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楊家將故事,為什麼六百年後在明朝火了?《網路歷史》

歷史上楊家將的故事主要來自《楊家府演義》與《北宋志傳》這兩部古書, 雖然在結構、內容和表現方法上,卻存在許多不同,但有一點都是描寫楊家將世代忠君、英勇抗遼為主題,竭力表現他們的忠君報國精神。

楊家將的故事,早在北宋時期即在民間流傳。

南宋時代,除民間傳說以外,楊家將故事被說唱藝人編成了話本。

到了元代,楊家將故事成為戲劇的重要題材。

因此,楊家將小說既有話本傳說,也有元雜劇,還擷取了正史中的有關記載,可謂『三分事實,七分於虛構』。

關於楊家將的歷史小說,史家推測應成書於嘉靖萬歷年間,即明代的後期。

為什麼宋朝的楊家將故事,到了六百年後再一次火了起來?

宋朝和明朝有著相近的歷史遭遇,都是中國歷史上比較軟弱的朝代,都深受北方民族的威脅,外患十分嚴重。

在五代時期,石敬瑭將燕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使契丹人的勢力從燕山以北擴張到燕山以南。

宋太祖即位以後,雖然計劃收復燕雲十六州,然而他知道遼朝勢力強大,靠武力難以達到目的。

他準備積累五百萬紙緡錢,從契丹手中贖回燕雲十六州,然而尚未及實現即死去了。

宋太宗即位以後,仍把收復燕雲十六州列為重要目標,企圖用武力收復燕雲十六州,然而都以失敗告終。

979年宋太宗在討平北漢劉鈞,占領河東(今山西)以後,曾乘勝北伐燕京,想一舉收回燕京之地。

不過在『高梁河之戰』,宋軍大敗,損失慘重,宋太宗股中兩箭,乘驢車逃命,僅以身免。

『高粱河之戰』給宋太宗『禦體』造成重大傷害,股上的箭傷『歲歲必發』,最後竟箭瘡發作而殞命。

1004年遼軍南下,遼宋展開了『澶淵之戰』,宋真宗很勉強地赴澶州督戰,然而受前兩次北伐失敗的影響,缺乏抗遼的信心,結果簽訂了『澶淵和議』,被史家稱作『澶淵之盟』。

宋真宗要稱蕭太後為叔母,每年向遼朝提供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作為『助軍旅之費』。

宋朝人認為是奇恥大辱,留下了深刻的陰影。

遼朝末年,宋微宗、童貫等人,與剛剛興起的金朝簽訂了『海上之盟』,企圖借助於金朝的力量共同滅遼,收復夢寐已久的燕雲之地。

按照『海上之盟』,宋、金兩國必須共同出兵,然而北伐的宋軍,東路種師道、西路辛興宗均被打敗,後來改派劉延慶為前線總指揮,雖然大軍到達了永定河南岸,距幽州城隻有20裡,但是劉延慶有懼遼心理,雙方尚未接觸,宋軍便全線潰敗,自相踐踏,死傷無數。

而阿骨打親自率領的金軍,卻輕易地攻取了幽州城。

此後,由於宋徽宗舉措失當,招降金將張覺降宋,結果激起了金朝的不滿,先後兩次揮師南下,打破了宋都開封城,宋徽宗、宋欽宗被俘虜,被押送到五國城,『坐井觀天』,最後都老死在五國城。

此事被舊史家稱作『靖康之變』。

宋高宗趙構即位後,逃竄到江南偏安,史稱南宋。

宋高宗畏懼女真人,打擊以李綱為首的抗金官員,重用秦檜為首的投降派,誣陷抗金將領嶽飛等人,最後屈膝投降,與金朝簽訂了『紹興和議』,將淮河以北的領土讓給了金朝,將原先輸納給遼朝的銀、絹,全部轉讓給金朝。

宋高宗的一副奴才相,天下人共恥之。

明朝的歷史也不比宋朝強。

元朝皇帝雖然退出了元大都,然而其有生力量並沒有被消滅,在北方草原上形成了瓦剌、韃靼、兀良哈三大支,構成了北方的重大邊患。

明成祖為了討好兀良哈給蒙古,曾將大寧都司轄地割讓給兀良哈蒙古,使今內蒙古東部、吉林西部廣大地區為蒙古人所占領。

正統以後,遼寧、吉林東部建州女真強大起來,努爾哈赤建立了金國(史稱後金)最後滅亡了明朝。

北方的瓦剌、韃靼不時南下侵擾。

1449年,瓦剌分四路大軍南下,得到了兀良哈蒙古的配合。

明英宗在宦官王振的挾持下倉促出征,於土木堡被也先統率的蒙古大軍包圍,結果明英宗被俘虜,史稱『土木之變』。

瓦剌衰落,韃靼強大起來。

明朝雖然設置九鎮,修建九鎮邊墻(即長城》以抵禦北方的遊牧民族,然而卻無法阻止韃靼南下,韃靼占領了河套地區(今鄂爾多斯)作為其永駐的牧場,被稱作『套寇』。

1542年(嘉靖二十一年),韃靼部長俺答汗大舉南下,所經過的十衛三十八州深受其害,殺害人口二十餘萬,搶掠牲畜二百餘萬頭,焚燒居民八萬戶,有十萬頃土地荒蕪。

1550年(嘉靖二十九年),俺答汗再次南下,從古北口突破邊墻之防,明軍大潰,俺答汗進至通州,騎兵直達北京城下,在大肆搶掠以後,又從古北口撤出。

此次侵擾破壞力極大,被史家稱作『庚戌之變』。

外患的猖狂,與明朝的政治腐敗、宦官當政有關。

嘉靖年間俺答汗南下,大同總兵仇鸞『軟弱不敢戰』,甚至用重金賄賂俺答汗,要求俺答汗改從別處南下,故而俺答汗從薊鎮古北口侵入。

戚繼光被調到薊鎮任總兵以後,在練兵、整修邊墻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成為著名的將領,然而最後也被罷官,不能久留。

對於貪官污吏的禍國殃民,許多正直的文武百官和廣大人民群眾,都表示憤怒和不滿。

然而他們無力改變現實,便寄希望於能夠出現楊家將之類的英雄人物,來抗擊外患,保家衛國。

楊家將小說歌頌楊家將祖孫三代忠君報國,英勇抗遼,鞭韃潘仁美、王欽一幫奸臣陷害忠良,就是表達了人民群眾抗禦外侮的意志和必勝的信心。

這就是關於楊家將的歷史小說,在嘉靖至萬歷年間出現和廣為流傳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