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宋朝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富裕的王朝,雖然其軍事力量相對孱弱,但是也誕生過不少的神兵利器,比如撩風刀就是其中之一。
一直到明朝,撩風刀還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到清朝就開始變得毫無用處,不過背後的原因也是必然的。
究竟什麼是撩風刀呢?
下面就讓小編來揭秘吧。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系本號作者刪除。
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在古代社會,冷兵器是戰爭中必不可少的裝備,此外在古人的日常生活中,刀劍也幾乎是人手必備,就如同我們現在的手機一樣。
就刀而言,它是十八般兵器之一,也被稱為『百兵之帥』。
考古研究表明,刀起源於原始社會時期的石刀或蚌鐮,用於砍和削,雖然功能單一,但卻是當時重要的工具。
進入青銅時代之後,青銅刀應運而生,比如出土過商朝的青銅刀,也是當時重要的禮器和祭祀器具。
但不過青銅刀質地較軟,劈砍的時候容易卷口;到秦漢,隨著冶煉技術的不斷發展,鐵質刀具開始出現,同時也衍生不同的種類,比如家用的切菜刀,殺豬宰牛刀,或者是作為兵器的長刀,等等。
一直到唐朝,灌鋼法的成熟又提升了刀的性能,出現了風靡一時的唐橫刀。
值得一提起是,宋朝也是刀發展的鼎盛時期,比如撩風刀就曾立下了汗馬功勞。
在宋朝,抗金是首要大事,即抵抗金兵的侵擾,在此過程中宋軍確實屢遭敗仗。
比如,金兵有鐵浮屠,即一種全鎧甲武裝騎兵,包括戰馬都被鎧甲包裹得嚴嚴實實,因此對宋軍來說簡直就如同銅墻鐵壁,一般的刀劍或者弓箭都傷不了金兵的鐵浮屠,即便是刀劍砍傷了戰馬,宋軍也會被戰馬給活活的踩死。
在這樣的背景下,宋朝的工匠就研究出了撩風刀,它並不是傳統意義的刀,而是對刀進行了一種改進,最終的造型類似於現在的鐮刀。
在宋代的墓葬壁畫中,專家們就曾發現過撩風刀,估計其長桿的度約3-4米,刀刃長度約0.5-0.6米。
後來,專家們根據古代的兵器典籍,也成功復原了撩風刀,發現揮舞起來能發出呼呼的聲音,或許也是因此古人才將其命名為撩風刀。
在對抗金兵鐵浮屠的過程中,撩風刀起到了重要作用,士兵匍匐在兩側揮舞撩風刀,就像收割小麥和水稻一樣,輕而易舉的就將馬蹄子砍斷,就如同擊中了鐵浮屠的要害,等於給金兵致命的一擊。
有了撩風刀之後,宋軍在面對鐵浮屠的時候也不再懼怕,而金軍鐵浮屠的優勢也開始逐漸喪失,最終讓宋軍也能在戰場上贏得勝利。
一直到明代,撩風刀也在發揮著作用,比如在明代東南沿海一帶抗倭的過程中,明朝士兵就用撩風刀鉤殺船上的倭寇,尤其是在水戰的時候,倭寇潛入水中躲避,明朝士兵在船上就能用撩風刀將其鉤出來。
因此,明代士兵的船上都會必備撩風刀。
到了清朝,西方的科學技術快速傳播,結果卻讓撩風刀在戰場上變得毫無用處了。
根據史料記載,從清康熙時期開始就已經大量制作火器了,比如傳教士南懷仁發明的火炮,還有散彈槍,鳥銃火槍和燧發槍等等。
到乾隆時期,清朝軍隊配置的火槍就達到了70%,甚至還有十連發的火槍,以及80多種火炮,都極大的提高了清軍的戰鬥力。
在這樣的背景下,別說是撩風刀了,其他的冷兵器也都開始沒落,而撩風刀原本的優勢也變成了劣勢,在戰場上舉著撩風刀簡直就成了活靶子。
因此,到清朝中後期就基本上沒有撩風刀了,隻有農民用的鐮刀。
現如今,撩風刀更是成為了歷史的記憶,但不過在西方國家卻還有類似的兵器,比如鏈子錘撩風刀。
這種兵器很獨特,一頭是刀刃,一頭是鐵錘,兩頭還有鐵鏈相連,在使用過程中用力甩出去擊打目標,要麼被刀刃刺傷,要麼被鐵錘砸傷,再或者被鐵鏈纏住不得動彈。
總之,這更像是一種多功能兵器,直到現在還有,雖然在實戰中也沒有用武之地,但我們不得不佩服國外人的想法,還能延續下來,反觀我們的撩風刀都已經消失了。
撩風刀是時代產物,隨著時代的發展被淘汰也是必然,但是我們也要去研究和學習,去發現撩風刀背後的智慧。
對我們的武術家們來說,也希望在不久的將來還能將撩風刀延續下去,即便是沒用實質性的價值,但作為歷史文化也該被延續。
參考資料:
《他們的金朝》作者:周峰,出版社:華文出版社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劉立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