後』。
『後』是帝王生前還是死後的稱呼。
殷商篤信天命,將上帝崇拜與祖先崇拜結合起來,稱帝王為『帝』,如『帝丁《武丁》』『帝辛《紂王》』。
殷商甲骨卜辭中出現『王』字,取斧鉞之形,象征帝王至高無上的權力。
武王伐商,周公鑒前朝之失,倡『天命不常』『敬天保民』之說,重人事輕天命,乃『貶帝號,號為王』《《史記·殷本紀》》,並將『王』與謚法結合,突出『王』的道德內涵。
帝王生前可稱『王』或『大王』,但不能稱謚號,如文王、武王。
除『王』外,又有『天子』之稱,《尚書·洪范》:『天子作民父母,以為天下王』
周時,『王』成為天子的專稱。
春秋之後,禮制崩壞,稱謂僭亂,不復其舊。
秦滅六國,統一天下,改分封為郡縣,開創專制主義中央集權體制。
秦王自認這是亙古未有的功業,甚至連三皇五帝都比不上他,如果不更改名號,『無以稱成功,傳後世』。
王綰、李斯等集議後上奏:上古有天皇、地皇、泰皇,泰皇最貴,可改『王』為『泰皇』。
秦王認為自己『德高三皇、功過五帝』,決定去『泰』著『皇』,兼采上古帝號,稱『皇帝』。
漢『獨尊儒術』,在『天人合一』的理論框架下,強調『天覆地載謂之天子』『天子爵稱也』,將皇帝的天命屬性和現實政治屬性完美結合在一起。
自此,皇帝和天子成為帝王最通行的兩種稱呼。
前述『後』『帝』『王』『皇帝』『天子』等皆中國古代帝王之泛稱,若特指具體帝王,則主要又有謚號和廟號的不同。
所謂廟號,指的是帝王死後在太廟裡立宣奉祀時追尊的名號,源於商朝。
廟號常用『祖』和『宗』字,開國皇帝一般稱『太祖』或『高祖』,繼任的皇帝一般稱『某宗』,如唐高祖、唐太宗。
廟號追授遵循『祖有功而宗有德』的原則,唐以前不少帝王沒有廟號,比如西漢昭帝。
唐以後,除某些亡國之君以及短命皇帝外,一般都有廟號。
謚號則是對死去的帝王及妃嬪、諸侯、大臣以及其他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跡進行評定後,給予或褒或貶或同情的稱號,源於周朝。
如周文王、漢武帝。
中國古代帝王一般都有謚號。
唐以前,帝王多稱謚號;唐以後,因謚號太過冗長,且以臣議君、以下議上,有礙皇權威儀,故多稱廟號。
明清時,除明英宗有『正統』『天順』兩個年號,其餘皇帝皆隻有一個年號,故以年號代之。
不論謚號、廟號,都是帝王死後才有的稱謂。
其生前之稱謂,除前述『皇帝』『天子』等泛稱外,具體又有自稱和他稱的區別。
如商周時,帝王往往自稱『予《餘》一人』。
春秋後,多以『孤』『寡』『不』『朕』為名,然尚未成為帝王專稱。
臣下敬稱其主曰『陛下』,意思是不敢直呼帝王,必先呼臺階下之侍者而告之。
或稱『上』『今上』或『聖上』。
秦確立皇帝制度後,『朕』成為皇帝專稱。
除了這些比較正規的稱謂,中國古代帝王也有一些別稱。
如西漢稱『縣官』,東漢稱『國家』,晉稱『天』,劉宋稱『官』,唐人稱『大家』或『天家』,明代稱『萬歲爺』《死了的皇帝稱『老爺』》,清代稱『滿柱』。
『滿柱』,滿語意為『吉祥』『仁厚』的佛爺,後翻譯為『老佛爺』。
這些別稱通常都是他稱。
『官家』也是皇帝的一種別稱。
『官家』一詞,最早見《前漢紀·孝文皇帝紀》,但所指為朝廷或政府,非皇帝。
《晉書·石季龍載記》載:後趙武帝石虎《字季龍》之子石邃,驕縱無道,與其父有隙,密謀殺之,『私謂常從無窮、長生、中庶子李顏等曰:‘官家難稱,吾欲行冒頓之事,卿從我乎?
’顏等伏不敢對』。
此處『官家』即指皇帝石虎。
宋齊梁陳以至隋唐五代,稱皇帝為『官家』仍時有記載,然不甚流行,且多為他稱。
宋朝,『官家』成為皇帝的專稱。
不僅臣民百姓,就連皇帝自己也稱『官家』。
甚至各少數民族政權呈交宋朝正式的外交文書,也稱當時皇帝為『官家』。
『官家』的含義是什麼?
為何宋人熱衷『官家』這一稱呼?
據文瑩《湘山野錄》載,宋真宗曾向侍讀學士李仲容問過這一問題。
李氏引曹魏蔣濟《萬機論》言:『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
兼三五之德,故曰官家。
』
將『官家』與三皇五帝聯系起來,突出該稱謂的正統性和權威性,與秦始皇『皇帝』的解釋有異曲同工之妙。
類似的記載還有不少,所涉人物不盡相同,釋義基本一致。
王國維對這一說法頗不以為然,認為『官家』猶古稱『王家、公家』。
周一良引王利器《家人對文解》亦指出,家即人之意,此家、官家、大家即此人、官人和大人,古稱貴人為官,故官家即貴人,多指皇帝。
也有學者繞開文字訓詁,從皇權觀念和中樞權力演進的角度探討『官家』稱謂在宋朝流行的原因。
如薛瑞兆《釋『官家』》、王育濟《『官家』與宋代皇權的理性定位》等。
他們認為,唐末五代的動亂,猛烈地沖擊了天子的神聖地位,所謂『天子寧有種乎?
兵強馬壯者為之耳』!
宋朝建立後,重文輕武,與士大夫治天下,皇權行使大受掣肘。
此外,宋雖文化昌盛、經濟繁榮,然於對外戰爭卻每多敗績,國家長期不能統一,甚至不惜割地賠款乃至自降身份為子侄、臣屬以求和,此種情形,與『天子』『皇帝』之內涵格不同,不得不另覓他詞,故以『官家』掩其尷尬。
不過,宋朝皇帝又不忍心皇權就此衰落,於是附會『官家』有崇高之義,『兼三《皇》五《帝》之德』。
宋朝乃是世俗化、平民化的時代。
在商品經濟的刺激下,宋朝社會分工更加細致和職業化,出現許多世俗化或職業化的稱謂,如稱醫者為『醫家』、僧侶為『禪家』、詩人為『詩家』、酒保為『酒家』、田舍翁為『農家』等。
『官家』不過是皇帝這一特殊職業的世俗化稱謂而已,故宋朝皇帝亦稱『朝家』『官裡』等,這才是『官家』被宋人廣泛接受的真正原因。
當然,也正是因為這種職業分工的潮流,『官家』最終成為宋朝皇帝的專稱。
對這個話題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在下面留言來聊你們的想法。
如果喜歡,記得訂閱點贊和分享,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