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之前還沒有鐵鍋,那古人是怎麼做飯的?《網路歷史》

現代餐飲廚具發展得非常配套完備,廚具形式多樣化,關於制作廚具的材料也是多種多樣,尤其是現代技術的發展研制出了具有獨特優勢的不銹鋼廚具,大家習慣了現代先進的廚具,若是讓大家一下子說出古代人用的廚具是什麼,可能大家會啞然失聲,對呀,古代人是用什麼作為餐飲廚具的,什麼樣的材料能夠耐高溫用於古人炒菜煮飯呢?

古代的冶鐵技術並不發達,宋朝才誕生了鐵鍋,那麼在此之前古代人吃的炒菜是用什麼器皿做的呢?

從遠古時期的人類第一次吃熟食之前,人類一直過著茹毛飲血的生活,沒有器具,沒有調味品,當他們學會用火烤食生食時,已經邁出了一大步人類文明的一大步,進入舊石器時代,通過打磨石器作為用具,進入新石器時代後,人類發明了陶制飲食器,用此來制作和盛飯食物。

等到商周時期的青銅冶煉技術發展到高水平後,但制作並不容易,一般都是貴族統治階級所用的,精巧復雜的青銅器主要分為禮、樂、兵、車四大類,直到現代,商周時期的青銅器也具有很高的歷史、學術、藝術等價值。

此時,古代的餐具已經有了鼎、鑊、甑、甗、鬲等,原本是用陶制的,後來用青銅制作,『鼎』是三根立腿,兩隻提耳,是用來調和各種味料的寶器,它的作用就相當是鐵鍋,用來煮飯和盛放食物,同時也是立國重器,是權力的象征,或許是『民以食為天』,作為當時的主要炊具,鼎對於一個國家和百姓的重要性實在太大了。

即便是當時的統治者所吃的天下最美味的佳肴放到現代也算不得是美味,因為陶器和青銅器的導熱性較差,鼎壁甚厚,受熱慢,火在其下燃燒,所以用這樣的炊具做出來的食物不會太好吃。

春秋戰國時期,古人研制出了一種新的方法『烹』,在《韓非子》中記載著『治大國若烹小鮮』,隻不過這裡的烹又和現代的烹煮不大一樣,大概是和現代的煎炸食物一般,不過整體上還是沒有太大變化,中下層使用陶器,貴族階層仍然使用青銅器。

等到歷史進入魏晉南北朝時期,南北民族的大融合使得文化多樣化,這個階段的炊具變得多樣,進入隋唐五代時期後,陶瓷、金屬制品達到高水平,繁盛的唐朝還有了華麗精巧的金銀、玻璃、陶瓷器皿。

此後的朝代基本都是以這幾樣炊具為根本,不過又多了一樣新的炊具——鐵制炊具。

秦漢時期主要還在用鼎烹煮食物,經常是熬粥熬羹,他們還沒有炒菜的概念,吃的菜更像是現代的拌菜。

古人食五谷,五谷通常是指稻、黍、稷、麥、菽,但他們是如何想到用這些制成面食饅頭之類的,當時有一人突發奇想,他磨碎小麥支撐饅頭面片之類的,一直到唐朝,從波斯引進從未有過的食物,人們對於吃的追求越來越高,多種多樣的菜品和小吃應運而生。

明代又引進了馬鈴薯玉米等,這些都提高了人們的飲食生活質量。

冶鐵術在北宋有了很大的發展,人們開始用煤冶鐵,根據記載,當時一年鐵的產量大約有八百多萬斤,這些鐵全部制作鐵鍋的話,可以造出一百萬口,經過多年冶鐵,北宋百姓基本都用上了物美價廉的鐵鍋,鐵鍋的外表極其普通,沒有精致的雕紋,隻有通體黑黢黢,但誰也沒想到這在當年遠銷海外,宋朝的繁榮發達的貿易將鐵鍋遍及印度洋的海上,只要是航海家,幾乎人人必備一口鐵鍋。

北宋的鐵鍋對於外國人有多麼稀奇,通過幾個故事我們就可以看出來,當時有一位波斯商人看到宋朝商人船上的灶臺上有一個黑乎乎的東西,於是便問那是何物,宋朝商人告訴他們,這是煮飯炒菜用的鐵鍋,波斯商人當下花了大價錢買下鐵鍋。

因為他們平時吃的飯菜基本都是用陶器煮出來的,如今有了輕便的鐵鍋,這讓他們稀奇不已,甚至是見慣了奇珍七寶的歐洲君主也會認為鐵鍋是個稀罕物,還想要將鐵鍋作為傳家寶。

宋朝商人敏銳地察覺出這是個商機,他們在國內收購了大量的鐵鍋,當時不僅是絲綢瓷器馳名海外,鐵鍋的銷量也甚高。

1987年,廣東附近發現了宋朝時期的沉船——南海一號,船上還有不少的鐵鍋。

宋朝被滅後,蒙古族繼承了宋朝的一切,尤其是鐵鍋,這對於身為遊牧民族的他們,可是最為便捷之物,他們經常需要烹煮牛羊肉,可陶土器皿不如鐵鍋經久耐用,所以鐵鍋可是為他們解決了一個大困難。

據傳蒙古男子家中若是沒有鍋,蒙古女子都不願意嫁過去。

等到明朝一統中原後,統治者下令禁止商人將鐵鍋賣給商人,他們擔心蒙古人會熔掉鐵鍋以制作成兵器,漢族實在是不知曉鐵鍋對於蒙古人有多麼的重要,哪怕是破了的鐵鍋,他們都不願意熔掉,而是要用牛皮補好,繼續用。

沒了鐵鍋,他們就去中原邊境搶劫鐵鍋,不是搶劫財物,還為此引起了爭端,當他們成功搶上鍋後,還會齊聲歡呼,這樣的場面著實讓人有些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