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介小官,硬是抗住20萬大軍15天的攻擊,沒有他宋朝可能亡國。《網路歷史》

在宋朝統治時期,北方的土地上總是有一個強大的敵人,即大遼國。

遼朝是中國歷史上契丹人建立的王朝。

一共出現了九位皇帝,並統治了219年。

可以說,遼可以說是11世紀東亞最強大的國家之一。

雖然宋朝在經濟上可以秒殺遼國,但在軍事上卻總是被遼國蹂躪。

景德初年,遼國展開了另一輪的進攻計劃。

這時,為了抵抗遼軍的進攻,駐紮在瀛州的宋朝知州李延渥堅守陣地,打敗了遼軍主力。

最終,禦駕親征的遼聖宗和蕭太後圍困了這座城池近20天,但是沒有任何實質性的結果。

相反,他們遭受了重大傷亡。

最後,他們不得不放棄瀛州,轉攻雄州。

怎麼回事?

一個小小的知州怎麼會有這麼大的能量?

李延渥的父親李進卿是北宋著名的開國元勛。

俗話說,『虎父無犬子』。

李延渥從小受父親的熏陶,智慧過人。

起初,李延渥被任命為閣門祇候,宋真宗期間被提升為瀛州的知州。

瀛州位於宋遼邊界。

一旦遼人做了什麼,他們首先就會進犯瀛州。

李延渥上任沒多久,就有探子回報了遼軍有入侵的跡象。

瀛洲是軍事重地。

李延渥絲毫不敢大意。

他趕緊命令人們修築更多的城墻,儲備軍需物資,修築工事,並臨時招募了大量民兵,準備與遼軍決戰。

當遼軍南下的消息傳到朝廷時,宋真宗立即采取『將從中禦』的策略,命令魏能等率領6000騎兵駐守徐水,楊延郎守衛保州,田敏則在北平寨駐兵。

事實上,宋朝的軍事結構是有缺陷的。

它通常是由遠在北京的皇帝指揮的。

前線的將軍們根本沒有決策權。

由於軍事命令傳遞的效果不佳,宋軍經常被打敗。

然而,宋真宗在這一部署中具有遠見卓識,在抵抗遼軍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遼人作出了巨大的努力,蕭撻凜和其他將軍作為先驅進犯宋朝領地。

後來,遼勝宗和蕭太後率領20萬大軍節節進逼。

當蕭撻凜的先頭部隊到達徐水時,魏能等守軍以逸待勞,一舉把他們擊退。

蕭撻凜轉向北平寨,被長期駐紮在此的田敏打敗。

分散的遼軍先頭部隊撤至保州後,楊延郎部再次建下不世功勛,徹底擊敗了遼軍先頭部隊。

遼軍這次對於南方的入侵可謂是從頭輸到尾。

先頭部隊的三次進攻都被宋真宗巧妙的佈局化解了。

最後,絕望的蕭撻凜帶領傷兵進攻遂城。

由於沒有宋軍的主力駐紮在遂城,蕭撻凜最終攻占了該城並俘獲了城中的守將。

後來,他駐紮於此擺出防禦姿態,等待遼聖宗的主力到達。

遼軍先頭部隊與中軍會師後,聯合進攻定州。

定州附近的宋軍,按照宋真宗的部署留在原地,任由遼軍肆虐。

定州城堅固,遼軍無法在短時間內攻破城門。

在蕭太後的偵察兵得知定州附近的宋軍按兵不動,就害怕有什麼陰謀。

因此,他們把主力撤出定州,計劃繞道進攻瀛州。

同年10月,遼主力到達瀛州城下,保衛城池後立即發起猛攻。

瀛州當時沒有受到宋真宗的太多關注,也沒有太多的駐軍。

此時,李延渥的民兵提前部署到位,加入了巡檢石浦和當地湘軍,共通抵禦遼軍的進攻。

雖然這三支隊伍的戰鬥力一般都比不上宋朝的禁軍,但瀛州地處邊陲,常年被遼人入侵。

因此,它在與遼軍的戰鬥中經驗逐漸變得豐富,成為了邊境上的一支勁旅。

二十萬遼兵日夜猛攻,守城將士則輪番換防,始終處於以逸待勞的狀態。

許多攻城的遼人都被宋軍的沸油、滾石、滾木擊中而死,後面的遼兵一個接一個地向前推進,踩著遼兵的屍體攻城。

此刻的形勢非常嚴峻。

經過幾天的激烈戰鬥,久負盛名的遼軍發起了更猛烈的攻勢,遼軍用長槍逼奚人做肉盾。

奚人不斷沖鋒。

然後,他們被守軍殺死,瀛州的城門下就像人間地獄。

據說,激戰正酣時,遼聖宗和蕭太後來到前線擊鼓助威。

遼軍的氣勢直線上升。

箭像雨一樣射在城墻上,將瀛州城射成了刺蝟。

幾寸大小的垂板上被插了二百餘支箭,足以看出遼軍的攻勢。

圍城戰持續了十多天之後,遼軍除了慘重的傷亡外一無所獲。

可以說,北宋以後與遼國取得了平等的地位,以李延渥為首的這批將領功不可沒。

正是因為他們在戰場上重創了遼軍,北宋才有了談判桌上的籌碼。

這一次遼軍南侵,如果宋真宗不急於講和,繼續作戰,不僅會打退遼軍,而且會給遼軍造成更大的損失。

到那時,雙方再次和談,局勢將更加有利於宋朝。

據統計,在這場戰爭中,遼軍損失主力3萬人,重傷6萬人,一半的遼軍喪失了戰鬥力。

當然,需要考慮到這些統計數據的真實性。

畢竟,宋代歷史學家在記錄時不可避免地會大唱贊歌。

因此,這一系列的數字有大量的水分。

試想,如果遼軍真的有一半以上的傷亡,精明的蕭太後怎麼可能會繼續南征呢?

此外,隻有十萬人的遼軍怎麼可能打得到東京呢?

雖然我們不能獲得具體的殺敵數的真實資料,但李延渥在這一戰中在瀛州重創遼軍是事實,這是毫無疑問的。

除了擊退遼軍的主力之外,瀛州駐軍還在這場戰爭中繳獲了大量遼軍物資,『百萬盔甲、武器和板材』。

因此,遼軍確實是被打的倉皇撤退。

戰爭結束後,瀛州駐軍得到了豐厚的獎勵,李延渥也成了讓遼人聞風喪膽的國家棟梁,此後被皇帝提拔為本州的團練使。