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桿棒等身齊,太祖武功最無敵。
在中國歷史上的數百位帝王中,論武藝,宋太祖趙匡胤是當之無愧的第一人。
他的盤龍棍法乃棍中一霸,太祖長拳更是至高拳法。
他這樣的人,即使不當皇帝,也可以開宗立派,成為一代宗師。
宋太祖是宋朝的開國皇帝,而眾所周知,宋朝重文輕武,故此許多人認為宋太祖是個文人皇帝。
但事實上,人家趙匡胤乃是行伍出身,成帝之前乃是一員虎將,身手不凡。
所以肯定武功是要有的。
在南宋初蔡絳的《鐵圍山叢談》卷一中清楚記錄了趙匡胤從一介武夫到黃袍加身,一直棍不離身,由於長期握持聯系,純鐵的棍棒上竟然生生地留下了他的手痕。
為此,蔡絳十分感嘆地說,大宋江山『得之艱難,一至斯乎!』
那麼,蔡絳為何知道得這麼清楚呢?
蔡絳是北宋權相蔡京的兒子,晚年的蔡京老花眼,很多政務都是由蔡絳幫忙處理,且經常代替他爹入朝奏事,其出入宮中,是有機會目睹留有趙匡胤手印的那根棍棒,應該是情理之中。
能把鐵棒握持出印痕,非長期訓練棍不離手是不會出現這種效果的,故而明清時期民間盛傳趙匡胤棍棒高明,並非空穴來風。
趙匡胤不僅會武功,而且還特別高強,是中國好幾種武術的開創者,被稱為中國歷史上武功最高的皇帝。
趙匡胤出生在一個軍旅世家,父親是一員猛將。
俗話說『虎父無犬子』,也正因為有這樣的父親,從小耳濡目染,再加上他早年就在江湖闖蕩,練就了一身的好本領。
趙匡胤在後漢隱帝時期結識並跟隨了郭威,成為郭威手下一員虎將。
而後來,郭威廢漢建周之後,趙匡胤更是擔起開疆拓土的大任,披荊斬棘屢立戰功。
極得郭威和後周世祖柴榮的器重。
959年,周世宗柴榮北征回京之後駕崩,臨終前親自認命趙匡胤為禦前禁軍頭領。
但凡能做到禦前禁軍首領這個職位的,除了有頭腦外,武功也必須一流的。
《宋史》有載,趙匡胤馬上功夫很強。
『既長,容貌雄偉,器度豁如,識者知其非常人。
學騎射,輒出人上。
嘗試惡馬,不施銜勒,馬逸上城斜道,額觸門楣墜地,人以為首必碎,太祖徐起,更追馬騰上,一無所傷』——《宋史·太祖本紀》
一年之後,趙匡胤發動了『陳橋兵變』,在眾人擁護下黃袍加身,趙匡胤登基為帝,把國號定為『宋』。
趙匡胤在稱帝之前,也有人不服他。
他直接叫人家出來單挑,說誰要是能打敗他,殺了他,誰就能代替他做這個皇帝。
雖然這些人不服他,但是大家都知道他的武功高強,打不過。
所以也沒人敢上去挑戰,隻好都齊刷刷的跪地朝拜了。
當然,估計他們應該怕的不是趙匡胤得武功,而是趙匡胤背後的數十萬大軍。
不過既然敢這麼講,可見趙匡胤對自己的身首也是頗為自信。
趙匡胤稱帝後很少有人刺殺他,他不僅自己身手了得,手下的大內高手們也個個都是以一當十的猛人,值得一提的是,這些人都是趙匡胤自己調教出來的。
《宋朝事實類苑》中說趙匡胤未登皇位時習武不輟,且武技了得,其手下對他非常敬畏,即便登上皇位後,依然親自訓練軍士,對那些武藝優勝者,不斷提高待遇,賞賜,所以手下將士無不刻苦習練,左右效命,尤其是他身邊幾十位大內高手,更是他親自挑選,訓練出來的豪俠之徒,一個個武藝出眾,『人敵數夫』。
他自己還創立了太祖長拳、盤龍棍等。
趙匡胤擅長棍術,創立的『騰蛇棒』有36路棍法,被稱為棒術的開山鼻祖。
《水滸傳》第一回『楔子』裡有這樣一句話『一條桿棒等身齊,打四百座軍州都姓趙』,這句話講的就是趙匡胤的棍法。
至於拳法,趙匡胤更是宗師級別。
其親創的太祖長拳,雖然距今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但是到現在都一直被人們追捧去學的武術流派之一,為中國武術界『六大名拳之一』。
明代文武學者唐順之的《武編》中多次提到『趙太祖長拳』,並雲在技藝上『趙太祖長拳多用腿』。
稍唐順之晚一些大的明代著名軍事家戚繼光在《紀效新書•拳經捷要篇》中則將『宋太祖有三十二長拳』列為古今拳家之首。
『古今拳家,宋太祖有三十二勢,又有六步拳、猴拳,各勢各異,而實大同小異』
還明確稱其第三勢的『探馬』是由宋太祖所傳,其訣雲:『探馬傳自太祖,諸勢可降可變。
進攻退閃弱生強,接短拳之至善』
然而,戚繼光書中的『宋太祖三十二勢長拳』到了略晚的何良臣《陣記》中,則增加成『宋太祖之三十六勢長拳』,多出了四勢,進而至明末王圻的《續文獻通考》中,唐順之、戚繼光等人的『趙太祖長拳』或『宋太祖長拳』,又名之為『趙太祖神拳』。
從這一方面的變化反映出趙《宋》太祖長拳的演變。
大概由於出自對趙匡胤的心理認同和尊重。
實際上,太祖長拳應源於宋太祖訓練士卒的遺法真傳,綜合士卒在戰場上真拼實殺的格鬥經驗編制成三十二勢長拳。
宋太祖登基後成為一代帝王,昔日士卒猶覺此拳的珍貴,乃名之為『宋太祖三十二勢長拳』。
作為一代帝王,在武學上能有如此造詣,趙匡胤絕對擔得起武學宗師這樣一個名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