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百姓如何過端午?那時吃粽子沒有甜咸之爭。《網路歷史》

2017年的端午來臨,身在杭州,南宋的帝都《名為行在》,特別想知道南宋官家和百姓是如何過端午節的。

古代端午節家家戶戶掛艾草祛除毒氣毒蟲。

根據宋人筆記《武林舊事》、《夢梁錄》等的記載,端午在宋朝是個很重大的節日,五月初一就開始熱鬧起來了。

這一天,學士院的官員寫詩詞貼出來烘托節日氣氛,宮中也大擺宴席,餐桌上擺著用艾草紮成的老虎、煙灰、菖蒲酒《現在飲雄黃酒》,以及造型精美的糖果和粽子。

殿堂更是被好一番裝飾,周圍擺滿了大金瓶,裡面插著葵花、石榴花、梔子花等,芬芳四溢。

皇帝廣施恩澤,給大老婆、小老婆送禮物,諸如香囊、金絲翠扇、釵符、佩帶、紫練之類。

在官員貴族之家,雖然沒有宮廷的奢華鋪張,但佈置起來也頗為用心。

他們將粽子堆成亭臺樓閣的形狀,吃粽子玩花樣;還用白心紅邊的羅佈寫上詩詞,與艾草紮的人偶一起掛在大門門楣上,以祈福辟邪。

古代端午節飲菖蒲酒。

在民間,百姓佩帶著寺廟道觀贈送的符籙,在家門口各設一口大盆,裡面種著艾草、菖蒲、葵花,其上還掛著五色紙錢和點心粽子,即便是最窮苦的人家,這些禮俗也不會落下。

從初一到初五,宋朝百姓都沉浸在端午節的氛圍裡,這幾天,街市上一片歡騰,叫賣聲至五更不絕。

大詩人陸遊曾寫《乙卯重五詩》描述南宋的端午節:『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我們現在過端午,喜歡在此小長假裡出遊,大大小小的景區望過去都是人人從從眾眾……其實,在南宋也是如此,杭州西湖周邊遊人如織摩肩接踵,湖中遊船往來帆影點點《應該包括賽龍舟》。

古今為什麼這麼一致呢?

這正與時節有關,過了端午,天氣逐漸進入酷暑,人們且得有一陣子不樂意出去玩了。

2010年,在江西德安南宋古墓出土的粽子,是目前發現最早的實物粽。

另外,鑒於當前吃粽子『甜黨』與『咸黨』正處於硝煙彌漫、你死我活的爭執之中,我特別留意宋人對粽子做法的記載,想看看那時候是否有『甜黨』與『咸黨』之爭?

《歲時雜記》載:『端午粽子名品甚多,形制不一,有角粽、錐粽、菱粽、筒粽、秤槌粽、又有九子粽』又說:『端午因古人筒米而以菰葉裹黏米,名曰角。

黍相遺俗作粽,或夾之以棗、或以糖,近年又加松、栗、胡桃、薑、麝香之類。

近代多燒艾灰淋汁煮之,其色如金』

《中饋錄》曰:『用糯米淘凈,夾棗、栗、柿幹、銀杏、赤豆,以茭葉或箬芫裹之。

一法以艾葉浸米裹,謂之艾香粽子』

古代端午包粽子。

其它幾份文獻記載了『糖蜜巧粽』、『果粽』、『蜜餞粽』等等。

根據這些宋朝文人的記載,我們不難發現,這些粽子的種類,都是甜口的,至少是以甜味為主的,也沒有看到以肉入粽的記載。

也就是說,如今江浙一帶深受喜愛的咸粽,在宋朝並不常見,更不會存在『甜黨』『咸黨』之爭。

事實上,明朝以後,咸粽、肉粽才開始流行起來。

不過,甜、咸都無所謂,你愛吃就好,你喜歡就好,沒人可以逼你放棄這種選擇那種。

『小歷史』關注眾所周知的歷史大事件中被忽略、被遮蔽的細節。

更多精彩內容請添加微信公眾號『小歷史』《Micro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